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1965年8月9日上午,新加坡宣布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新加坡人民纷纷走上街头欢呼庆祝,

外面一片欢腾,市政府厅里却一片愁云惨淡,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神色黯然的李光耀身上。

果然,李光耀说了没两句话,就绷不住了,开始哭。

总理在台上大哭,台下一派人仰马翻,记者会都被迫中止20分钟。

新加坡的民众和总理悲喜并不相通,他们以为这回终于“农民翻身把歌唱”,再也不用委曲求全,天天受气了。

但只有李光耀明白,新加坡分明就是被硬生生踢出去的,现在是真的落得个自生自灭的凄惨境地了。

被舍弃的委屈、对前路渺茫的愁苦,各种情绪揉杂在一起,逼得一国总理眼泪都唰唰掉。

但彼时哭成泪人的李光耀也没想到,当初被无情驱逐的弹丸岛国,却成为了马来西亚高攀不起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当然,新加坡这个国家身上总有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你以为同为华人国家,一样流着炎黄子孙的血脉,会有天然的亲近感,但实际上,新加坡却早已西化,变得亲美厌华。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被英国抛弃的殖民地

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马来半岛的尖端,是海上航线的天然交汇点,作为中国帆船、阿拉伯帆船、葡萄牙战舰等多国船只的贸易站而繁荣起来。

彼时英国正在该地区寻找一个停靠港,作为本国商船队的基地,同时还能抵御荷兰人的任何进攻。

于是新加坡作为马六甲海峡沿岸一个崭露头角的贸易站,自然而然进入了英国人的视线。

于是这座城市迅速发展成为转口贸易中心,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印度、马来群岛及其他地区的移民。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新加坡继续作为一个转口港繁荣发展,并接连成立了几家主要银行、商会,逐渐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新加坡的繁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重大打击,尽管人数上占优势,英军还是向日本竖起了白旗。

这也是英国历史上投降规模最大的军队。

日本人占领了该岛三年半,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该岛又被移交给英国军事管理局,新加坡也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1959年,民族主义的增长促成了新加坡的自治思想,于是该国举行了第一次大选,李光耀成为新加坡首任总理,新加坡开始实行内部自治。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在李光耀看来,那些在新加坡的英国官员只要在殖民地混个体面职务,薪水照领,再靠出口挣挣美元外汇就心满意足,至于殖民地是否发展、是否进步,是丝毫不在乎。

所以指望英国殖民者把自己带飞,基本不可能,不过虽然保护伞不怎么靠谱,但日不落帝国的名头毕竟还摆在那里,对新加坡来说,聊胜于无。

但二战结束后,美国强势崛起,大英帝国的日落余晖也逐渐黯淡。

另一股更强大力量的挤压、不宽裕的国内财政资源、海外反殖民呼声的高涨,受制于国内国际双重压力,英军最终决定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离。

此举算是宣告着曾经实力最雄厚的大英帝国,也终于成了衰落的“明日黄花”,不得已将霸主地位拱手让给后来居上的美国。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英国人要走,新加坡危机感顿时大增。

作为英国自治邦的新加坡地小人少,很难独立生存,从地缘政治来看,也是群狼环伺,但凡任何一个邻国对它发起进攻,它都要玩完。

新加坡跟邻国的关系都不怎么好,马来人不喜欢它,另一邻国印尼的苏加诺政权则实行反华反共政策,前脚刚屠杀了国内数不清的华人,对以华裔为主体的新加坡态度可想而知。

这下英国人也要弃自己而去,英国人在新加坡的各种军事基地给新加坡人提供了很多岗位,几万名新加坡公民都在基地工作。

英国人一走,新加坡不仅没了军事保护,本就脆弱的国内经济也会雪上加霜。

李光耀简直要崩溃,亲自赶赴英国,跟内阁进行谈判,还拉上澳大利亚、新西兰一起游说。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李光耀扬言称如果英国非要做这么绝,新加坡将会进行经济报复,比如断绝同英国的经济联系,抽走新加坡在伦敦的几亿英镑存款。

虽然新加坡国力不怎么样,但把自己的那点存款一下全搬走,还是能给英国本就摇摇欲坠的经济造成一定打击的。

李光耀表示,如果英国一点转圜余地都不留,那就别怪新加坡不得不作出应急计划,请来某些其他人帮忙。

有记者问,那这个“某些人”指的是谁呢?

