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酱油如何卖成新加坡首富,卖酱油究竟酿出多少生财之道!
新加坡作为最受富豪欢迎的国家之一,这吸引力不需要过去的词语去修饰!
今天小圈儿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新加坡本地的富豪,绝对的大富豪,号称“新加坡地王”,并且连续八年蝉联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榜首,身价94亿美金。
—— 黄志祥和黄志达兄弟!
铺垫的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今天的故事——
“一带一路”上,素有中国犹太人、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海外莆商(福建莆田商人),是一支商界劲旅,有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
作为闽商三大分支之一的莆商,其从商人数之多、商业资本之雄厚、经商范围之广泛、运营能力之强,一直都为世人所熟知、所瞩目。其中,代表人物就有新加坡首富黄廷方家族、印尼力宝集团李文正家族、印尼纸浆大王陈江和家族等(香港首富李嘉诚、日本首富孙正义都曾自称是“莆田系”后人)。
自第一代创始人黄廷芳于2010年去世后,家族企业就由黄氏两兄弟分别执掌,在传承方面曾一度引发外界的质疑。如今,黄廷方孙女、黄志祥的长女黄敏华等家族第三代成员,已被推到了台前,续写着首富家族“富过三代”的传奇故事。
黄廷方,是“一带一路”上来自中国的移民富豪,1929年7月出生于福建莆田江口镇。4岁那年,因迫于生计随大人背离故土,凄凄惶惶地从厦门乘船“下南洋”。
黄父早年经营粮油杂货店生意,有十一个孩子,黄廷方为家中长子。上世纪40年代后期,黄廷方逐渐接管父亲的杂货店,经营酱油积累了一些财富。
据1996年出版名为《新加坡的领袖》的书籍爆料,黄廷方早年第一次做生意便失败,穷困潦倒之际,被迫把8个孩子中的两个送人抚养。《新加坡的领袖》一书还援引黄廷方一名员工的话称:“黄廷方工作不言休,他只有一项兴趣,就是赚钱,但他并不贪婪,只是这刚好是一项令他乐在其中的游戏。”上世纪40年代后期,初出道的黄廷方以经营酱油创业,凭借着勤俭立业,其事业小有成就。
上世纪50年代,黄廷方开始进军地产业,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黄廷方以“有土斯有财”的投资理念,将日常积聚的货币资本逐渐转化为土地资本。他在新加坡商业中心的乌节路拥有多个地皮,被誉为“乌节地王”。
在以后的投资活动中,黄廷方抓住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大举修建酒店,先后建成了乌节广场酒店、黄金广场酒店、樟宜美丽殿酒店等,客房总数逾千间,成为新加坡有名的物业商。
1960年,在地产市场顺利立足的黄廷方,在新加坡创设了远东机构,开始大展宏图。这是一家东南亚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开发商,新加坡每6间私人住宅中,就有一间由远东机构兴建。如今的远东机构旗下,拥有超过180家私人公司及3家上市公司(远东乌节、杨协成有限公司和远东酒店信托),已发展成涵盖住宅、酒店、零售、商务、医疗和工业领的多元化企业。
1970年初,新加坡政府抑制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影响,市场陷入低迷,黄廷方受到影响,转而将目标瞄向了香港。1972年,他创办了香港信和集团,并于同年7月在港上市。目前,信和集团拥有多家控股子公司和尖沙咀置业、信和置业、信和酒店等上市公司。因黄廷芳一直活跃于香港土地拍卖会,并曾多次以高价投得土地,因此在香港地产界有“超级大好友”之称。
2010年2月2日,黄廷方去世,享寿81岁。2007年起至今,黄廷方家族连续蝉联新加坡首富。
对于黄廷方家族的成功,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做事持之以恒,一旦看准的事,就大胆出击
一个企业的成功,更多的需要是专注、坚持;很重要的共通点,就是抓住时机。
1960年后,改行进入房地产业的黄廷方,遭遇了一次市场的“倒春寒”。当时的新加坡房地产惨淡,史称“房地惨”, 许多开发商破产。在华登岭一带,下雨就淹水,房子卖不出去;别人唉声叹气,黄廷方却觉得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于是抓紧时机低价买下地皮建洋房,后来市场回暖,再以诱人价格出售,赚足了大大一桶金。
1985年后,新加坡的地产又经历一次萧条期,在业内充满疑虑和不安时,数年之内,远东机构天天刊登“征购土地”的,令很多人不解。事实证明,黄廷方是富有卓识远见的,几年之后,地价狂升,购进价与现时价相差数倍,尤其是建楼后再出售,获利更丰厚。有人总结,黄廷方的经商之道,就是“快半拍商业法则”, 人弃我取。
2、勤劳、刻苦、朴实、节俭、低调
勤奋是所有成功者DNA,跟随了黄廷方15年的秘书常说,黄老板的口头禅,就是“能者多劳”。受此影响,黄廷方的长子黄志祥也一再说:
如果一个人要保持在事业的巅峰上,那便不是个朝九晚五的游戏,而是朝五晚九。
