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中国移民自己的家庭医生,你值得拥有!

万事通说

在新加坡生活,你需要一个家庭医生!

和许多旅居海外的中国移民一样,作为新加坡中国移民,无论你是初来乍到还是早已一口Singlish,相信都曾遇到过各种的不适应。但毕竟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导的社会,大部分人都能最终对饮食、文化、生活予以接受甚至喜爱。

然而,新加坡医疗体系,结合了英美特色,和中国医疗系统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那么,你对它又有多少了解呢?曾经在中国,大病小病都可以直接上医院,挂上号就能马上看到医生。
可是来到这里,跑去大医院突然被拒之门外不能随便挂号,然后转投急诊一等就是几小时,最后就算看上了医生也有些鸡同鸭讲,对方的华语很难将病情解释清楚,对自己从中国带来的药更是摸不着头脑,于是你便很快成为网上众多对国外医疗体系性价比低下和医生水平不如国内医生的吐槽大军的一员。然而,真的是如此吗? 
万事通探访了近日新开的新加坡第一家中国移民自己创办的家庭诊所——57 Medical Clinic(57 Geylang Bahru,#01-3505,Singapore,330057)。很多国内来的朋友对家庭诊所的印象不是售卖保健品的莆田系,就是卫生服务站,但其实在新加坡家庭诊所是整个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本地人大多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牙科医生和眼科医生。
此次我们有幸采访了诊所的合伙人之一,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的徐宽医生(Dr.Nathan Xu),详细了解了新移民朋友特别关心的一些问题。
家庭科—发达医疗体系的灵魂

万事通小编:

徐宽医生,你好!作为一名资深的家庭医生,可以和我们聊一聊新加坡的家庭科吗?

“徐宽医生: 我在新加坡从事家庭医生已经有四年的时间,在多家政府和私人诊所都工作过。说到新加坡的家庭科,我们就要从新加坡的医疗体系讲起。新加坡医疗体系和国内还是有很大区别。
在中国,医院大门随时敞开,哪里不舒服就挂什么科室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新加坡和其他英美国家,选择公立医疗体系的病人都必须要通过转诊制度才能看上专科医生,而这个过程通常要几个月的时间。
有人说这种系统效率低下,而在我看来,其实这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大部人得的都是普通常见病,如果人人都去挤破大医院的门槛,势必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和浪费,导致真正病情严重的病人得不到早期就诊治疗的机会。

于是,强大的家庭科医疗体系大大减轻了公立医院的负担。但这样的体系对家庭科医生有着很高的要求,绝不是很多人所想象的“江湖郎中”,他们是站在民众健康的“第一线”,为病人提供便利的健康统筹管理,也协助专科医生调理各种基础疾病。
我的太太是一名眼科医生,对家庭医生的作用有很深的感触。比如,对糖尿病引发的眼疾病患者,她可以直接和病人的家庭医生交流,调整病人血糖、血压、血脂(三高)等各种基础指标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改投家庭科—书写职业传奇

万事通小编:

可以和我们谈谈您之所以选择家庭科的初衷吗?

“徐宽医生: 8年前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博士项目毕业,曾经的我是一名头颈肿瘤科的外科医生,怀揣着探索世界的梦想来到了新加坡。其实刚开始完全没想过成为一名家庭医生,对家庭科的概念非常陌生。
因为说实话,从中国名牌大学医学院校毕业的我们似乎是大势所趋必须选择三甲医院的专科,因为三甲医院的专科确实集中了最优秀的医学人才,专业上最有发展机会。所以我也‘随波逐流’选择了专科,这是人们眼中最有前途的道路。

曾经在中国时也听说过西方国家家庭科是流行的选择,名牌大学毕业生也趋之若鹜,这让我很难想象,因为在中国家庭医生和社区卫生所挂钩,被很多人视为自助点药站,于是我们这些所谓名牌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自动“丧失“了和家庭科亲密接触的机会。
而来到了新加坡后,发现确如此前听闻,本地著名医学院的毕业生很多人都选择家庭科作为自己的专业,当然这还不足以让我打定主意选择家庭科。

