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点”新加坡在迪拜沙漠创造了一座小绿洲,进去感受一下吧

Image
迪拜世博会新加坡馆上周开幕,绿色外貌与内涵赢得高度赞赏。
新加坡馆馆长邓裕昌说:“小红点在迪拜沙漠中成功打造出一个小绿洲,绝对不是图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地把‘新加坡’这个精神和精髓带到沙漠里。力求为访客带来一趟真挚的体验,置身馆内就如在沙漠穿越到热带岛国新加坡。”
小红点在迪拜沙漠创造了一座小绿洲。
Image新加坡馆观景台一隅宛如新加坡的淡水沼泽森林。(市区重建局提供)
新加坡馆10月初在迪拜世博会开幕,其绿色外貌与内涵赢得高度赞赏。展馆未开张已吸引国际的高度关注,早在2020年1月,CNN便单独点名世博会新加坡馆为2020年重塑世界建筑设计,最值得世人引颈期待的年度好建筑之一。
目前人在迪拜打点和管理新加坡馆的馆长邓裕昌透露,还未开馆前已收到多国媒体和城市规划业者进馆参观的要求。他说:“小红点在迪拜沙漠中成功打造出一个小绿洲,绝对不是图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地把‘新加坡’这个精神和精髓带到沙漠里。新加坡绿化城市的宏观、规划和建设的成功故事,与世博会新加坡馆永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紧密相连,力求为访客带来一趟真挚的体验,置身馆内就如在沙漠穿越到热带岛国新加坡。”

打造迷你新加坡

1550平方米的新加坡馆宛如由8万株植物砌成,一座开放的热带雨林,总共有170个植物品种,铺天盖地的都是绿意。穿过馆前层层的树木与植物,进入馆内迎来三个巨大的圆锥植物塔,三塔上共置入约4万5000盆植物,天花板有1700盆植物垂吊而下。
Image新加坡馆花卉锥形塔内展示新加坡土生土长的50种不同的胡姬花品种。(市区重建局提供)
新加坡馆的“绿”指的不只是馆内的植物,还包括里头的绿色能源系统。天花板安装517片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能在未来半年为全馆自生能源,除了为馆内所有设施供电,也供应能源启动逆渗透(reverse osmosis)系统净化用水,灌溉新加坡馆所有植物。迪拜目前平均气温37度,极为酷热,但新加坡馆内无冷气,一部分靠51台雾扇冷切室温,在世博会采访的媒体纷纷表示,他们迫不及待躲进新加坡馆,因为里头能感觉6到10度的降温,精神舒爽起来。
设计新加坡馆的建筑师,我国建筑事务所WOHA联合创办人黄文森说:“我们在迪拜打造的就是一个袖珍版的新加坡。能在沙漠创造一个绿洲像达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就跟新加坡地小、资源少,却能生存下来的道理一样。”
新加坡馆事务专员黄来福将这形容为“双城记”,无需长篇大论地说教,沙漠和绿洲的鲜明对比,让访客自己亲身感受“新加坡虽小但仍能有一番作为,让世界作为解决城市绿化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参考。”
新加坡馆背后的设计理念听起来像人定胜天的故事,但黄文森说,换个思维,这并非人与自然对立,而是人透过建筑、科技、绿化,深化人在建筑空间与自然共存的关系。将建筑与自然结合是WOHA的看家本领,他们在新加坡的城中豪亚饭店和皮克林宾乐雅酒店的成功案例领航业界。黄文森说,这次新加坡馆比他们以往的建筑更“绿上一层楼”。“在沙漠气候铺天盖地地绿化,完全用自供自给的再生能源,对我们是首次的尝试,我们会不间断监测看它长远是否可行。”
黄文森以新加坡馆和世博会其他馆相比,点出馆“自然,培育,未来”的主题。他说:“这栋建筑并非以人而是自然为优先考量,人是自然里的一部分。我们提议使用被动介入(passive intervention)的设计策略,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如各种遮阳的方式来减少耗能;用洁净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在绿化上则融入朴门永耕(permaculture)的亲生物思维,把原生态、园艺和农业及许多不同领域知识相结合。总体的目标是减碳排、制造粮食与把更多的城市面积还给大自然,一举数得。”