多年蝉联新加坡首富,富甲一方,黄廷方生活却异常简朴,他常约老友一起吃地瓜粥。华登岭那栋新加坡老宅,一住就是30多年;在香港的房子,是一座楼龄达40年的两层洋房,几乎没有什么景观布置,许多老物件也是20多年不换。
生前,黄廷方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特别是不喜欢拍照。
他风趣幽默地说——
我是普通人,常工作到深夜,也会上街头吃两新元的面。如果照片见报,人家知道我是谁,晓得我有钱,我若被绑架、被杀害,公司就会垮掉,那我的家人该怎么办?我有我的顾虑。
真是“子承父业”,在香港的信和集团主席黄志祥,也与他父亲一样低调。
富贵之后的黄廷芳,很少主动与人打交道,办公室采用的是暗玻璃墙,大门常闭。他交代公司职员,即使迎面相遇,也不要跟他打招呼或问好。
他曾接受一家媒体访问,由于害怕更多的人认识自己,一看摄影记者在旁边拍照,保镖突然把相机抢过来,要求不得刊登照片,否则采取法律行动。
黄廷芳去世后至今,黄氏家族一直保持着神秘。黄志达与黄志祥遵从父嘱,低调而谨慎,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尤其是创始人谨小慎微的风格,至今仍牢牢刻在家族企业远东、信和身上。他们一贯的做法,就是企业内部人员不能透露任何关于黄氏家族的信息。
次子黄志达,受过美国教育,但他却说,父亲是非常严格的导师。在他年轻的时候,黄廷方常常教导他:
“严爱”( toughlove)的话,即使会使你伤心难过,还是必须点醒你,因为只有我才会那么做。由于你高高在上,大家只会对你说奉承的话,“忠言逆耳”啊!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受益匪浅。在接管新加坡远东机构的业务后,黄志达一直都尽量采取开明的领导方式,鼓励下属发表意见和看法,同时积极向他们沟通集团的发展愿景和理念。
4、慈善慷慨
据海外媒体报道,黄廷方是大富豪,也是慈善家,对慈善事业非常慷慨。由于一贯为人低调。他捐款也不爱出风头,只会以“无名氏”的名义捐款。每当黄廷方阅读新闻,看到社会上有哪些可怜人,他的怜悯之心就会油然而生,经常会拿钱要求记者把钱转交给这些穷苦人。不过,他每次都会要求身份保密,只说是“无名氏”。 据说,他生前曾在一家牙科医室进行补牙,牙医请他再做善事。当时,四德女子中学将搬到杨柳道的新校舍上课,而新校舍一所钟楼,正需要热心教育的人捐助一个大钟。黄廷方听了牙医的话,毫不犹豫地捐给四德女中钟楼一座大钟,价值1.7万元。
5、传承早规划,早布置交班大计
晚年的黄廷方子孙满堂,有两个儿子,六个女儿。黄氏家族在传承上,采用的还是当今海外华商企业中很流行的“子承父业”方式,但在分配过程中,并非简单的“均分模式”,而是“分块(地域板块)不分家”。
“不分家”模式,已是海外及台湾等地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的常态模式,因它能规避企业所有权的“碎片化”,故而被许多家族企业作为走出“富不过三代”魔咒的优选路径。
黄廷芳家族的家庭很传统,从小就调教孩子如何接管家族生意,特别是培养后代的商业嗅觉与决策力。内地改革开放后不久,深圳举行了首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黄廷芳就把两个儿子叫上,一起出现在交易现场,观摩竞拍。
老二黄志达曾买过一辆豪华跑车,当他高高兴兴开回家时,黄廷芳劈头盖脸就狠狠训了一顿:要做本分生意人,不出花花公子!没办法,黄志达只好把车退掉。
黄廷芳2010年去世,事出突然,黄家二代两兄弟还是遵从父亲生前既定安排,“按部就班”地运作家族企业,告别“黄廷芳时代”后,并未出现外界担忧的分家争产等传承问题。
长子黄志祥,1952年出生,从英国知名学府学成归来后,22岁的他,就被父亲带着一起进军香港市场。1975年的香港,英资集团和华资集团在地产市场上激烈角逐,为了买下香港九龙尖沙咀及中环地皮,他们与马来西亚糖王大亨郭鹤年等强强联手,合作竞投。
香港一役,获利颇丰,黄廷芳不久就把黄氏家族在香港的经营管理权,全权交给长子黄志祥,就是今天家族企业旗下的香港“信和系”版图。90年代后,他又把黄氏家族在新加坡的经营管理权交给次子黄志达,也就是今天的远东机构旗下产业板块。
如今,香港信和和新加坡远东机构,一直分别是黄志祥、黄志达接班,家族第三代也走上台前,管理著旗下各大产业。早在2007年,香港信和已换上黄志祥及长子黄永光搭档的“父子兵”,另一位黄家第三代、长女黄敏华,早于2005年就升任信和集团总经理。
家风,是传承路上一盏不灭的心灯。
在新加坡,远东机构一直承袭著创始人的风格——“低调赚钱”,这也是黄廷芳给这个首富家族企业种下的基因。在新加坡,无论是商业区,还是写字楼,你几乎很难碰见过“远东机构”的标志,甚至直到现在也没有上市,资金来源大多是自己的钱,以及很传统地向银行贷款。
直到2012年8月,远东机构才尝试推出了第一只地产基金,将酒店业务分拆注入远东酒店信托,以7亿新元(约36亿元人民币)的募资规模在新加坡IPO。这一事件引起市场强烈关注,香港首富李嘉诚闻讯也“依样画葫芦”, 随后决定分拆旗下的一只基金,以人民币计价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方式在新加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