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左上方,关注《新加坡眼》微信公众号|
南洋确实有一些特别的食物,散发异香,诱惑口腹。
印度屠妖节(Deepavali)快到了,超市里罐装或袋装的印度食物多了起来,我特别喜欢花生脆饼(Peanut cracker)和印度圈圈饼“姆鲁咕”(murukku),早上用来配粥、配咖啡、配茶,都不错。
花生脆饼里除了花生米还有江鱼仔。新马一带很喜欢把油炸花生米和江鱼仔配在一起,餐馆里的开胃小菜就有这么一碟。记得师母淡莹常说江鱼仔补钙,对眼睛好。
现在网上资料丰富,有不少制作花生脆饼的视频,改进的油炸工具像一个“天平秤”,一边一个小托盘,将添加了各种香料的面粉(也有用米粉)糊状物倒入托盘模子,再摆上花生米和江鱼仔,放入油锅炸。快好时,饼会自动浮起。作家林高告诉我,他小时候常去印度店铺买这种饼吃,那时只有花生米没有江鱼仔。实际上,江鱼仔确实有点多余,小鱼凝固在饼中,对素食者来说,看了很不舒服。当然,也有商家考虑到素食者需求,不放江鱼仔。
关于这种饼,我问过很多人,几乎都说是印度零食,但也有人坚持认为这是印尼零食,尤其在爪哇非常普及,还有个名称叫rempeyek(peyek),印尼的回教徒喜欢做peyek吃,马来西亚也常见。后来,信奉回教的印度人才开始学习做这个来卖,市面上也就慢慢流行开了。其实,在新马一带很多食物的源头已经模糊了,这个现象很普遍。譬如:Achar(亚喳),现在多以为是娘惹小菜,其实最早是马来人的小菜,不过娘惹把它精致化并推广到各族。现在华人餐馆也做亚喳,用它配五香卷。南洋,五彩缤纷,种族繁多,种族融合最早总是体现在食物的融合上。
如果说,花生脆饼的“所有权”存有争议,那么圈圈饼“姆鲁咕”(murukku)属于印度零食,这是一致公认的。比起花生脆饼,我更爱姆鲁咕,它比我小时候在中国吃的油炸馓子还要美味。做这样圈圈饼的工具也很特别,一边挤压一边旋转往油锅里下,也是技术活。
姆鲁咕(当然,花生脆饼也一样)里有不少香料如茴香、孜然、芫荽粉等,实在很香很香。印度人是会“玩”香料的。姆鲁咕咬起来,咕噜咕噜,会沉醉在这种声音里,有一种“蛊惑”的力量。我们大可不必情感专一地盯着华族的马蹄酥、豆沙饼、红龟粿、叉烧包……只需稍稍把视线转移一下,就有“新欢”上嘴。
记得以前公司的印度同事,在屠妖节时会在茶水间放一罐姆鲁咕给大家分享。有一阵,我周末喜欢往新山跑,常买姆鲁咕,吃到口腔起泡为止,现在有节制了,吃两个,听听“咕噜咕噜”的声音,很满足。如今都说油炸食物不健康,不油炸哪来这么好听的声音!
生活,是应该有声有色的。
(作者:何华)
— END —
新加坡眼推荐搜索节日美食屠妖节
相关阅读:
-
张姑奶奶的“文艺腔” ——纪念张爱玲诞辰100周年
-
再见,最好吃的赛螃蟹!营业43年的新加坡旋转餐厅因疫情关门
-
南洋这片热土,总有令人惊喜的异香
欲了解更多新闻,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查看以下「关键词」加入新加坡眼APP群组全岛租房群 | 出入境群组 | 进入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