两年前开始在迪拜培育植物

负责新加坡馆园艺设计,与建筑师黄文森WOHA团队密切合作,拟定新加坡馆绿化策略的,是本地园景建筑设计公司Salad Dressing。
在沙漠打造口袋版的小红点绿洲,并非把植物搬进馆内就行。自诩为公司“总园丁”,Salad Dressing创办人张怀原说,从外到里,选用的植物种类都必须深思熟虑,层次有序,宛如重现一座小规模的热带雨林。
张怀原解说,迪拜沿海沙漠,既潮湿又酷热,所以新加坡馆外部选的植物,大部分是新加坡也能找得到的沿海生长植物,如棕榈、海葡萄、草海桐、银叶纽扣树、马鞍藤与榕树等。两年前,早在新加坡馆建造前,团队已预先在迪拜花圃买下这些沿海植物,在当地培育,然后才移到新加坡馆。这些植物像树林入口,层层围绕着馆的外缘,也扮演着为内部挡风、遮阳和降温的多重功能。“热爱”骄阳的花卉,如新加坡国花卓锦万黛兰胡姬,也融入这层海岸植物墙,迎接访客,算是尽地主之谊。
Image新加坡馆内有三个不同主题的九米高绿墙锥形塔。(市区重建局提供)
馆内三个九米高的锥形塔,植满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提供的植物,数量多达4万5000盆。这些植物生长于热带森林、淡水沼泽森林,如义顺淡水沼泽森林,以及红树林,如柏莱雅溪红树小径和双溪布洛湿地,真实地反映新加坡自然生态的多元化。
热带雨林主题的锥形塔内使用“带翅”,能随风飘飞的龙脑香科树种子制成旋转吊饰。这件装置艺术点出新加坡热带雨林的特色:东南亚热带雨林有50到80%的树木皆属龙脑香科树,在新加坡植物园面积近三个足球场大的华侨银行树木园,便种植超过200个品种的龙脑香科树。
张怀原说,从外到里,从地上到墙面到天花板,种类多元,层次鲜明的各种植物,打造出一个极立体、丰富,非常新加坡的花园城市体验。
如何让热带植物不只在沙漠存活,还宛如在热带狮城一样盛放?
张怀原说,必须在馆内创造热带微气候来滋养、培育它们。这种用人造方式和技术升华自然的介入,对新加坡人并不陌生。张怀原指出,天花板开了八个“圆月”形的天窗,透过太阳管和镜面天花板,将光线引入馆内,投射在锥形塔上。降温的51台雾扇除制造合宜生长的温度,也复制热带雨林的潮湿度。

机器人园丁攀爬锥形塔

花卉主题锥形塔内部展示约50种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胡姬花品种,透过彩色灯光突出它们的艳丽。新加坡长久以来已成功研发出胡姬人工培育法,培育出千多种混种胡姬,以政要名流名字命名。新加坡馆花卉主题锥形塔内有四个巨型球状透明微景观生态玻璃瓶,里头的培育碟会微微晃震,展示新加坡如何使用人工刺激胡姬宝宝快速成长。
为展现科技与自然生长的结合不但不违和,反而能相辅相成,有助克服先天条件的局限,容貌自然的新加坡馆也融入亮眼数码科技元素。其中三台长得像甲虫的攀墙机器人小园丁,也成了馆内“吸客”的亮点。机器人园丁沿着锥形塔的轨道攀爬,使用感应器和摄像机来检测植物的健康指数,以及收集灌溉量、光线等数据,确保植物能茁壮生长。张怀原笑说:“中国火锅店的机器人服务员给了我灵感和构想,并由新加坡的Oceania Robotics机器人科技公司落实。Oceania给机器人‘看’了千多张植物的照片,帮助机器人‘学会’看植物健不健康。”
Image甲虫造型的攀墙机器人能沿着锥形塔的轨道攀爬检测植物的健康指数。(市区重建局提供)
Salad Dressing也构思一款手机上玩的游戏,透过玩游戏理解新加坡馆设计团队的设计概念。
张怀原解说,访者用游戏里的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净化饮用水,用干净的水来灌溉幼苗,长成植物和树木后过滤馆内的污染物。团队采用不同的缜密手法,创造游戏的动植物图像,有的是结合研究资料的手绘图,有的是有数据驱动计算能力的数码图。不同玩家会得出不同的情景,投影在数码艺术墙上。
参与新加坡馆的绿化设计给张怀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他留意到许多由国家旅游局推动的国家馆,最后会变成展销馆,主要宣传推广国家经商贸易。他说:“我觉得今次新加坡馆由市区重建局驱动、监督和管理,反而给了我们很大的创意和表达空间,用设计语言向世人展现新加坡的精髓、精神,让全世界看到新加坡的真善美。”
迪拜世博会即日起开放,展至2021年3月31日。

文:林方伟
Image
如何优先看到“新加坡鱼尾文”内容?从“订阅号消息”点击“新加坡鱼尾文”进入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右上方按钮将“新加坡鱼尾文”设为星标ImageImage 新加坡鱼尾文已开通视频号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ImageImage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ImageImageImag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