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际基金会致礼30周年 于7月26-30日举办亚洲公共外交大会

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 (Dr. Vivian Balakrishnan)将在会上发表开幕致辞,来自政界、商界、学术界和民间社会组织的公共外交专家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东南亚地区的公共外交方式,以及“新常态”下外交实践的未来

新加坡国际基金会致礼30周年 于7月26-30日举办亚洲公共外交大会

  自1991成立以来,新加坡国际基金会(SIF)将新加坡人民和国际社会联结,通过想法、技能和经验的交流分享建立长期关系,以便于丰富生活,实现积极的改变。SIF已与700多家机构展开合作,拥有4,000多名新加坡当地志愿者,并且构建了由45,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组成的关系网络,为28个国家的近1,600万人的生活创造了积极影响。

  为了庆祝基金会成立30周年,SIF将与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中心联手合作,于2021年7月26-30日举办新加坡首届亚洲公共外交大会(Public Diplomacy in Asia)。届时,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 (Dr. Vivian Balakrishnan)将在会上发表开幕致辞。这场为期5天的线上活动将汇集来自15个国家的40位公共外交专家,他们将作为私营、公共和民生领域的代表,围绕亚洲公共外交的政策与实践展开深入探讨。此外,会上还将发布《赢意得心:东盟公共外交》(Winning Hearts and Minds: Public Diplomacy in ASEAN)一书。

  2021年亚洲公共外交大会

  西方社会已经对公共外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在亚洲却尚未如此。大会将探讨亚洲国家(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如何让全球公众参与进来,加强公民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为文化发展和数字化外交的研究做出贡献。大会还将强调青年、企业和城市在国际关系中不断演变的作用。

  新加坡国际基金会执行理事Jean Tan女士表示:“公共外交也被称为‘人民外交’,在当今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引领着国际关系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个人、学术界、企业和民间社会组织围绕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可能被政府忽视的问题,积极展开讨论并采取行动。他们随时在线取得联系,就各种复杂的国际问题展开合作,输出想法、提出建议并制定解决方案。因此,那些利用本国公民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与其他国家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享未来的国家,也就拥有了优势。在国家倡议的加持下,人民外交可使国家间关系连结更为紧密的,并促进‘共建美好世界’的目标。”

  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中心主任、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Annenber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副教授王健(音译)博士表示:“过去30年,新加坡国际基金会通过文化、发展和数字化外交等主题项目,协助建立新加坡人民与他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作为一个公共外交行为体,它对亚洲传播的细微文化差异有着深刻的理解,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中心很荣幸能与SIF合作,共同致力于将世界人民凝聚在一起。SIF发布的著作为当今东盟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提供了有益的见解,我希望这将在东南亚地区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吸引更多组织积极地参与到这一主题中来。”

  《赢意得心:东盟公共外交》

  会上还将发布《赢意得心:东盟公共外交》一书,这是东南亚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本公共外交著作。来自东盟十个国家的联合作者以各自国家的公共外交方式及其近年来的演变,以及他们对公共外交未来的期望为主题,在书中表达了各自的见解。

  新加坡国际基金会战略管理总监Reuben Kwan负责管理该书的出版工作,他表示:“公共外交在维护和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关如何在亚洲展开公共外交的文献和研究却非常有限。通过《赢意得心:东盟公共外交》一书的发布,我们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在亚洲独特文化和地缘政治的背景下亚洲公共外交的实践与贡献。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从中审视我们还能做出哪些努力,来加深亚洲各国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凝聚多方力量

  除了参与推动思潮的讨论环节外,与会嘉宾还有机会与其他与会者建立联系,包括作为“国民大使”的SIF新加坡本地志愿者,以及支持基金会工作的海外朋友和合作伙伴等。本次大会将提供七个促进人际互动议程,让1,000多名已报名参加的代表得以互相展开交流和探讨,建立富有意义的人脉联系。

  会议期间,他们还将参与线上展览,深入了解在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运营的公共外交组织,并通过一系列精心拍摄的“新加坡门户”视频,近距离感受这个国家的生活风貌。

  Jean Tan女士表示:“人民外交是我们新加坡国际基金会工作的核心。我们希望通过促进相互尊重、增强国际友谊和信任的相关合作计划,使多元化的社会力量能够团结在一起,共同造福人类。正因如此,我们决定用公共外交大会来纪念SIF成立30周年,同时强调‘建立新加坡人民与他国人民之间友好联系’的重要性。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新加坡人和新加坡的国际友人们支持我们的工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