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岛 郑和在新加坡的官屿

作者:林朝华

百年来中外、本地学者,对郑和船队经过新加坡的航线,在古地名上有混淆和错误。笔者从古籍和古海图的针路(航向)、航程、水深,准确地从现代海事学作纠正和确定。

官屿的发现

郑和航海图在新加坡海峡虽有注明官屿小岛,但没有人确定它是新加坡哪个岛和重要性。

搜索中,发现它就是新加坡海域内的棋樟山岛(Pu Sakijang Bendera,今圣约翰岛,St John Island)。

茅元仪的《武备志》(1621)里的茅坤图,是郑和航海图唯一的海图 。当中,从马六甲官厂出发,经过新加坡海峡,回中国经白礁的一段(参考图①),笔者参考元明清、16至19世纪西方和本地的文献和海图,在古名处加上现代地名,方便古今对照介绍:

圣约翰岛 郑和在新加坡的官屿

新加坡莱佛士灯塔棋樟山岛龙牙门海峡白礁灯塔图①:《郑和航海图》从马六甲到新加坡的白礁航线。(林朝华)

官厂:《西洋番国志》为明朝巩珍1434年所著,记述他随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经过。在满刺加国(马六甲)的叙述:

中国下西洋舡以此为外府,立摆栅墙垣,设四门更鼓楼,内又立重址城,盖造库藏完备。

明朝在马六甲设官厂,它是下西洋的贸易中转站、货仓、基地或外府。

吉利门:在马六甲海峡南端,今印度尼西亚吉里汶岛(Pulau Karimun)。

长腰屿:新加坡南端沙都姆岛(Pulau Satumu),也是莱佛士灯塔所在。是明代对这小岛或新加坡本岛的统称。17世纪葡萄牙人称长岛(Pulau Panjang)。

淡马锡门:古语“门”指水道或海峡。新加坡主海峡(Singapore Main Strait)沙都姆岛南那段,靠近新加坡,所以称淡马锡门。

龙牙门:元朝汪大渊撰《岛夷志略》(1349):

门以单马锡番两山相交,若龙牙,中有水道以间之。

指早期岌巴港口西面,水道深18米入口处,两块隔337米的石柱,已被英国人炸掉。南岩石位于圣淘沙岛西端(Tanjong Rimua)角外, 北岩石位于拉柏多公园南角外的Tanjong Berlayar,马来人称Batu Berlayar,启航之石。

在二石柱中间过龙牙门(圣淘沙岛),岌巴港入口两边长满高树。元代文献记载,船只经过时,船桅会碰擦到树枝,海盗会乘机从树上跃下到船上抢劫。

龙牙门(海峡):不是指岌巴港龙牙门两岩柱。

多处古籍从航向和航程记载,郑和船队经过龙牙门,指的是官屿(棋樟山)南边的新加坡主海峡,因离岌巴港或圣淘沙岛的龙牙门不远,所以对此也称龙牙门(海峡)。

官屿:指棋樟山岛。参考图2,从莱佛士灯塔南向东行7.3海里,就是此岛。在印尼和毛里求斯也出现官屿,它和官厂可能有相似的功能,但规模地位应比官厂低。

圣约翰岛 郑和在新加坡的官屿

图②:从满喇咖回广东针路:从长腰屿到官屿。(林朝华)

白礁:Pedra Branca,属新加坡,在海峡东端,设有霍斯堡(Horsburgh)灯塔。

古籍里的新加坡海峡航线

再看看不同古籍记载郑和在新加坡海峡的航线:

1. 明朝导航手册《顺风相送》(1593):

A、暹罗往磨六甲

B、右边西去山二号

C、广东往磨六甲针

D、满喇咖回广东针路:

吉里闷山单辰(120度)并乙辰(112.5度),二更取长腰屿不可行南,恐犯凉伞礁及沙塘浅。出龙牙门(海峡),单卯(090度)针取官屿,防“南”边牛屎礁。甲卯针(82.5度)五更船取白礁北边过行船。

2. 明张燮写于1617年的《东西洋考》 。

3. 郑和航海图上的航线。

用二组针路1D加3,在新加坡海峡准确路程和航行方向,可画出郑和船队的航迹如图②。

除了1B,五航线都注明,白礁到龙牙门(海峡)航行需五更。一更2.4小时,五更为12小时。

1A、1C和2,三航线从龙牙门(海峡)到吉利门航行时间都是三更,即7.2小时。

全段新加坡海峡的航行时间五更加三更,即八更,相当于19.2小时。

实际距离为58.8海里,除以19.2小时,平均帆船速3.06节(同郑和15条航线的平均航速3.59节接近),用更数可推算出:

a、白礁到龙牙门(海峡)即棋棋樟山,需五更,36.7海里。

b、龙牙门(海峡)即棋樟山,到吉利门岛需三更,22.1海里。

a和b两段和现今海图测量一致,说明针路无误。

《顺风相送》1D,从满喇咖回广东,唯一针路提出,吉里闷山到长腰屿(莱佛士灯塔)路程为二更,从长腰屿用单卯(090度)针取(航向)官屿,但没说明航程时间,官屿走五更船取白礁。

从1A、1C和2三航线,整个海峡航程为八更(19.2小时)。 所以,找出从长腰屿到官屿距离为八更减七更(二更+五更),即一更(2.4小时X3.06节),7.3海里。

这重要线索指出,从长腰屿往东7.3海里,就准确到龙牙门(海峡)的官屿的位置。

官屿在新加坡的重要性

葡萄牙天文学家兼数学学艾勒迪亚(Manoel Godinho de Eredia)1604年绘制的新加坡水文图(图③)记载,南部二岛在一起同名为Pulo Siquijan(马来语吠鹿的岛),其中之一就是棋樟山岛。

圣约翰岛 郑和在新加坡的官屿

图③:1604年艾勒迪亚地图上Pulo Siquijan是棋樟山岛。(林朝华)

莱佛士1819年登陆新加坡前一天,先登上棋樟山和柔佛苏丹天猛公见面。之后在岛上设立讯号站和招徕船只。此岛几百年前受统治者重视和开发,土著和中国移民聚居。因为在新加坡主海峡边沿,避风港深水锚地,离龙牙门(岌巴港)和新加坡河口近,方便贸易。

这里面积大,地势平坦,适合盖大型防御、货仓或住宿。明朝永乐时,新加坡可能再回到马六甲王朝的控制,这样的关系和优越地理,使棋樟山成为明朝在新加坡的海外贸易基地或中转站的官屿。这也是新加坡600年前和永乐朝的特别关系和历史新发现。

发现陶瓷碎片

笔者也在棋樟山找到晚明、清民时期的陶瓷碎片256块,证明早期岛上曾有华人聚居,加强笔者对棋樟山是官屿的看法。希望学者们能做更深的考究或考古挖掘,证明郑和在新加坡的活动。

圣约翰岛 郑和在新加坡的官屿

作者在棋樟山岛上发现的陶瓷碎片。

期望官屿的发现,能填补淡马锡王朝灭亡之后,葡萄牙人1613年来捣毁狮城聚落之前历史空白的一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