李光耀回道,也许日本可能有兴趣接管英国留下的海军基地吧。

总之,软磨硬泡、威逼利诱都用上了,但英国人就是去意已决。

李光耀的努力虽然没能让英国撤销撤军的决定,但还是为新加坡争取到了一些重要帮助。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被驱逐的流浪者

总之英国最后妥协了,同意给新加坡提供一揽子援助计划,作为最后的离别馈赠,并暂缓撤离步伐。

但最终总归还是要走的,暂缓撤军节奏只是给新加坡留口喘息的时间——要么用我最后给你的这点钱,赶紧把自己发展起来,要么就抓紧时间找个新的接盘人。

前者就是靠自己单打独斗,难度更大。

于是李光耀希望新加坡能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这样英国人走后,新加坡也能“背靠大树好乘凉”。

但在新马合并问题上,李光耀所在的人民党却与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分歧。

当初李光耀所在的人民行动党成立后,就是靠跟共产党交好,以赢得新加坡华人的支持,李光耀自己也下了狠功夫学习中国方言,为的就是能跟更多华人群众勾肩搭背、打成一片。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社会主义阵线并不支持李光耀新马合并的计划,但李光耀铁了心,无论如何也要让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

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以独立城邦的形式加入马来西亚。

此举原本旨在促进更紧密的联系,然而事实证明,新加坡的这次合并是不成功的。

李光耀不惜与昔日一起打江山的兄弟闹翻,也要拼命挤进去的联邦,反倒给了他最狠最痛的一击。

双方当初合并,其实就是各自打着算盘,新加坡是想跟马来西亚抱团取暖,找到新大哥跟着一起混,马来西亚也乐得吸纳新加坡进来,以为能让新小弟去奋斗,自己舒舒服服躺着。

结果双方磨合了没两年,对彼此都大失所望。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对新加坡而言,现实情况与美好构想背道而驰,马来西亚一点安全感和稳定都没带给新加坡,马来土著也极度仇视华人,华人被欺负得很惨。

对马来西亚而言,也没想到这新小弟是个“事儿精”,新加坡一加进来,那边印尼立马跟自己断了交,华人也不安生,天天跟马来人打架,两国社会都陷入动荡。

很快,马来西亚就对新加坡厌烦了。

合并不到两年,新加坡直接被踢出联邦。

当天,“Singapore is out(新加坡被踢出局)”的鲜明大字占据了各国报纸版面。

  1. 新加坡就宣布独立,民众欢呼的同时,李光耀却被抓拍下哭泣的样子。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很多年后,李光耀在回忆录中依旧满怀惆怅地写道,那一天根本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

在战后掀起的独立浪潮中,新加坡成了最另类的那个,因为独立根本就不是李光耀想要的结果。

但被驱逐已成定局,新加坡彻底成了被抛弃的流浪儿,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社会动荡未平,种族冲突持续,失业率居高不下,前途渺茫,不知何去何从。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割裂炎黄

刚独立的新加坡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语言问题,既然已经脱离了马来西亚,就不能再把马来语当作官方语言了,那么回归华语呢?

李光耀坚决不考虑这一选择。

新马合并后的一系列矛盾中,尤以马来人和华人的种族冲突最令他心有余悸,这也是导致新马分家的最根本原因。

马来西亚当局忌惮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的活跃度,担心他们未来会主宰马来西亚,把整个马来西亚变成华人的天下。

但整个群岛上,华人所占的比例很少,周围还都是仇视华人的马来人,华人要如何才能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艰难求生?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于是李光耀认为“去中国化”对新加坡来说很有必要。

