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

■周亚伟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州科学城时,提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强调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3年来,广州开发区牢记殷殷嘱托,先行先试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

把“大事”在政治方向上办“好”

3年来,广州开发区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通关密码,引导中小企业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以“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切口”和“富矿”,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创造性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全省首创选派年轻干部赴中小企业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激发中小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高水平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等党建基地,构建“15分钟党群服务圈”,做到“企业有呼、服务必应”。

引导中小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踏浪前行。实施“湾区+”战略,出台“港澳青创10条”,建成“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等创新载体。为中小企业搭建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澳创新园等重大平台,全面对接港澳优质资源,深化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企业研发合作,为顺畅国内大循环增添动能。

引导中小企业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探路逐梦。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集群,助力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与新加坡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推进中以、中欧、中沙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打造贯通国际大循环的强劲引擎。

把“大事”在创新生态上办“活”

3年来,广州开发区集聚了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平台载体,知识城总规获国务院批复,深入推进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新落地了国家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两个广州工作处,为中小企业办大事深度“赋能”。

出台“能办大事”政策。创新完善“金镶玉”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全国首个“专精特新10条”“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全国首创限时办结政策兑现系统,累计兑现政策资金超400亿元,全省首推33个惠企政策事项“免申即享”。相关经验获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简报专刊推广,成为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区级单位。

优化“能办大事”环境。深耕全国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集聚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仲裁委等17家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打造黄埔“Smile”营商环境标识,推出23项改革任务、168条措施。连续两年获评“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之首,蝉联“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

集聚“能办大事”人才。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开创“上管老、中管青、下管小”人才服务先河。集聚钟南山、施一公、王晓东等战略科学家超100名,各类高层次人才1151人。引入郑永年领衔的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家俱乐部”,获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把“大事”在自立自强上办“成”

3年来,广州开发区鼓励中小企业瞄准“卡脖子”难题,在上天、入地、探海等大国工程中彰显担当。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2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7家、“两高四新”企业343家,分别占全市26%、70%、47%。

聚焦产业薄弱环节,补齐“短板”。率先实施区领导“挂帅”的“链长制”,加快推动产业链集群化、供应链本土化、创新链自主化。紧盯“单点突破”,聚焦堵漏补缺,引领广州科技创新轴建设,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明珞装备敢与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竞技比拼,禾信仪器攻克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促进上下游协同共进,锻造“长板”。为中小企业拓空间、搭舞台,规划建设6.6平方公里集成电路产业园、3.3平方公里生物医药创新园、3.5平方公里智能制造创新园、3.5平方公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以乐金、创维、立景创新等为牵引,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集聚。加快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绿叶等生物医药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大湾区疫苗生产基地。

深化点线面融通提质,做强“链条”。加快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19年以来开展数字化改造项目285个、智能化升级项目317个,总投资108亿元。开展“机器换人”项目119个,生产效能提高30%,工人减少20%。建设数字化工厂63个,设备利用率提升10%,原材料库存降低60%。

接下来,广州开发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全面实施“万亿制造”“万亿国资”“万亿商品”“万亿固投”计划,以广州科学城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推动“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在新发展格局中结出更多丰硕成果。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