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华尔街内参
高考成绩出炉,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陆续浮出水面,然而最刷版面的是北京的文科状元熊轩昂这个耿直Boy说的一番话——“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
一句大写的实话,瞬间戳疼无数国人的心!
1
那究竟熊轩昂的家庭有多厉害呢?熊轩昂来自一个中产家庭,这已经不是小康、小资家庭所能比拟的。
北京的中产家庭往往父母都是大学的教授,上市企业高管,著名医院的主刀大夫、重要的技术科研工程师、拥有尖端技能的高职业素养人或者某些特定行业里尖端的人,等等。如熊轩昂的父母是外交官。
根据瑞信银行的国际中产标准来统计,在北京上海等地过上体面的中产生活,一个家庭必须储备起码1000万左右才能保证全家人的生活品质。除了拥有坚固难以被摧毁的家庭经济基础之外,固定资产外,中产家庭还需要具备家长双方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着较高的职业价值或者社会地位、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质,拥有良好的礼仪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将中产阶级区分与“暴发户”。
他们家里代步的车一般都有两辆或者以上,以奔驰、奥迪和路虎居多。他们的孩子上清华附中或者是人大附小,一到暑假就飞到世界各地参加夏令营。
父母的朋友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认识一个牛津剑桥或者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一点都不稀奇。
我们所谓的博雅教育,国学,戏剧,话剧,高尔夫,芭蕾舞,小提琴等等,是这些孩子的标配。
他们没有很繁重的课业压力,所以他们可以发展出不少的第二专长,一身艺术细菌稍微突出一点就能够到国外参加比赛,毕竟这样的机会也不少。
他们寒假到海德堡参加竖琴表演,暑假到南非大草原做义工,他们小长假的时候跟父母出国旅游,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
这就是中产,跟很多普通家庭晋升起来的小康、小资族不同。他们同样能周末看电影,逛街购物,进入高级餐厅,更重要的是能够来一场走说就走的巴黎街头喂鸽子,能给孩子支付美国夏令营的时候,眼睛也带不眨一下。
申请大学时候,或者是找工作的时候,非常容易被这些孩子碾压。
毕竟,你一个恨不得一天18个小时都用来学习的书呆子,是没有办法和他们闪闪发光的简历相提并论的。
和三线城市的小书呆子们相比,他们活泼,灵动,成熟,还有恰到好处的天真。
你如果是面试官,你都会嫌弃你自己。毕竟,你努力的天花板,也只是别人的起点而已。
条条大路通罗马,没错,可是那个孩子,人家已经在罗马了。
2
寒門基本不出貴子
聽到熊軒昂的話,不禁讓我想起:“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雖然在上小學時,經常聽到老師在上課時這麼樣罵我們,但現在想想也是合情合理。
熊轩昂的话很有意思,他说他地处在北京这样一线的教育资源“大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拥有很多通向教育的“捷径”,而这些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的。
请注意“捷径”这个词,换句话说,同等的高考应试门槛,其实还是有通向这个终点的学习“捷径”,而不是一味死磕课本、题海战术。
无独有偶,作为2013年的北京文科状元孙婧妍也曾在采访中,孙婧妍也分享了很多父母对她在阅读上的教育,为了选购了很多书本,给她带来了良好的语感,最后还是那句话,她的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
换句话说,这些教育里的精英学生,从小的时候就接受综合性的教育,拥有名师提点如何只做“一题”就能精通同类的题目,这就是“捷径”。他们拥有大量的阅读,作为自己的素养沉淀,而这些是一些普通家庭或者农村学生所无法做到的。
曾经在教育圈里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同样是考上北大的文科生,大城市来的学生对国外的作家、名著里的话侃侃而谈,而小城市、农村来的学生却半句话都答不上来,唯独能对课本指定背诵的段落倒背如流。
高考状元中,現在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经不会成为状元了。
精英家庭注定孵化出精英,而寒门的子弟往往孵化不出贵子。因为一个家庭的经济硬实力,父母的软实力奠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眼界高低、执行力、胆识与魄力。
3
中产家庭不可忽略的软实力
真正好的教育,真的不是只读书,是父母的格局。中产阶级的家庭除了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之外,还有个人的能力和价值、社会地位、教育素养及其生活品味。