我和我的太太在国内就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来到新加坡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被有关于一名新加坡家庭医生和家人在中国云南山区志愿服务十多年的故事所打动。
于是来到新加坡后,我们积极寻找各种机会一起“上山下乡“ 参与了很多慈善义诊,社区服务,以及无国界医生医疗团队。我们利用自己的假期涉足过柬埔寨的泥泞山洼,深入过尼泊尓的高山村落,也为新加坡老人院提供过免费义诊,在社区服务中心开展讲座和免费体检咨询等。

在这些经历中,我们往往得到比平时工作中更大的满足感。因为那些发自内心的最纯真的笑容,那些多年疾病一朝得解的激动,那些最真挚的感谢和眼泪,让我们一次次重回了举起手来坚定朗读着希波克拉底誓言的那一刻。

也是因为这些活动, 我们有机会停下来倾听每个病人的故事,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每一名病患并不是我们面前的一本病例,一支体温计或者一张磁共振片,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充满感情和故事的人,他们背后有着为他们的疾病担忧焦虑的家人,只有试图去了解这些故事和倾听这些诉求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受病患尊重和喜爱的医生。

所以,我决定由我去完成一个属于我们两人的共同梦想——成为一名普通但又不平凡的家庭医生,去聆听每一个病人小小的诉求,去理解每一个病人背后不同的故事,去做他们的健康管家,也成为专科医生的后盾,帮他们做好“后勤“——管理好病人们的基础疾病。
(在万事通的强烈要求下,得到了这些徐医生和他太太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的珍贵照片)


出了国也难逃看病难、看病贵?

小编:

在你的工作中是否也经常遇到一些像我一样的中国移民,你觉得他们最大的困扰是什么?作为一名新加坡中国移民医生,你有什么样的优势?

“徐宽医生: 在新加坡的中国移民其实数量众多,我的工作中自然也是遇到过很多中国病人。对于中国移民就医的困扰,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故事吧。
1
中国移民的父母看病难
前几个月,有一名中国朋友火急火燎给我打电话,问我她的父亲能不能到我的诊所开药,当时我还纳闷,这位中国朋友家其实离我的诊所很远,为什么要大老远跑来找我开药。
但Uncle安哥(入乡随俗哈哈)出现在我门诊的那一刻我就明白了。原来他是为了照顾孙子到新加坡的,这COVID 一来,没法如期回国了。
糟糕的是带来的药要吃完了,而他在来之前把整盒的药拆了,按照每一天的量把药丸预先分装在了格子药盒里,这节省空间又方便的明智之举可现在倒成了大问题。

想要配药,却又记不全药名,这难倒了新加坡的本地医生。无法找到英文版同类的药,跑了很多诊所都最终无果,因为医生出于谨慎,肯定不能“乱开药”,最后想到了我。
作为一名有着中国从医经验的医生,我对中国的药名自然还是很熟悉的,但朋友父亲只记得零碎的名字,于是我花了半小时时间坐下来自己和他一起梳理他的病史,根据自己的临床判断以及他对药名的零碎记忆,给他制定出了一套治疗方案(也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药)。

这次过后,陆陆续续有不少中国移民以及马来西亚移民的父母来找我看病,让我意识到,移民的父母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在这里照看孙辈,而不少都罹患慢性病,可来到新加坡后却突然没有了熟悉的医生诊治咨询,去看病也成了哑巴,只能靠子女和医生交流。
新加坡医生们的医学教育是全英文,自己可以想象他们中很多人对中文的病名、药名不太了解。而我作为一名有中国执业背景的医生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理解这些病人的情况,能够制定出适合以及让他们满意的治疗方案。
2
中国移民的孩子看病贵
现在无论在哪里,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如果孩子生病,哪怕是小病也让很多父母手足无措,无比焦虑。据我了解,大部分情况下,家长们都会把孩子带去挂急诊,等上很长时间不说,花费也不菲。
其实,很多中国移民都不知道,家庭医生能够处理普通的儿科病症,并不用每次都看急诊或找昂贵的私人儿科医生。大部分新加坡孩子都有一位自己的家庭医生,这样就能方便进行一些普通病症的咨询,其中也包括体检,疫苗注射等。

