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打压中国企业的背后,莫迪在下一盘大棋

印度这个国家就跟这牛皮癣一样,时不时就要出来起腻。

这几天印度又开始作妖了,印度政府再次禁止了43款APP,大部分是中国的产品,其中包括了阿里卖家、千牛工作台、全球速卖通等,早在今年6月,印度政府已经禁止了59款中国APP,9月,又禁了118款中国APP,加上最近的这次,中国的APP几乎全部被印度政府所禁止。

印度打压中国企业的背后,莫迪在下一盘大棋

印度政府给出的理由是“有损印度主权完整、印度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印度政府以“国家安全”的理由禁封中国APP,而被禁的很多中国企业实际上使用的是亚马逊、微软等全球公司提供的网络服务,数据储存在新加坡、美国等海外国家,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数据安全隐患。

莫迪政府禁封中国APP的手法,和特朗普拿“国家安全”封杀华为的流氓行为非常像。也难怪莫迪被称为印版的“特朗普”,据说两人还非常欣赏对方。

尴尬的是川总就要下岗了,莫迪为了示好新领导,赶在拜登还没宣布胜选前就通过推特送祝福,还专门打电话给拜登祝贺,不过拜登没有接,印度政府为了掩饰尴尬对媒体解释说,拜登会在合适的时候回电。好吧,印度人给自己找回场子的本事还是有的,就像边境冲突中从来都是他们获胜是一个道理。

说回禁中国APP这件事,很多人觉得印度禁止中国APP是因为中国在边境上不懂得“谦让”,同时平复国内的民族情绪,如果只这么想问题,那就把莫迪想简单了,实际上印度这个国家一直有耍小聪明的传统,莫迪政府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背地里却敲着自己的小算盘。

01

今年6月,印度禁封TikTok(抖音海外版),一个多月后,一款印度山寨的短视频软件“Trell”迅速冲上了应用市场的排行榜,数据显示它的用户量增长了10倍,用户使用时长增长了800倍。

而印度的另一个山寨货“Roposo”,在TT被封的一周内,下载量突破了700万。同类别的短视频软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幅度都是百万级。

印度打压中国企业的背后,莫迪在下一盘大棋

印度禁封中国APP后,印度的本土企业就像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山寨货也有了春天,没有人觉得这种胜利有什么不妥,毕竟耍流氓赢也是赢。而在印度政府耍流氓前,印度国内下载次数最多的10款软件中,有6款来自中国,4款来自美国。

印度的流氓行径立即改变了本土互联网企业的生存环境,大量山寨应用迅速占领了中国APP被禁后的市场空白。

不过,就在印度企业狂欢的同时,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也马上显现了出来。

首先就是黑客打劫,印度山寨的应用对于黑客来说就跟逛自己家后院一样方便,客户信息经常被盗,而且一时半会解决不了。

好在印度人稳定性非常高,疫情都闹成那样了,也没见印度人出来闹事,更何况隐私?对于绝大多数印度人,有个勉强能用的APP就已经很知足了,还要啥自行车?

另一个问题就是,虽然印度本土的APP能够在功能上照抄中国APP,但要支撑视频和游戏平台海量的内容和用户,那就需要非常强大的服务器,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进行研发。

而印度人的“工匠精神”全球闻名,就连印度人也不相信自己能在短时间研发出来,所以最近几个月,印度人又把美国公司请了过来,让美国公司填补中国企业的空缺。

前段时间,Facebook就以57亿美元投资了印度首富的企业,小扎号称要用科技手段改造全印度3000万家小商店,让消费者可以用WhatsApp直接下单;7月,谷歌CEO和莫迪进行了视频通话,随后宣布在印度设立100亿美元的数字化基金;8月,在中国VIVO退出2020年印度超级板球联赛冠名赞助后,美国的亚马逊和可口可乐蜂拥而上,力求花钱买个印度人开心。

说到这,大家可能看出来了,印度大举禁封中国APP,无非是打压中国企业,给本土山寨货和美国资本腾空间。

02

更骚的是,就在第一次宣布禁封中国APP后,莫迪居然发起了一个“自力更生”的应用创新挑战赛,那感觉就好像中国APP不让印度人发奋图强一样。

印度打压中国企业的背后,莫迪在下一盘大棋

其实早在2015年,莫迪就发誓要搞“数字印度”,更早的时候还推出过“印度制造”计划,这两个口号是不是眼熟?看来抄袭中国是从口号做起的。

虽然莫迪口号喊得响,但现实却非常打脸,2020年第一季度,印度的应用下载量排行榜里没有一款APP是印度的本土公司开发的。不过印度人从来不觉得尴尬,就像三十多年前印度也要在武器装备上“自力更生”一样。

1978年,印度开始自主研发核潜艇,经过20年不懈努力,1998年才搞定图纸,又过了11年,核潜艇才下水,7年后正式服役。而印军被自己人坑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们对自己制造的东西认识的非常清楚,轻易不敢尝试。

印度人知道自己的实际能力,所以莫迪就把技能点全点在忽悠上。

前几年莫迪为了忽悠外部投资,把牛粪都当成药材算在GDP里,搞出了个连续7%以上的增长。结果很多中国老板傻呵呵地跑去印度建厂,等把真金白银投进去才发现是个坑,因为印度的基础建设就跟没有一样,经常断水断电。

而且印度有近3亿人是文盲,一半以上的人也只是个小学水平,大部分印度人在工厂里连个说明书都看不懂。非常奇葩的是,虽然印度社会不把低种姓的当人看,但劳动法出奇的完善,印度人不仅懒散而去动不动就罢工,搞的人力成本一点也不低。

