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妈妈回头看,这些事情大可不必过度焦虑

文 | 图图妈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
上周,啾啾妈分享了一份报告《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里面一个调查数据是关于《家长在孩子什么年龄段最焦虑》?
c04354ce0097496837759b9892200af5.png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结果和我们的感知差不多,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反而是我们最焦虑的年龄段。
其实不难理解,人最容易在有希望,选择多的时候最焦虑。幼儿阶段,总觉得这辈子培养孩子是最大事业,必须全力以赴大干特干,所以很多家长搜集各类信息、尝试各类兴趣班,甚至幼儿园考察都能做成一个为期大半年的项目。
我真正第一次感到焦虑是图图上一年级的时候,上了小学才发现孩子的成长速度和学习进展被赤裸裸地和同龄孩子对比,被外界标准评判,想不焦虑都难。
记得图图写字写得很费劲的时候,第一次语文单元测试才80多分的时候,我真的一度怀疑是没有提前学耽误了孩子的自信心。
但做了两年小学生家长,我也从那个焦虑慌乱的妈妈变得越来越淡定。淡定不是因为彻底佛系,而是明白了行动是治愈焦虑的良药,尤其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自我纠正,发现很多曾经的焦虑是没必要的。
教育这条路,焦虑很难避免,不怕焦虑,就怕焦虑错了地方。
未来的路上一定还会有很多焦虑不安,有个好办法就是和过来人请教。所以今天我也梳理一下回头看学龄前的焦虑,其实很多都没必要,也许对还没上小学的家长们有些许帮助。
01提前学的优势,通常会在三年级消失,其实没必要太焦虑。
和很多老师、高年级家长聊天,他们都告诉我,三年级是小学的第一道坎儿,第一个分水岭,你会发现很多孩子的学习优势开始重新排名。
一方面是因为三年级的作文、数学都有难度提升,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大部分幼升小提前学带来的优势会在三年级消失得差不多。
拼音、写字的差距、英语提前学的优势、跳绳练没练过,会是孩子在入学后很快看到的区别,但这些差距真的一学期就赶上了拉齐了。
我一位同事的孩子在海淀名小读五年级了,她和我深聊过一次,当初本着素质教育小学前没任何学习课本知识,她家儿子上了一年级发现各方面成绩都不如其他人。
但她没慌,她知道自己孩子的优势是读书多,这个优势在一二年级还没展示出来;同时她也根据学校的知识点给孩子课外夯实,尤其是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结果她家儿子三年级开始一路起飞,直到现在都是稳居全班前五,语文英语的优势因为长期积累,尤为突出。
但说这些不代表提前学的孩子反而会落后,千万别误读。核心不是提前了多久学,而是开始学了以后持续加速下去。
但凡坚信终生学习才是竞争力的家长,不会计较提前跑的那一年两年。
02意识不到学习重要性,是低龄孩子的本性,无须焦虑。
我一度也是大道理连篇地和图图说学习多么重要,给自己不断赋能的人生才能前行……总之我讲了一大堆他肯定听不懂的人生哲理。
细细想来,这些道理我都是成年了才意识到,怎么可能要求一个6、7岁的孩子理解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有真的遇到一定坎坷后,才会理解努力奋斗的意义,这不是特例,是正常现象。
虽然我们不希望孩子老大徒伤悲,但想让孩子从小就理解学习的意义,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曾经给图图找家教的时候,聊了很多重点大学的在读生,问起他们什么时候意识到学习重要性的,要奋发图强的?
几乎所有的男生都回答我是高中后,女生们倒是乖巧很多,从小觉得学习是义务。
尤其是男孩子的家长,肯定会经常深夜长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对学习上点心呢?
我现在的做法就是用孩子理解的意义去激励他,比如竞选班委需要成绩不错;比如参加一些比赛取得成绩很有成就感;甚至一个喜爱文具的奖励。
拔苗助长很难,我能做的就是扶着苗不歪,等到他自我觉醒的时候还有基础能发力。
小时候常听到长辈说,什么时候能收心了,学习才能好。的确,寒窗苦读是需要定力和毅力的,不是刚上学的孩子就能明白的。
03各种专家口中的敏感期,错过了也不是就不行!
虽然我也主张抓住孩子的各种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思维敏感期,想象力活跃期等等等。
但我就算错过了,又怎样?难道孩子的一生就靠前6年决定吗?
就算6岁前没接触过英语,没学过数学思维,难道7岁开始学就注定学不好吗?
没有完美的起点,但可以加速过程,年龄大的孩子因为理解力强,通常学习效率会比小时候高很多,所以这些有些负面的魔咒不要影响我们的前进信心。
我们这代人初中开始学英语,也大把学得很好够用的;我还听过一个例子,一个五年级才开始进入奥数高端机构学习的女孩子,却碾压很多学了奥数多年的孩子。
不是因为天才,而是因为基础打得牢,一旦上了难度,依然很稳地步步为营。
前段时间我分享过带图图去纠正发音的事情,(大家可以看:后悔一直没重视孩子的这个问题,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老师告诉我其实最佳黄金时间是5岁。
我没有慌乱,只是和老师制定了适合他这个年龄的规划,对于任何人来说,现在就是最早的开始,不是吗?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有时候太追求起点的尽善尽美,却忘了长跑最需要的是一直跑,一直保持体力,最后还能冲刺。
共勉!

6b2543a4eb23cbdb36f8a8d98509f00a.png
狮城辣妈x育儿群
扫描小编芝士奶盖的二维码手动拉你进同龄育儿群备注:孩子出生年份,比如2015
25374bbd62e2cb589c45f79557514d7e.png
  近 期 好 文 
b6cd69a30822d7415f9582db1f58c286.png7a78fc8dc359a3469a29890b9c084622.pngbd78165ed5fff0db5f39dbd599024d02.png
886842214b95d0070e5c7c80f0e5ed8a.png 点个“在看”  一定要好好生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