新加坡打开国门 复苏效果恐难现

陶短房 财经专栏作家

自11月6日起,新加坡将单方面解除对中国大陆访客的边境限制。访客抵达后,只要是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可在新加坡自由活动,无需再履行原先必须履行的居家隔离措施。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加坡自4月7日起执行代号“断路器”的病毒阻断措施,为期1个月。执行“断路器”措施期间,提供非必要服务的行业都必须关闭或在家办公,全国仅20%左右行业和企业不受影响。4月20日,“断路器”措施升级,奶茶店、理发店、糕点店等被关闭至5月4日(后延长至5月12日),“断路器”措施本身则被延长至6月1日。在如此严格的病毒阻断措施应对下,新加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迄今并未出现明显的疫情反弹。

这让新加坡付出代价。10月14日,贸工部数据显示,三季度经济数据有所修复,环比扩张7.9%,同比降幅收窄为7%,但这修复幅度小于普遍预期。照此趋势,2020年度新加坡全年GDP很可能萎缩5%―7%,甚至更多。

尽管新加坡政府为确保经济和就业已采取系列刺激和扶持措施,但该国经济更多依赖航运、贸易、旅游、金融服务等跨境产业,对海外市场依赖度大,如果入境问题被“卡死”,为经济复苏提速,只能是一句空谈。

在此情况下,新加坡自7月起分阶段开放国内景点及旅游设施,同时取消对来自越南、文莱、新西兰等国家、地区入境限制,借此为经济复苏提速,尽快修补旅游、民航等行业因疫情期间遭受重创而突显的经济短板。

然而,上述几个先期取消限制的国家、地区和新加坡的旅行交流相对有限。过去一个月,从这些国家、地区入境新加坡者只有600多人,这对于嗷嗷待哺的新加坡经济和相关产业显然不够。但欧美第二轮疫情来势汹汹,令新加坡不能也不敢对此敞开国门。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对来自中国大陆旅客解禁,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数据显示,2019年经新加坡樟宜机场往返中国―新加坡的民航乘客达730万人次,占该机场当年总客运吞吐量的10.7%,近年中国大陆常年稳居新加坡外国旅客来源地排名榜前三位。中国旅客在新加坡的平均消费、总消费也相当可观。

问题是,这样做管用么?

国际旅行必须有来有往,才能构成真正的良性循环。10月31日,中国发出《关于搭乘航班赴华人员须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抗体检测双阴性证明乘机的通知》,“双阴性”检测有效期自采样时间起仅两日内有效。这意味着在全球陷入第二轮疫情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大陆重新收紧旅客入境限制,影响中国大陆旅客出国旅行的积极性,并严重影响新加坡单方面取消限制措施的效果。

这远非问题全部。日前法、德、意、英等多个欧洲国家均相继宣布重新实行“封国”,这些国家的旅客同样出不去、进不来。

更严峻的是,第二轮疫情再一次影响全球产业链,导致包括新加坡在内,对外向型经济及国际产业链、产业分工、大循环依赖严重的经济体,增长和恢复的前景变得脆弱、不可预期。

总而言之,新加坡单方面解除来自中国大陆旅客入境限制,体现了其借开放国门为本国经济复苏提速的决心,但鉴于上述种种非新加坡一力可及的制约因素,实施后的效果恐很难期待过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