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全球首位登上太空的华人,日记曝光航天全过程~

‍‍

Image

万事通说

骄傲!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Image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Image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另一个好消息是,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在火星巡航。中国,从此真正意义上进入太空时代!(此处应有掌声ImageImageImage
Image
近日,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篇课文名为《太空一日》,作者正是杨利伟。
6月26日,一篇文章被发到网上后,仅数小时转发上万,点赞13.7万!
Image
Image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火箭逐渐加速,我感到压力在不断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在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Image
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引起人的内脏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一个大约6G的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大约6G的负荷:指约6倍于人体自身体重的负荷。〕 Image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还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Image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Image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Image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Image神秘的敲击声
作为首飞的航天员,除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会遇上许多。
 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Image
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Image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Image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Image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Image
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 让我紧张以至惊慌的另有原因—— 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 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 Image
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当时我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吗?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条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当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儿了: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6时14分,飞船距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所以我被七七八八地拽了一通,平稳之后我心里却真是踏实——数据出来了,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知道,这伞肯定是开好了! 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嗵”的一声落地了。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Image我已出仓,感觉良好
至今还记得杨利伟面对镜头说出那句“我已出仓,感觉良好”时,大家那个激动劲,手掌都拍疼了。只是,欢呼的背后,没有人知道杨利伟面对的是怎样的危险。
Image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既是科学的实践,更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尤其是作为中国的太空第一人,杨利伟要在太空独自面对无数未知和巨大危险。
Image
杨利伟是中国人民的英雄和骄傲。新加坡万事通推荐搜索房产教育留学吃喝玩乐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Image 新加坡万事通 新加坡旅游攻略、景点介绍、吃喝玩乐、折扣优惠、同城活动、资讯趣闻尽在新加坡万事通 349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万事通视频号

关注新加坡万事通视频号

全新的方式带你解锁新加坡
🔺热干货:最全面的留学移民政策
🔺冷知识:最有趣的奇葩百态狮城🔺新鲜事:最及时的坡岛热门新闻

ImageImage

1 新元 =4.8090人民币1 人民币 =0.2079 新币(*截稿前更新)
加个“星标”,不错过新加坡万事通更新!Image
Imag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