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即一个国家(city state),这是大多数人对新加坡的初印象,像这样的城市国家还有摩洛哥、梵蒂冈。
同时,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移民国家,新加坡开放、包容、充满想象力,而面对更实际的社会议题,包括低纬度带来的炎热气候、地少人多导致的高人口密度,新加坡呈现出务实却不乏创新的态度并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对于这一切,新加坡奇形怪状的建筑就是某种程度上的佐证。
项目分布地图
01.樟宜机场
02.金沙酒店
03.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
04.滨海湾花园
05.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SDE4
06.南洋理工大学创新学习中心
07.南阳理工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
08.珊顿大道5号塔楼
09.新加坡绿洲酒店
10.DUO双景坊
11.达士岭公屋
01
—
樟宜机场
Jewel Changi Airport
/ Safdie Architects /
「星耀樟宜的日与夜」
02
—
金沙酒店
Marina Bay Sands Resorts
/ Safdie Architects /
「解锁’新加坡宇宙中心’金沙酒店的各种角度」
↑从金沙酒店的腹部穿过去有一个天桥可以走进滨海湾花园
↑1-altitude skybar值得一去
03
—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
Art Science Museum
/ Safdie Architects /
「又是他,在滨海湾无处不在的Safdie」
04
—
滨海湾花园
Gardens By the Bay
/ Grant Associates /
「在鱼尾狮公园疯狂寻找被金沙完全遮住的天空树」
在skywalk和cloudforest都十分凉快
05
—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SDE4
NUS School of Design&Environment,SDE4
/ Serie Architects+Surbana Jurong/
「本篇文章中形态最正常的绿色建筑」
06
—
南洋理工大学创新学习中心
NTU, The Hive
/ Thomas Heatherwick/
「纽约大坚果的兄弟」
07
—
南洋理工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
NTU, School of Art,Design and Media
/ CPG Consultants/
「山的拟态,’non building’的理念」
和NUS一比,NTU的校园明显好逛多了。NTU的校园规划据说还是丹下健三做的。
08
—
珊顿大道5号塔楼
V on Shenton
/ UNS Studio/
「还是更喜欢UNS在杭州的来福士」
坐地铁路上顺便看到的一个UNS
09
—
新加坡绿洲酒店
Oasia Hotel Singapore
/ WOHA /
「充满生机的立面」
逃离喧闹拥挤的牛车水偶遇Oasis
10
—
DUO双景坊
the DUO Twin Towers
/ Ole Scheeren/
「在苏丹回教堂外的一个抬头」
吃了苏丹回教堂的闭门羹,但是偶遇奥雷·舍人的DUO
立面和V on Shenton还有点像
11
—
达士岭组屋
Pinnacle@Duxton
/ ARC Studio Architecture + Urbanism /
/ RSP Architects Planners & Engineers /
「与Steven holl的linkedhybrid各有异同」
从拥挤的牛车水走出来,一路随性地往静谧的地方走,就看到了达士岭组屋。第一眼就让我想到了Steven Holl在北京的linked hybrid那个项目。甚至是同一年建成的。可以说各有异同吧。
©️Iwan Baan
新加坡作为地少人多的国家,以其建屋发展局筹建的政府组屋为形式,为居民提供相对低廉的公共住屋。更可贵的是,这些以实用居住目的而建造的组屋,在为80%的居民提供保障性住宅的基础上,依然没有放弃对高质量人居环境的追求——他们的空间都经过设计和优化。宏伟壮观的达士岭组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一个大写的respect。
ps:第50 层天桥向公众开放。只需 5 新元。
摄影:Marguerite(除特殊说明)
文字:Marguerite
转载请后台联系
谢谢阅读
FOR MORE
Instagram:_Archiga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