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占比超过74%的新加坡为何对中国没有亲近感反而亲近美国?

新加坡是一个由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华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74.4%,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加坡华人怀着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出钱出力,有效地支援了前线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看看下图这些感人至深的华侨华人,他们无愧为炎黄子孙。

华人占比超过74%的新加坡为何对中国没有亲近感反而亲近美国?

相信很多国人对于新加坡都抱有”血浓于水”的观念,对新加坡有一种亲近感,相信新加坡对中国应当会很友好,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然而,2015、2016年时期,美国以南海为切口加紧施行”亚太在平衡战略”遏制中国,菲律宾越南两国更是在南海兴风作浪。菲律宾更是发起了”南海仲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时间很被动。就是在这关键时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却屡次公开声明支持南海仲裁,加深同美国合作,帮助其重返亚太。这让很多国人大跌眼镜,包括我自己才意识到新加坡人或许并没有”血浓于水”的观念。

这让人很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当初怀有强烈爱国之心的新加坡华人变成现在对中国没有太多感情甚至有时候还会反华呢?要解答这个疑惑我们就必须首先摒弃先入为自主的”亲戚”观念,把新加坡作为一个高无瓜葛的国家来分析,站到新加坡的角度上来分析。

一、新加坡的脆弱性:

要理解新加坡对华态度的转变,首先要搞明白新加坡的”脆弱性”。

华人占比超过74%的新加坡为何对中国没有亲近感反而亲近美国?

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扼守东亚国家海上“生命线”

新加坡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它处于马来西亚半岛的东南端, 东临南中国海, 西经马来西亚通往印度洋, 北与马来西亚的柔佛洲隔着 1公里左右的柔佛海峡, 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道——” 马六甲海峡”的出海口。而”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生命线”,又由于”马六甲海峡”成西北-东南走向且西北宽东南窄,达到位于海峡东南端的新加坡时仅仅只有37公里,所以新加坡成为扼守在这条”生命线”上的关键点。扼守东亚国家的”海上生命线”,这是新加坡经济奇迹的基础。据统计,马六甲海峡占了世界海上贸易1/4 的份额,并且有1/4的运油船穿越海峡,这一数量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 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因此,马六甲海峡运载着占世界航运油量一半的原油及占世界贸易量三分之一的商品。看看,家门口如此巨大的贸易和运输量,光收过路费也饿不死啊,更何况新加坡发展的造船、服务、转口贸易等产业了,这就很好理解新加坡经济奇迹了,正所谓干得好不如生的好啊!

华人占比超过74%的新加坡为何对中国没有亲近感反而亲近美国?

繁华的新加坡

但是新加坡却是一个弹丸小国,面积仅仅720平方公里,人口只是百万级别。占着世界上最好的地段却无法守住,甚至自身的安全也无法保障,还提什么收过路费啊!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且不论世界大国都想控制马六甲海峡,就算是周围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对新加坡那也是庞然大物,他们动动手指,新加坡就得伤筋动骨。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还造成新加坡缺少经济腹地。这个缺少经济腹地怎么讲呢?一方面新加坡太小,根本没有自然资源和生产原料,都需要进口,甚至连水都要进口。另一方面,新加坡人口少,国内市场小,生产的产品必须出口到国外。如果和其他国家闹僵了,人家不进口,新加坡就嗝屁了。

华人占比超过74%的新加坡为何对中国没有亲近感反而亲近美国?

天生挨揍的命

由于地理位置和国土狭小,造成了新加坡的脆弱性:时刻担忧安全和缺乏经济腹地。新加坡对这种脆弱性的担忧从其独立时期贯穿至今,所以如何确保国家”生存”是新加坡对外行为的中心考虑和和首要前提。

二、疏离华族文化,打造国民认同

新加坡想要生存首先考虑的就是要保证邻国对其友好。然而,新加坡是从马来西亚独立而出,其独立之初与马来西亚的关系无疑是很恶劣的。首先,马来西亚认为新 、马分离的原因是由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个人野心及其所鼓励的种族歧视政策 。马来西亚总理拉赫曼指责说 :“新加坡的离开是由于新加坡总理所鼓励的种族分歧的危险。”其次,马来西亚指责新加坡在马来西亚制造种族矛盾 ,挑起马来西亚内部动乱。1969 年 5 月, 马来西亚发生大规模的种族冲突, 大批人员伤亡, 给马来西亚国内局势造成严重影响。马来西亚借题发挥,拉赫曼甚至声称:这是”人民行动党(新加坡执政党)想要毁灭马来西亚”, “这就是为什么人民行动党要大花钱财来支持这里的反对党”的原因。印度尼西亚国内也有严重的民族矛盾,甚至先后出现了三次”排华”浪潮。因此,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也很差。

华人占比超过74%的新加坡为何对中国没有亲近感反而亲近美国?

