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女子图鉴:你努力拚搏的样子真的很美

最近很火的《北京女子图鉴》

你看了吗?

戚薇饰演的陈可

带着梦想和欲望从十八线小城来到北京

用10年的时间

从一个北漂菜鸟成长为职场女王

每个在大城市拼搏的人

应该都在主角陈可的身上

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人怀念曾经的单纯

有人看到了奋斗的自己

日本的姑娘有《东京女子图鉴》

上海的姑娘有《上海女子图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新加坡女子图鉴

多少年前

当我们踏上新加坡这片土地的时候

可能从来没想过

自己到底会在这里坚持多久

新加坡国土不大、房租却很高

打车很贵、买车更贵

这里的竞争很激烈

我们除了要克服语言障碍

更要面对身份的限制

然而来了的人很少有过怀疑

就这么赤手空拳地来了

会不会灰头土脸地回去?

舒心的房子百年一遇,奇葩的房东遍地都是

初来乍到

我们最先要解决是住宿问题

这里有放假低廉的彩色HDB

也有自带泳池健身房的高级Condo

然而环境好的房子确实不少

奇葩的房东却是更加遍地可见

不能煮或者只能小煮那都是小事

如果跟本地房东住在一起

还会限制洗衣次数

一周只能洗一次衣服

晾在外面24小时之内要收回

包水电的会限制用冷气时间

有些一天只给开8h

真心忍不了了想退租换房?

抱歉,押金基本不可能全部要回

窗帘清洗费、房间打扫费

最要命的是本来就旧兮兮的桌椅如果多几条划痕

可能也要多收几百新赔款

然而换一家也未必就能比上一家强

每次拖着厚重的行李搬家时

内心就特别渴望安定

租房的最高级别享受

大概就是和玩得来的朋友同学合租一整套了

能有一瓦屋头、一个温馨的家是多么叫人羡慕

虽然吃不饱,但种类多到一个月不重样

民以食为天

出国前父母一直担心

远赴异国他乡的我们是否会吃不惯当地的食物

来了后的第一次视频

我就敢理直气壮的告诉家里

新加坡的伙食吃的超惯!

作为东南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

这里汇集了周遭国家的各种美食

西餐、日本餐、韩国餐、印尼餐、越南餐、印度餐

还有南洋风的娘惹菜

中餐就更厉害了

川菜、湘菜、粤菜等各色菜系应有尽有

烤鱼撸串小龙虾,火锅干锅麻辣烫

钱包富足的可以顿顿米其林

预算紧张的走几步就能有一个美食巴刹

虽然分量少、但种类着实多

但是唯一懵逼的就是

为什么吃宵夜=吃榴梿呢?

英式英语、美式英语,都不如Singlish来的优秀

123念弯,嘟,Tree

“How much ah?”,“Tree 刀叻 lah”

每次去巴刹点餐

手艺娴熟的店主们都有一套一套的问句

呲(吃)的包的?(堂食还是打包)

冰的骚(烧)的?(热饮还是冷饮)

还有各种句尾加lah的用法

简直包治百病

Can lah,Buy lah,Ok lah…

对于Slinglish

每个来新加坡的外国人一开始都极度不适应

但不管你是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

还是字正腔圆的英式腔调

久而久之,基本都会被带跑偏

自动get到一口塑料英语(摊手)

为什么同学们的Presentation都这么溜?

大部分国人来新加坡的目的基本就是做工和念书

念书中又不乏很多小留学生

研究生、本科、高中来的都很常见

Poly、小学的也是不少

大概受制于国内的语言环境和哑巴英语

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对Presentation都有一种打心底里的抗拒

为什么自己努力写稿、认真背诵、反复练习

仍然比不上本地学生一上台就能即兴发挥、滔滔不绝的功力?

然而中国学生不能说最聪明

却一定是最勤劳的那一个

我们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夯实基础越发充满感恩

从全班最吃力的学生

变成门门拿A的Honours degree

我们不知道喝了多少杯咖啡

熬了多少个夜

那些日后看来

连自己都会被感动的日子

以后的你、一定会感谢那时奋发向上的自己

本地身份真的很牛逼吗?

是的,牛逼,超牛逼

至少在求职的时候

本地身份简直像一道紫外线杀菌

将所有无本地身份的求职者统统关在门外

不管是英语流利的优等生

还是高学历的Master或PhD

走出校园面临职场的时候

在网申时碰到The Pink & The Blue的问题早已司空见惯

最具杀伤力的是PR and Citizen Only

明明我们足够优秀

雇主却仍然会选择学历更低、经验更少的本地人

站在政府角度、保护本国人的措施无可厚非

然而我们绝对不会被客观境况打倒

这家不行、换一家

这次不行、继续努力

总有一天

我们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职场不相信柔弱,更不相信眼泪

《北京女子图鉴》的女主角陈可

从一位稚嫩的毕业生

慢慢闯到高级经理并创业

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心酸

而每一位在新加坡打拼的职场姑娘

也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是轻轻松松的

职场就是战场

没有人会因为你没经验而包容你

所有的错误都要靠自己去一路摸索

作为全球加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人的法定周工作时长标准是44小时

而一般人几乎都会超过

这里的上班高峰是8-10am

下班高峰同样是8-10pm

CBD凌晨12点下班打车需要排队

不少工作在招聘时就写好要求一周工作5天半或6天

这是一个把加班当文化的国度

每一个看上去风光的职场人

都有背后你看不到的努力

然而谁说女子不如人?

