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向小编安利一部新剧。
豆瓣8.7,不开玩笑地说,才看完一集我就跟中毒一样,恨不得一天刷新十次,就想看它到底更新了没有。
它是——
《黑色止血钳》
ブラックぺアン
看剧名就知道,这是一部医疗剧。
早在15年前,岛国就创造过一部医疗剧神话《白色巨塔》,而今天这剧,又从另一个方面撕开了医院的另一面。
在人们心目中,医生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咱们国内电视剧塑造的医生是什么样?
大部分都是心怀仁慈,尽心救人的白衣天使对吧?
但这剧,同样讲医生,它的男主渡海,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对因为压力太大而流泪的实习医生,他不是安慰,而是口出恶言:
“你直接辞职吧!”
手术台上,病患还在飙血,他却先讨价还价,要到1000万才继续手术。
有新的医疗器械出来,他一边享受着医疗代表请的法餐,一边表明会找病患试试看。
但这位同志,你是在心脏外科,随便试试是会死人的。
有人被他随意的态度激怒,质问他是不是把患者当成了物品,他居然一秒都不停顿地承认了:
“就是物品啊!”
这么嚣张不做作的男主,也是几百年才见一次了。
他狂妄、不守规矩,甚至看起来根本没有“医德”,和传统中好医生的标准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再看不惯,也没人敢真的跳出来当面指责他。
不是因为他凶恶的态度,而是因为,他的手术技术,几乎无人能及。
凡是医生,几乎没人能避免直接面对死亡,甚至病人死在自己的手术台上也有可能。
但渡海是个例外。
自从业以来他从未失过手,只要是他执刀的手术,没有一个人死亡。
甚至对于一些高难度的手术,他还变成了其他医生们的“救场天使”。
他是嚣张,但他确实有嚣张的资本。
渡海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水平高的医生,
无论做什么都会被原谅的。”
但真是这样吗?
有技术就能为所欲为?
发现没,与国内大部分医疗剧把医生神化不一样,这剧不制造圣母。
相反,它甚至把医生最私心的一面展示给你看。
他们没那么无私,会耍心眼、会为了一个名额或职位争斗;同时,他们也像普通人一样,会害怕、会无助、会力不从心。
但正因为它去掉了“医生”这个职业自带的圣母光环,反而给了人更多思考和反思的余地:
医生,到底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是不是把他们太过神化,或者将他们看得太过黑暗?
在这部剧里,你能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医生。
比如,和渡海完全相反的,实习医生世良。
从道德角度来说,世良应该算是好医生的典范了。
他会蹲在想要轻生的婆婆面前,温声宽慰她一切都会好的。
为了能救自己的患者,他能毫不犹豫就给渡海下跪。
上手术之前,他也会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重大,会恐慌、会害怕、会慎之又慎。
他很努力,把治病救人当做自己的终极目标,甚至看不惯渡海,也敢直接指责他根本不配当医生。
他仁慈、善良,满腔热血,一脑袋理想。
只除了……没有技术。
一场手术的最后一步,渡海让他缝合。
但止血钳松开后,随着血液循环的恢复,却只见血流像喷泉一样直冲房顶……
渡海被他指责后,曾问过他一句话:
“有了良心,就能救人命吗?”
你对病人再像春天般的温暖,技术不行,救不了他,也是残忍。
而给了希望后的绝望,比直接面对现实更残忍。
一个医德高尚,但救不了人的医生和一个能救你命,但品行恶劣的医生,你会选哪个?
当然,品德和技术并不是对立的。
但有时候,有没有良心可能并不完全是自己本心能决定的。
比如这一位—— 医院里唯一能和渡海一较高下的教授,佐伯。
明明水平差不多,但他和渡海的地位却一个天一个地。
这剧一开始,就是一场佐伯的个人秀。
他正在直播一场高难度的心脏外科手术,用以他名字命名的“佐伯手术法”,在不借用人工心肺的情况下,直接在病人的心脏上开刀 。
所有看直播的医生都倒吸一口凉气,佐伯凭借这个方法,几乎成神,医院领导更是拍着胸脯地嘚瑟:
“能做这个佐伯式手术的,
全世界只有佐伯教授,
仅此一人而已!”
但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同时段,渡海也在做这个手术,甚至他完成手术的时间,比佐伯还快20分钟。
但不管在医院的手术报告上,还是对外的宣传上,从来都不会出现渡海的名字。
这就奇怪了,同样牛逼的两个人,怎么只有佐伯闻名全国?
究其原因,不过是佐伯比渡海更懂“规则”。
佐伯就是我们常见的那种职场老狐狸。
他清楚地知道,在这种大学名下的附属医院,比技术更重要的是 —— 论文。
你有多少文章能得到权威医学杂志认可,就代表你在医院的地位。
为此,他甚至可以在明知竞争对手的手术方法一定会出问题的情况下,绝不提醒。
就等他出问题,拖延对方完成论文的时间。
不可思议吧,在医院这种实践性那么强的地方,竟然是以论文定天下。
剧里有人就说了:
医生的世界真是不可思议,对患者来说,只要能治好自己病的就是好医生。
但对于医生来说,能写出论文的才是好医生。
但能写出论文的医生,就是能治病的医生吗?恐怕未必吧?
佐伯的得意门生不就是论文牛逼,但手术死板,遇到意外情况就懵逼的人嘛。
是不是倒了一口凉气?如果我们周围都是这样的医生,那岂不是每次看病都在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