后来很多中国老板都认栽撤资了,莫迪这几年也不提“印度制造了”,现在换了个马甲改口宣传“数字印度”了。

咱们有一说一,印度在软件服务业上要比中国起步的早,硅谷里很多技术高层都是印度人,印度人也一直比较自豪自己的码农身份。

但说白了,软件外包也不过是给美国人当廉价劳动力,钱没赚多少,反而错过了移动互联网这波行情,所以到现在印度也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APP。

最近四年,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初创公司的盘子越来越大,今年3月的一份报告统计,印度30家独角兽互联网企业中,有18家是中国企业投资的,总体大约是40亿美元,这比四年前提高了12倍。

不过就在今年的4月,印度政府毫无征兆的修改了外商直接投资印度企业的新规,要求来自与印度接壤的国家的投资者必须经过政府的审批。

傻子都能看出来,这条规定明显是在针对中国。而随后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印度就吸引了2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

03

其实大家也不用骂莫迪,印度这么死心塌地的恶心中国,卖力向美国示好,无非几个原因:

首先就是边境问题。自1962年之后,印度消停了50多年,今年疯狂搞事情,除了国内疫情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中国在争议区这边的路修好了,物资运输明显改善,这让印度心里很慌;另外中国在喜马拉雅山上搞水电站,直接关系下游印度人的用水问题,如果哪天中国心情不爽把上游的水给掐了,印度就得乖乖跪下叫爸爸。

印度打压中国企业的背后,莫迪在下一盘大棋

第二个原因,川总和莫迪彼此欣赏,经常还要搞个隔空打扣,比如莫迪禁了TT,川总也跟进响应;川总要搞钱,莫迪就清空中国企业,让美国资本进来插管子…现在川总要下岗了,新领导没工夫搭理印度,这让莫迪内心比较焦虑,因为每次美国换领导,政策也跟着换。这些年跟着川总围堵中国的政策大概率是要被拜登废掉的,莫迪再次禁止中国APP,大概是表明下态度,等着拜登的回扣。

最后一个原因,可能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RCEP里有中国而没有印度。这件事怎么理解呢?不是印度担心自己被割韭菜,不敢进群吗?

是也不完全是。

咱们先说下这个RCEP,其实就是东南亚各国搞出来的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其本质就是大家减少内耗,互通有无,一起赚钱。如果类比的话就是“欧盟”的初始版本,RCEP还没有实现货币统一,有些行业的关税也不是一步减免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各国也都有自己的保护行业。

自由贸易这个事比较有意思,通常情况下都是制造强国家在喊,比如当年大英开着军舰找清政府上访,要求开放口岸自由贸易,那个时候的大英家里堆满了工业产品;二战后,做了霸主的美国人也到处喊着要贸易自由,那是美国的工厂开足了马力;现在英国和美国都不喊了,”自由贸易“喊的最凶的是中国。

事情明摆着,自由贸易对制造强国更有利。

当然,自由贸易对于弱国来说也是好处肯定是大于弊端,而且加入自由贸易并不代表你要开放所有行业。当年中国加入WTO,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全都保护了起来,虽然也是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但换来了今天的制造强国。

所以印度没有加入RCEP这事,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

其实早在尼赫鲁时期,印度就想搞个共同市场,让亚洲国家在里面自由的做买卖,而且当年印度底子好,大英殖民印度的时候又是给它修铁路又是给它搞发电厂,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

二战后的印度在亚洲也算是大户,所以很多国家都买它的帐,印度也搞出来几个贸易小团体。而且印度很早就加入了WTO,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非常好,这让印度在亚洲有足够的话语权。

1962年,印度被中国打断了腿,随后就把中国踢出了群,然后坚定不移的游说其他亚洲国家建立经济共同体,不过亚洲这些国家可都不是什么善茬,相互之间都有龌龊,这个共同体一直没有搞起来。

最近十几年,由于中国的崛起,整个亚洲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在高端产业上奋力直追日韩,在中低端产业上基本没给印度留空隙。中国的产品质量好,价格还便宜,直接把印度制造业搞的痛不欲生,印度政府几次煽动民众抵制中国产品,最后都被印度人民用实际行动打了脸,谁让印度的产品即垃圾又贵的离谱。

印度打压中国企业的背后,莫迪在下一盘大棋

这就是为什么印度搞了这么久的经济共同体,站在大门外纠结了半天,最后也没敢跨进去。印度对于RCEP的态度,是既想进去占便宜,又担心被中国割韭菜。最后把东南亚各国都搞烦了,大家索性先签了,让印度随意。

而实际上,印度政府里的一部分人是想签的,但有些人死活不同意,最后印度没签成,结果另一部分人马上又跳出来大骂莫迪无能,搞的莫迪政府也挺酸爽的。

结语

现在印度政府又站出来禁封中国APP,形式大于内容,无非就是安抚下国内的一帮神经病,让他们少骂几句。

至于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未来会怎样,不太好说,但显然中国企业不想也不能放弃印度这个市场,而印度政府恐怕也很难切断民众对中国商品的依赖。

大概率中印关系还是会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毕竟喜马拉雅山上的水电站已经立起来了,这就像是捏住印度的两个蛋蛋,时不时的找找手感,兴许会让印度活得更冷静一些。

总之,就跟文章开头说的一样,印度就跟个牛皮癣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犯病,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它自己就好了。

此文完,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也请顺手点赞,帮忙转发一下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