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仅42.7%成年人口有抗体 研究员:骨痛热症有大暴发风险!

Image

最新调查发现,新加坡骨痛热症病例虽在2020年达到历来新高,但体内有抗体的成年人口占比却下降了,2022年只有42.7%。这意味着过半成年人口没有得过骨痛热症,仍有染病风险。

有些人染上骨痛热症后没有求医或者没有验血,不算在通报病例中,无法反映全貌。为了更好地评估新加坡骨痛热症感染率,环境卫生研究院定期展开血清调查。

一旦染上骨痛热症,人体血液中会出现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缩写IgG),这种抗体可在体内停留数年,如果之后做血清检验发现有抗体,意味之前得过病。

Image

新加坡骨痛热症病例在2020年达到历来新高,但体内有抗体的成年人口占比却下降到42.7%,代表过半成年人口仍有染病风险。(饶进礼摄)

来自新加坡环境卫生研究院、卫生科学局血液服务司、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南洋理工大学生物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员,在2021年化验7668个健康捐血者的血清样本发现,42.7%的16岁至60岁新加坡人血清里含有免疫球蛋白G,意味着曾感染过骨痛热症。

2017年及2013年的数据分别是48.6%和49.8%。这显示,新加坡的骨痛热症血清阳性率(seroprevalence)有下降趋势。

调查也显示,骨痛热症血清阳性率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与前几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所有年龄层的血清阳性率都下滑了。46岁至50岁年龄层的血清阳性率也首次下降至50%以下。

2020年是新加坡有记录以来,骨痛热症疫情最严重的一年,共有3万5315起病例,造成32人死亡。

国家环境局环境卫生学院司长黄丽菁答复询问时指出,2019年和2020年虽然大规模暴发骨痛热症,但2017年、2018年和2021年的病例较少,拉低了整体的血清阳性率。

黄丽菁说,多年的血清阳性率数据可以准确反应人口患上骨痛热症的风险。

“因此,新加坡持续下降的骨痛热症血清阳性率证明,我们的管控计划,包括呼吁公众清除积水的努力,对新加坡的骨痛热症疫情有帮助。”

Image

持续下降的骨痛热症血清阳性率证明管控计划,包括呼吁公众清除积水的努力,对新加坡的骨痛热症疫情有帮助。(张荣摄)

新加坡免疫人口不多

仍面对暴发风险

不过,研究员也强调,正因为免疫人口不多,新加坡仍面对骨痛热症大规模暴发的风险,尤其是当伊蚊数量上升或高传播率病毒流行时。

2022年又是骨痛热症高发年,病例3月份就开始激增。根据国家环境局在网站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15日,2022年已有2万零130起病例。

黄丽菁说:“我们都必须继续努力减少伊蚊滋生处,以进一步将骨痛热症的传播风险降到最低。环境局将继续研发新方法,如使用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技术来支援我们目前的管控措施。”

相关阅读:

吃过量榴梿对健康的损害,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不可再乱乱烧纸!新加坡将焚烧冥纸行为规范化,成立相关机构

他患罕见肌萎症,跌倒再爬起…… “希望女儿把我当英雄”

文:李庚洧

Image
新加坡鱼尾文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5408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Image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Image

新加坡鱼尾文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冠病疫苗骑行新加坡Omicron

Image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Image

ImageImag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