蔡康永从小就看《红楼梦》,9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评剧,因为他的妈妈是上海名媛,他的爸爸是知名商人和律师,太平轮就是蔡康永家的轮船。
蔡康永说,爸爸对于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读到硕士,而且是一流大学的硕士。蔡康永爸爸的好朋友,亲笔写了推荐信,让他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念书。
高晓松的爷爷是清华大学校长,外婆是北航大创办人之一,爸爸妈妈都是清华的教授,妈妈是梁思成的学生…等等,他从小在清华校园里面的二层小楼长大,说,他上清华的时候,想要辍学去玩乐队,妈妈说,可以。你要是分文不拿,能在天津坚持一周,我就让你玩乐队。
这是父母知道人生精彩,不只是上学这一种可能。
其实这样家庭的小孩子最讓人羨慕,可能是像文科状元这种,他们从小就见多识广,他们能享受最好的,也见过最差的,他们的父母不是让他们死读书,他们的父母的教育,就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那些真正跑赢同龄人的年轻人,是拥有见识+知识+格局的结果。
4
沒有硬實力,一切都是白搭
社会阶层的分化,就摆在那里。
近年来,“农民工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全家几代人都在国有垄断企业)的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
这个社会财富阶级化、教育资源阶级固化是一个事实。不愿意承认的人,只不过掩耳盗铃而已。拒绝、否定、不接受不等于不存在。认清事实,反而对个人、子女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意义和价值。
既然中产阶级孵化精英,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去追寻中产阶级之路?中产阶级之路究竟有多远呢?答案是很远。
多数的中产阶级是上一代中产阶级带出来的,而只要不出意外,他们终将带出下一代中产阶级。这是一个家庭的硬实力、教育素养的日积月累的沉淀与代代相传。
作为“脱贫”、“奔小康”、“小资”阶级的我们,没必要盲目去追寻中产阶级。因为中国每天每年都有很多家庭死在去追寻中产阶级的路上。当你硬实力凑不上来的时候,要懂得服软。正如我前兩天發的文章《有一種成熟叫認慫》說的一樣:
即使是在这个时代,“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仍然是金科玉律。
或者准确地说,正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按照自己的能力来决定未来的行动。
一个成熟的人,必然有着认清现实的自知之明和延迟满足的精神力。
大多数人的痛苦,源于他们不能接受一个现实:有些欲望就是无法达成。
作为中产以下阶级的人,其实认清现实比盲目攀比更重要,尤其在教育这个方面,能做到带孩子出国看展览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做不到,简单的去复制中产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这些方式对于他们自己的能力是跳跃式的。
缺乏基础和积累,这种跨越式的尝试,很难达到中产们一样的效果。就像同样是去名校,若孩子本身太缺乏基本的素质教育,跟不上别人的节奏是常事,甚至只会发展出一份自卑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社会普遍对于凤凰男凤凰女们看法不好,大概率来看,很少有人能够在阶级跨越这件事上表现优秀。当然你要跟我死磕有不少优秀的典范,我当然承认,但那很少,且难。
只是说这些家庭需要认清现实。能够在既定条件下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已经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了,这一点是家长,以及特别是孩子应该认清的。
而另一方面,如果家长愿意肝脑涂地奉献自己,也不能抱有揠苗助长的心态,因为你们想要的结果不是简单地一次卖房子可以达到的,因此抱着必然收获的心态来给孩子压力也毫无意义。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什么?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如果你自己没有阶层上升的愿望和持续的行动力,又怎么可以寄希望于一个孩子草鸡变凤凰,一代人改变你们家族的宿命呢?
与其望子成龙,不如自己成龙。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给小编留言!
觉得不错请点ZAN!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这5篇文章你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