其实一直以来,为了持续积累自己的儿科知识,我去过很多地方轮转,比如KK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Thomson Medical Center(TMC)。我也是一名以妇儿著称的TMC的客座家庭医生。
记得在TMC坐诊时接诊过一名“来看感冒”的中国移民孩子。他的父母在网上了解了TMC的好口碑,根据国内上大医院就医的经验慕名来到TMC。
我当时如实告知自己只是家庭医生,并不是儿科专家。但依我的判断,他们孩子的情况不像是普通发烧感冒,疑似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需要住院。父母当然很着急,于是我立刻打电话给我所熟知的一名Thomson的著名儿科医生,孩子当天就住了院。

几天后,我电话随访孩子的情况,证实了我先前的怀疑,现在病情已好转。孩子的父母说之后如果有问题还会来看我,但当时的我还没有自己的诊所,于是这便让我有了为这些中国移民的家庭提供一个避风的港湾,减轻他们压力的想法。 
3
远道而来的中国游客(国际医疗旅游)
在COVID 之前,国际医疗旅游在新加坡已有蓬勃的发展。此前,我在很多私人医疗诊所客座出诊时就遇到过不少特意从中国飞来的病人。其中一位从北京飞来新加坡打HPV 疫苗的单身女白领(就是“三十而已”里王漫妮那样的哈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大陆目前9价HPV疫苗上市不久,供不应求,而且只提供给不超过26岁的个体。于是她就来到新加坡购物外加注射疫苗。当时她非常兴奋的告诉我,想不到在这里还能碰到中国来的医生。因为HPV 疫苗需要间隔注射三次,所以她之后还需要从北京飞来,她问我有没有诊费比较便宜的地方可以打针。
因为东西都是一样的,于是当时我就建议她去这里的家庭诊所,她感激地告诉我,要不是有我介绍,作为游客,不会知道家庭诊所这个更经济的选择,顺便还去这个社区里来了一个深度在地游。
确实,国际医疗其实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大型的私立医疗机构包揽,因为对外国人来说,这是他们唯一能够了解的渠道,然而很多人不过是想要一些像注射疫苗这样的小事,不想花那么多的费用,所以如果有一间家庭诊所可以提供给他们这样的服务,何乐而不为?
4
中国移民的女佣准证
很多移民来这里落地扎根,结婚生子,有了照顾家庭的需要,但父母不在身边,或不愿给父母增加照顾孙辈的负担,很多移民家庭会和本地家庭一样选择雇请女佣分担家事。

然而请女佣在新加坡有严格规定, 需要体检,办准证,女佣有个什么大病小病,还要雇主承担。我的工作中遇到很多雇主带着女佣来体检和看病的情况。所以我的新诊所也会继续提供这样的便民服务,更欢迎大家的咨询。

劳工宿舍新冠筛查情况

小编:

谢谢徐医生的分享,这些故事真的仿佛发生在我们身边,很感同身受。也让我们了解到了新加坡家庭诊所的业务范围,和你作为一名中国移民医生独特的优势。

最后我想要问一个最近我们大家都特别关心的话题,就是劳工宿舍冠状病毒筛查和隔离的情况。因为我听说劳工宿舍也有很多我们的中国同胞,而你在这期间一直在为劳工宿舍提供医疗服务, 不知道我们也能否了解一下现在的情况?