任何一个企业是以盈利而存活的

老板看中的是你能为公司产出多大的价值

而不是其它云云

职场不会因为你是女子而降低要求

反而会因为柔弱靠不住不重视你看轻你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干活,多学习,多请教

千万别觉得自己是女孩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一有困难就被击溃

科比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

不少在此打拼的姑娘也都见过凌晨的新加坡

比起以逸待劳或者不劳而获

工作反而是最为公平的竞争

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愿意努力

总会有所收获

“我养你”或许很浪漫,但“我靠我自己”才是女人最大的底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

工作趋于稳定

家人们都开始催婚催生

然而姑娘

我希望你能记住

不要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劝说而影响对婚姻的选择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时长听说哪个中国姑娘

因为嫁给了本地男生而直接获得身份

不少本地男生遇见中国女生

往往也会不自觉地戴上有色眼镜

如果中国女生交往了新加坡男友

“因为爱情”的原因更是容易被描述成“为了身份”

然而令人庆幸的是

我们身边大多数女生听到这些话题时

很少有羡慕的神情

因为我们清楚

结婚,是因为看准了这个人

要和他共度余生

而不是看上了他的那一纸身份

身份确实很重要

这是一条捷径

但却未必是最佳选择

前有《我的前半生》中被老公抛弃的罗子君

后有为了著名画家黄嘉伟辞职最后被出轨的网易画手邹筠

“我养你”或许很浪漫

但“我靠我自己”才是女人最大的底气

老朋友一个个离开,我想拥有更多交心的朋友

有一个情节是陈可换季重感冒

一个人去医院挂点滴

拿着吊瓶解不开裤子

求助陌生阿姨

说着说着就哭了

回家收拾东西搬家

摔倒在地上

索性就哭起来

一个人在大城市闯荡

必须学会把孤独往肚子里咽

无数像陈可一样

从小城镇走向大城市的女孩子们

都曾经历过内心的挣扎选择

向左走是安稳随便的一生

向右走是到大城市艰难地站稳脚跟

然后一步步实现独立自由的生活

时间一点点流逝

不少人一转身才发现

自己已经把最美的青春都留在了新加坡

身边的朋友相继结婚生子

PR的要求卡的越来越严

身份的差别待遇越来越大

慢慢开始有人撑不下去离开

有的回国有了更好的发展

有的去了欧美澳等国家继续向上爬

朋友换了一波又一波

呼朋唤友的日子不再

我们终于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生活

一个人上班、下班

一个人吃饭、逛街

一个人看电影、去医院

不用再去迁就谁

很孤独

也很独立

背井离乡的人们

最大的共同记忆就是这份孤独

年龄越大

越难和新的朋友交心

独自奋斗的时候

我们真的想拥有更多交心的朋友

世界很大,爸妈也想去看看

肯吃苦、肯努力

我们不怕工作的辛苦和独自打拼的孤独

我们最怕的是

自己赚钱的速度

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经过漫长的洗礼

我们已经不再是当年刚来新加坡时

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生

变成熟的过程就像破茧成蝶

只是过年过节回到家乡时才会惊觉

父母已经渐渐步入老年了

前几年有人叫嚣著

“这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你自己穷游去看世界的时候

有没有想过

父母为了养育我们

多少年勤勤恳恳省吃俭用不敢游四方

世界那么大

不止你想去看看

爸妈也想去

努力拚搏的过程很苦

而孝敬父母所带来的幸福感却很甜

如果接下来还有假期

不妨暂别躲在家里玩游戏刷剧

或者逛街买买买的生活吧

回家陪陪父母

带他们去全球各地看看不同的风景

趁他们还能走得动

趁我们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

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

变成现实

在剧中陈可的上司顾总有一段对白,我特别喜欢:

“人生到了后半场,敌人就剩下自己了”

昨天你流的汗

会换来财富

今天你吃过的苦

成为礼物

你努力挤过的地铁

你奋斗留下的汗水

你熬过的夜

叫过的外卖

坚持读过的书……

都会在你难熬的时候帮助你

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

每个人都能早到自己

也都各不相同

但它至少也告诉我们

大家不远千里来到新加坡

是相信这里是一个只要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国家

新加坡女子或许真的有图可鉴

但不是转弯遇到金龟婿富二代的女主角

而是一步一步走得艰辛但是踏实的女孩子

所以

努力吧各位美少女

为一对操劳的父母

为一场纯粹的感情

更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