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生活,初为人父人母的80后是怎么教育小孩的?

父母应该在小孩教育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历小熊的爸比问:88年的我已为人父,可是面对小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是有一堆问题,读了很多书,也看了很多文章,也都总结出一些。还是很想了解和我同一个年龄段的父母都是怎样教育小孩的。

新能源行业从业者@笨死挺好 答历小熊的爸比:

最近父母来德国探望我们,共享天伦之余,免不得对下一代教育争执起来。基本逻辑一般是我们嫌弃爷爷奶奶太过宠爱,没事拿些出人头地的故事瞎激励儿子,小胖永远争第一的口号之类。

父母为自己辩护时最大的逻辑是:老娘再落后也把你们养大了,想当年我们……YES,你们成功了。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父母,有多少可以做到这一点:欣赏你们的孩子,到足以令自己思考人生的地步。

而我面对我这个4岁小孩一直在思考的是:他的特长到底在哪里?喜欢动物、热爱动漫,还是有爱心,有幽默感,甚至就仅仅是……长得帅?

到底哪一项可以拿来当饭吃?

老婆最近一直在抱怨我陪儿子时间太少,导致儿子现在还不会骑自行车,不会背三字经,不会玩直升飞机。而别人家的孩子,早都会了。再加上我们周围生活的很多人,下一代基本都是牛津耶鲁此类,作为家庭教育总管的爹,鸭梨山大。

父母到底应该在小孩教育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正方一派通常人数众多,认为小孩自己什么都不懂,你不逼他陪他提供条件给他,他自然是放任自流玩物丧志,所以虽然知道孩子辛苦,但是世道艰难为了将来,父母必须殚精竭虑硬着头皮推他上轨道,这是责任。

反方一派人不多,但是理念很超前:快乐就好,父母的作用应该是在发现而不是挖掘,多陪伴而不是逼迫。

我的立场和反方非常接近,但是通常会被正方认为是不作为的借口,因此我最近也在反思,究竟应该如何包装一下观点。

我一直认为,一个小孩爱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好不好,几乎是天注定的。学习这件事情,如果不是以考上清华北大来论的话,那拼的就是天分。真正聪明的人,他根本不需要学习--李寻欢的理论绝对成立,这一点只有真正见过高手的人才会明白。这听上去非常让人不服气,但真的就是事实。很多人这辈子听一下波意尔马略特定律就头疼,至死都不明白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区别,对于这样的人你当然也可以使用家教上加强班进国际学校等等办法,最终也许依然可以保证他们进入名校甚至拿到博士后—-但也仅此而已,他们的人生可以成功,但是很难精彩。

听到这里我的很多朋友都会说,是的,道理是这个,但是你不知道国内现在的竞争有多激烈…… 很多人并非试图追求稳定、常规、传统,他们只是害怕凋零—-对于很多家长而言,他们不愿意承认的, 是自己的眼界狭小而导致的失败。

其实新的一代人,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已经远远超出上一代人可以理解的范畴。对于50后60后来讲,能读书就很了不起了,考上大学当然是改变人生振奋家乡的大事件。而到了70后80后,名校外企公务员,所有的独木桥上都是人,不争第一就只能回家做缩头乌龟,因此好好读书奋力向上,几乎是每个普通人最深刻的生活选择—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改革开放的正能量。

可是到了90后甚至00后,这个逻辑很难follow。首先独木桥早就被人挤垮了,我周围的很多年轻人,从小就是新东方直奔牛津去的,高中就跑遍欧美澳的大把,创业大赛商模PK奖状早就拿厌了。可是斯坦福、麻省就那么几家,你是局长处长那边一堆CEO高级总监也不是吃素的。

对于像我这样出生于小城市、至今没有上市企业挂牌、一生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人而言,怂恿儿子去走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博士这条路,几乎是逼良为娼。除非……我确定他在智商上胜我一筹,不行,至少还要三筹。

所以差异化和多样化的竞争,才是00后们要面对的主流挑战。当上个大学根本就是basic,去个纽约也毫不special的时代来临,70后80后父母们在2030年这个节点很可能被现实击溃,在高大上的奋斗链条上他们已经找不到更多的诱饵来激励下一代。

龙应台的儿子会叼着烟跟她讲:妈妈,你要接受一个事实,我很平庸,不可能像你和爸爸一样都拿到博士学位的。

相信我的同龄人今后很多都会遇到这一幕。孩子们长大后倔强地要表达的其实不是反叛,而是对人生的放弃。这一点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身四顾一下,在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人可以完成父母通常希望的标准轨迹:名牌大学毕业,工作优越稳定,30岁结婚生子,花园洋房定期旅游,到现在没离婚没当过小三没未老先衰,对未来和生活充满希望。

所谓稳定的中产阶级生活,它根本不可能在一个竞争太过激烈、社会配套环境堪忧的大背景下出现。如果我们无力改变社会性的自然现实,却又执意在内部空间内把孩子们往这个方向推,最终出现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们要面临更多的心灵崩溃: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强势聪明的父母们,可能更多地要面临高才生们带来的窘境:找不到老婆,呆家里啃老,吸毒,同性恋,甚至无厘头的自杀。

2030年左右人类要面临的世界,很可能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这意味着大多数依靠智商和经验去完成的行业会面临巨大挑战,比如投资/审计/咨询/工程甚至管理,大数据建模完毕按图索骥就是,再高的学历和智商甚至外语水平面对大电脑都是白扯—-很多职业会黯然失色,就像上海一抓就是一斤水果糖的售货员,邮电局快准恨的接线员。

人们对职业的追求更多将依赖天分,而且很可能还是不入流的天分。比如现在的手游设计师,将来的金鱼花纹养成师。一个会开小型挖掘机的园丁,很可能比很多名校毕业生收入更高,生活更优越,老婆更漂亮,所谓人生赢家。所以现代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踢毽子的高俅能当宰相,其实你看看宋代的GDP就知道,一个社会发展成熟完备了,奇淫技巧必定完败格物致知。

这才是真正的社会进步:我们这一代学习工程和经济,是为了让下一代去学习历史和艺术。假设这一理论在2030年能被大部分人接受,那么我们现在倒推回来就必须问:爹妈们在2015该如何拼呢?

遗憾的是以我浅薄的身家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人们大可以看看教育专家或虎爸牛妈哈佛女孩们的自传。但是我想作为一个号称新派的父亲,我会努力做到的是:每天都陪小胖吃晚饭,每周带他出去看花花世界,去最近的地方上学,到最远的地方旅游,永远不指责他说人家都会背千字文会画鸡蛋了。爱的时候亲他屁屁,错的时候也要打其屁屁,给他正常的生活。

核心是:保持儿子承担的最大压力仅来自他自己,父亲的任务是发现他的优点,欣赏他的个性,运用成人的思维和资源帮助其放大并促进应用。要对自己的儿子无比自信:上不上大学都无所谓,我的儿子就不可能平庸。

当然,基础是爱妈妈,健康,赚钱,不缺失生活的基本格局和水准。 父母实际上除了基因,最能够给孩子们传递的应该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 还有:信念。

(来源:【ONE·一个】VOL.799)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