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染疫较不易恢复嗅觉味觉!全球约2700万人或长期失去双觉 | 28日新增8565冠病病例 | 上半年骨痛热夺9命,如何防蚊?

Image

新加坡研究团队参与的一项大型跨国研究发现,5%冠病患者可能在染疫后长期失去嗅觉或味觉,相当于全球有2700万人。

截至今年7月,全球通报超过5亿5000万起冠病确诊病例。研究结果显示,确诊后可能出现长期嗅觉和味觉障碍者分别占5.6%和4.4%。

Image

(档案照)

参与研究的3699名确诊病患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等12个国家,平均年龄介于30岁至55.8岁。研究团队进行了18轮观察研究,并采用建模分析患者自行通报恢复嗅觉和味觉的比率,从中找出影响恢复期的关键因素。

在染疫30天后恢复嗅觉和味觉者,分别有74%和79%,这个比率在染疫180天后升至96%和98%。

女性较不容易

恢复嗅觉味觉

研究也发现,女性较不容易恢复嗅觉和味觉,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女性有较好的基线嗅觉和味觉,对变化可能更敏感,导致主观上受损更大。

确诊初期嗅觉障碍较严重者以及患有鼻塞的人,恢复嗅觉的可能性也较低。比起阿尔法和德尔塔变种毒株,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失去嗅觉和味觉的情况反而没那么显著。

研究团队由新加坡中央医院耳鼻喉—头与颈部外科高级顾问医生兼主任卓颂达副教授,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的陈楷俊医生领导。团队成员包括来自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的耳鼻喉科专家,以及杨潞龄医学院的在籍学生和毕业生。

这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多数患者预计会在确诊的首三个月内恢复嗅觉和味觉。研究团队提醒,虽然失去嗅觉和味觉是常见的冠病症状,但这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并加剧冠病长期后遗症(long COVID)。

不愿透露全名的杨姓经理(41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她今年6月出国公干回来后开始咳嗽,但几次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回国三周后,她的咳嗽逐渐好转,却突然发现吃东西没有味道,做了检测才发现结果呈阳,但几天后就转阴,大约一周后恢复嗅觉和味觉。

“这次的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症状好像并不轻微,虽然打了冠病疫苗,但咳嗽很久,尤其是晚上经常咳醒,那段期间也变得无精打采。”

新加坡28日新增8565起冠病病例

重症病患84人

新加坡7月28日新增8565起冠病病例,重症病患有84人,其中66人需要输氧,18人在加护病房。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网站,新增病例中,8206起是本土病例,359起从境外输入。

本土病例中,7411人通过抗原快速检测(ART)确诊,795人的核酸检测(PCR)结果呈阳。七天移动平均病例数为8014起,每周病例传播率维持在0.88。

再有两人因冠病并发症逝世,累计死亡病例增至1492人。目前有688名冠病病患住院,过去一天有6069人出院或完成隔离。

截至7月27日,全国人口中93%已完成基本疫苗接种程序,79%注射了追加剂。

过去28天确诊的23万9341起病例中,99.7%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0.2%需要输氧,0.03%在加护病房,0.03%病逝。

截至28日中午,新加坡确诊病例累计169万4454起。

Image

上周再增1062起

新加坡骨痛热症病例居高不下

新加坡目前处于骨痛热症高峰期,每周新增病例居高不下,上周通报1062起新病例,比前一周多了142起。今年上半年,骨痛热症已夺走九条人命,单是第二季就有八人死亡。

即日起,中小学和学前教育中心共80万名学生将陆续收到由国家环境局和淡马锡基金会派发的防蚊液。社区关怀计划(ComCare)的受益者也可到附近的社会服务中心领取防蚊液。

根据新加坡环境局和淡马锡基金会7月28日发的联合文告,新加坡正面临严重的骨痛热症疫情。截至23日,新加坡今年已累计2万1350起病例,远超过去年全年的5258起,是去年的四倍。

目前近300活跃集中区

93个列为红色警戒

今年第二季通报1万4862起病例和1346个骨痛热症活跃集中区,相较第一季的3335起病例和316个集中区,激增超过三倍。

文告指出,新加坡目前有近300个活跃集中区,住着超过40万户家庭,传播风险仍然很高。

新加坡环境局网站的数据显示,297个集中区里,有93个因累计至少10起病例而列为红色警戒区,其中80个探测到主流的第三型骨痛热症病毒(DENV-3)。

每年6月至10月是新加坡骨痛热症的传统高峰期,目前还处于初期。环境局指出,今年6月的伊蚊数量比去年同期高出约2%,加上之前较少见的第三型骨痛热症病毒持续扩散,下来数月确诊病例料将持高。

为提醒学生做好自我防护,从8月起,就读教育部幼儿园、幼儿培育署监管的学前教育中心、政府资助的婴幼儿早期介入服务中心、中小学、特需学校、回教学校以及私人教育机构的学生,将获得一瓶30毫升含避蚊胺(DEET)的防蚊液,以及宣导防蚊信息的传单。

新加坡交通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28日上午走访培童小学,向学生派发防蚊液和传单。

他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伊蚊通常在白天很活跃,而孩童每天在学校待上至少半天。他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学前为他们涂抹防蚊液,尤其是位于骨痛热症红色警戒区的学校。“希望小朋友能从小培养良好习惯,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防蚊三招”

照顾孩童健康

学校也向学生和家长宣导“防蚊三招”——“喷、用、穿”(Spray、Apply、Wear,简称SAW),即在家中阴暗角落喷洒杀虫剂、定时使用防蚊液,以及穿长袖衣和长裤。

环境局正同教育部和幼儿培育署紧密合作,确保所有学校和学前教育中心采取病媒控制措施,及早发现并清除蚊子滋生处。今年第二季,当局在全国发现约6300处有蚊子滋生,比起第一季的5000个,增加约25%。

环境局也提醒公众定期进行“灭蚊五步骤”,即铲松干硬的土壤、清除花盆底盘积水、倒置水桶并擦拭边缘、更换花瓶里的水,以及保持屋顶排水沟畅通,并在里头放置BTI灭蚊药。

与此同时,环境局将逐步扩大利用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让伊蚊绝育的计划。持续释放带菌的雄蚊,可成功抑制雌性伊蚊的数量。马炎庆说,这项计划在淡滨尼和义顺市镇已见成效,伊蚊数量减少逾九成。

相关阅读:

  • 5%冠病患者长期失去嗅觉味觉 | 专家:再不遏制猴痘传播就来不及了

  • 提供“假接种”医生加控九罪名 

文:刘智澎

摄影:王彦燕

Image
新加坡鱼尾文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5475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Image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Image

新加坡鱼尾文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冠病疫苗骑行新加坡Omicron

Image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Image

ImageImag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