在夹缝中瑟瑟发抖的新加坡

新加坡国内众多的华人恰恰成为了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攻击新加坡的借口,指责新加坡是”第三中国”、”中国在东南亚的特洛伊木马”。因为根本无法和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对抗,新加坡必须要改变以上两国的观点,所以在上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避免和中国有政治接触以求得打消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疑虑。但是这治标不治本。

同时,新加坡国内也有很多其他民族,新加坡甚至被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其中马来人和印度人最多。2019年新加坡马来族占总人口的13.4%,印度族占总人口的9.0,其他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鉴于此,新加坡也担忧民族冲突在国内爆发,除了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而且需要找到一个国内民族都接受的政策来防止民族矛盾。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没有统一的封建国家基础,也没有经历过统一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最初的殖民国到独立建国,新加坡国民缺乏对国家的归属感,向心力较低。因此新加坡迫切建立国民的身份认同,不仅让本国人民在形式上隶属于新加坡,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承认我是新加坡人,而不是华人、印度人、马来人等。此外,新加坡军事力量即使非常先进也不可能同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对抗,因此新加坡认为谋取生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新加坡选择了融入西方来方便经济发展。

鉴于以上考虑,新加坡把英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因为这样,所有民族都可以接受。另外,虽然保留了华语为官方语言之一,但是却在小学教育中取消了华文教育,这直接导致了华族文化在新加坡年轻人中的断层。所以,目前很多新加坡3、40岁的中年人甚至50多岁的人也不甚了解华族文化,中国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普通国家,并没有”血浓于水”的亲近感。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西方文化在新加坡大行其道,在新加坡青年人中深深扎根,所以他们对待美国文化反倒比华族文化更加亲近。

三、倒向美国,融入西方。

1967年,英国军队从新加坡撤退。缺少了英军的保护,新加坡固有的脆弱性愈发敏感,急需要解决安全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因为马六甲海峡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大国必然想要控制。冷战时期,新加坡面临两个选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世界。新加坡选择了前者。

华人占比超过74%的新加坡为何对中国没有亲近感反而亲近美国?

美苏争霸

新加坡要解决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如果倒向西方这两个问题可以完美融合和解决。首先,国土面积如此狭小,新加坡无论如何发展军事力量也不可能抵御住其他国家的军事进攻。因为700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光是炮火就能覆盖了。所以保障安全的唯一方法就是保证不发生战争。其次,新加坡缺乏经济腹地,需要广阔的外国市场,而东南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购买力是不足的。因此,新加坡将自身定义为全球经济贸易、物流和金融中心,把世界作为其经济腹地。

要达到上述目标,倒向西方,求得美国的保护和支持就是最好选择。因为美国已经和泰国、菲律宾等国签订了安保条约,英国撤退后,美国填补了东南亚的战略真空。美国可以保障区域秩序,防止战争的发生。这个秩序不仅包含政治秩序和军事秩序,还包括经济秩序。资本主义世界在美国组织建立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前身)构建起来的世界经济秩序下,经济活得迅猛发展,远远超出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世界。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复苏,它们将是新加坡广阔的市场。而且资本主义世界还能为新加坡提供大量投资和先进技术,这是苏联所不能提供的。另外,美元是国际货币,能满足新加坡建立金融中心的需求,这也是苏联所不能提供的。所以,新加坡倒向西方就很好理解了。

四、新加坡对美国感觉良好

我们认为美国是霸权国家,还到处杀人放火赚利益,是彻底的”美帝”。但新加坡国民对美国的认知却完全不同。

在新加坡人眼中,美国是“善意的霸权国家“,美国建立了世界经济秩序,维持了东南亚的和平,对新加坡的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新加坡人认为,美国在东亚地区不曾干预过别国内政,对别国领土不感兴趣,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良性霸权,是东南亚地区和平的维护者。

华人占比超过74%的新加坡为何对中国没有亲近感反而亲近美国?

结语:

新加坡由于在冷战时期选择倒向西方,并在文化上疏远中国,造成很多新加坡人已经对华族文化已经不了解了,也没有了”血浓于水”的亲近感,更没有了对祖国的拳拳真意,中国对新加坡来说就是普通的”他国”,没有什么特殊。另外,新加坡的脆弱性导致其时刻担忧自身的安全和经济发展问题,美国虽然是霸权国家但是建立并维护了国际安全和经济秩序,保障了新加坡在强敌环绕环境中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所以美国是“善意的霸权”。

参考资料

《新加坡对华政策演变》

《新加坡对马来西亚外交政策分析》

《新加坡独立后华族文化面临的困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