再把华语当作官方语言,无疑就是加强彰显了华人身份,在眼下这个大环境等同于找死。

李光耀认为英语比较中立,于是选择了英语作为共同语种,同时掀起了一场“去中国化”运动。

定了英语为共同语言,那就意味着英语好的人在社会上更吃香,于是所有人都对华语没兴趣了,拼命往英语学校里挤,华语教育受到打击,逐渐被英语取代了第一语言的地位。

李光耀也有意淡化国内的华人情结,多次重申不要把自己国家跟其他华人国家画等号,不要天天喊着“咱们都是一家人”的口号。

意思很明白,就算是同一个祖先又怎样?现在我们已经是不同的国家了。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李光耀还大力推行打压华语学校的政策,给影响力最大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施压,要求南大加大教授英语的力度,甚至还拿南大创始人开到,剥夺了他的公民权。

在政府的施压下,南大开始了改造,逐渐倾向英语教学,最终与新加坡大学合并,也就变成了今天的国立新加坡大学。

新加坡政府还作出规定,限制人员往来,取消那些前往中国大陆留学的学生在新加坡的居留权。

无论文化上还是政治上,新加坡政府都是一副恨不得跟任何与华有关的因素撇开关系的态度为大多数新加坡华人不会说中文才是最好的,政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很多中国人因新加坡都是面孔熟悉的华人,对新加坡华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倾向于认为新加坡是一个失散的表亲国家。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但实际上,连接炎黄血脉的脐带早就被新加坡剪断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加坡对华人血脉的认同感和亲近感,还不如对马来西亚的强。

尽管马来西亚曾将新加坡和李光耀弃之如敝屣,但李光耀对马来西亚似乎依旧有着很强的执念。

1996年,李光耀提出想重返马来西亚联邦,前提是马来西亚当局不要再歪屁股了,对马来人和华人一视同仁,但被马来西亚总理以“时机尚未成熟”为由拒绝了。

2008年,李光耀又提了一次,表示如果马来西亚能公平对待华人和其他种族人民的,那么新加坡可能会考虑重新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两次提出重返联邦,新加坡当真诠释何为“热脸专往冷屁股贴”。

尽管后来新加坡实力腾飞,李光耀对新加坡的治理也被称为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奇迹“,但他身上始终却存在一个难以归类的悖论:本该以自己的血统为荣的华人,却接受了彻底的英国教育,并迫使他的人民学习英语,极力将他们西化,表面似乎专注于平衡美中之间的微妙关系,哪边都不得罪,但心里真正偏向谁,是根本藏不住的。

毕竟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飞速崛起时,李光耀一边鼓励中国,说你看,我们这边的华人当初可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贩夫走卒,精英人士基本都是留在中国的,我们都能发展起来,更何况你们呢?

结果转头又呼吁美国要更多介入亚洲,以防范中国的崛起。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美国算是继英国、马来西亚后,新加坡找到的第三棵“大树”了。

新加坡在60年代获得独立时,美国稳踞经济霸主的地位,对一个国土面积仅数百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匮乏的弹丸之地来说,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非常重要。

亲美,是企业前进的方向,这塑造了新加坡在经济上向美国倾斜甚至依赖的态度。

美国将新加坡视为南亚战略中为自己利益做出贡献的伙伴,另一方面,新加坡也将美国视为帮助自己实现安全、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合作伙伴,认为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强大存在,对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

新加坡和美国虽不是正式盟友,但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广泛而深入的伙伴关系。

经济合作在新加坡和美国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并赋予了新加坡政府的中立主义中强烈的美国倾向。

宿命新加坡:割裂炎黄的流浪者,“美国炮灰”的反思与抉择

随着大国博弈局势越来越微妙紧张,新加坡也日益感到焦虑,因为它也深知以美国的一贯作风,一旦出事,势必逼着每一个跟自己混的国家公开站队,别想搞什么中立。

美国想当世界警察,想当保镖,而中国的愿望是当厨师,厨师关心的是吃饱问题,不仅把自己喂饱,还主动给别人做饭,关心别人是否在挨饿,厨师不需要任何敌人,只需要客户。

但如果是保镖和警察,势必就要到处敲打别人的脑袋,逼着别人在他们口中的“善与恶”之间选边站,拉帮结派秀肌肉,偶尔还要动手打别人。

但对新加坡这种小国来说,在大国博弈中,就算无法完全置身事外,不主动掺和才是明智选择,然而美国又怎么可能允许它隔岸观火呢,只能说,如果选择了仰仗美国保护,就要做好沦为美国炮灰,被美国伤害的准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