“徐宽医生: 
是的,自从劳工宿舍冠状病毒感染大爆发以来,我一直在参与劳工宿舍的医疗服务。确实有很多中国劳工同胞被困其中,每次看到他们来就诊我都有些心酸的感觉,他们中有很多人都非常恐惧,于是作为从中国来的医生,我理应竭尽全力帮助他们。
中国劳工群体普遍相对孟加拉和印度的劳工群体要年长,所以他们更加害怕一旦感染,病情会很重。我遇到过不止一次,中国劳工因为害怕而无所适从开始发脾气,其他的工作人员和医生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他们(主要因为口音的关系)。
而我的存在似乎让他们很多人都更加安心,其实就像希波克拉底的誓言,作为一名医生,很多时候我们在提供精神上的安慰,这甚至比药物治疗更重要。我记得有一名中国劳工因为害怕几天睡不着觉,很想回家,我告诉他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一定会帮助他,即便他不回去也可以放心,他一定会得到最好的医疗照顾。
刚开始,他半信半疑,我就告诉他,其实我也参加了针对劳工宿舍的远程医疗服务,他只要和宿舍的经理讲一下加入这个项目,那么在身体不适或极度焦虑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给我打电话咨询。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耐心解答着他健康问题的同时,也聊了聊他的老家以及他来新加坡打工的经历。几次咨询后,他逐渐对我建立起了信任,也逐渐安心下来,因为他知道即使有病,他也会得到照顾。
这次的冠状病毒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整个世界,也让作为医生的我们认识到医学的有限。但正是因为有太多的未知,才更需要我们的付出、开拓和发现。因为我们治疗的是人,一个错综复杂充满感情的人,一个背后还有着家人和朋友的人, 一个拥有社会和职业背景的人。
所以,真正优秀的医生应该把病人的这些情况包括家庭,职业,经济状况,都认真的考虑到位。很多医生觉得病人走出诊室或从医院出院的那一刻,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然而他们没有看到是在走出医院之后,才是康复的漫漫长路的开始,在这期间病人的家人们要做出巨大的付出和牺牲,而谁又能伴随病人和他们的家人们走过这段漫长的旅程。

没错, 我和我的太太就想成为这样一路陪伴的医生,我的诊所也想成为一个能够帮助病人们承载这些负担的避风港。”
家庭科诊所详情

小编:

徐医生,祝愿你们能梦想成真!我们也会期待您的诊所能朝这个方向前进!最后,能不能和我们具体分享一下您的诊所的地址和开展的业务?

“徐宽医生: 
在很多朋友的支持下,我和我的两名新加坡本地好友,也都是资深新加坡家庭医生Dr Ong Guan Hong (MBBS (NUS), Head of Thomson Medical Family Clinic) 和Dr  Lim Kai Hung (MBBS(NUS), GDFM (NUS), Dip Prac Derm (Cardiff))一起建立了57 Medical Clinic!
之所以选择这两位搭档,最重要是我们有着同样的工作理念,比如Dr Ong 跟我讲起他自己跑了多家医院为一名行动不便的病人买齐几种诊所不提供的药时我被深深感动。(当然,他们也都是颜值担当~)
所以我们决定一起创办这家虽深处市井却立志于“不平凡”的家庭诊所。作为第一个在新加坡开家庭诊所的中国移民医生,我此时的心情激动又忐忑,希望大家能给我这个机会,和你们成为朋友,成为你们的健康管家。

通过对徐宽医生的采访,相信大家不仅了解新加坡家庭科是这样重要的存在,更被他的想法、经历、理想,甚至是他透过照片都不能遮拦的令人融化的笑容打动。
所以我想说,无论是你自己,你的孩子,还是你的父母,我相信徐宽医生一定会成为你们最好的聆听者,真正理解属于中国移民的诉求。所以你还需要等待什么?想要进一步咨询或了解,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主治医生微信联系方式:

(长按扫码可直接添加)

 57 Medical Clinic 的地址和目前业务如下(诊所也被列入政府指定的PHPC 诊所之一,并可以使用CHAS。(当然业务还在不断拓展中)
诊所地址: 57 Geylang Bahru,#01-3505,Singapore,330057
诊所联系方式:1.电话:6694 70782.邮件:57medicalGB@gmail.com



 1 新元 =5.0607 人民币1 人民币 =0.1975 新元(*截稿前更新)
加个“星标”,不错过新加坡万事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