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和 “清零”, 当今世界对新冠肺炎的“一病两治”

  Image

新加坡万事通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房产留学教育吃喝玩乐

万事通说

“共存”和 “清零”,  当今世界对新冠肺炎的“一病两治”

Image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近两年来,全世界感染者突破2亿多人,死亡近500万人,超过了二战时期一些国家部队战死的数字,如日本在中国战场上,14年时间里(1931-1945),部队只死亡50多万人。
而在和平时期,美国却因为这次疫情,感染者突破4000多万人,死亡 达70多万人!但是中国人口13亿,被感染的确诊总数只是十二多万人,死亡人数也只有五千多人。 
为什么同样的病,会造成这么大的反差?主要各个国家对待疾病的指导思想和治疗方法上的差异,目前世界上对新冠肺炎的防控战略上,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在指导思想上的“共存”和“清零”;在治疗方法上的,中医和西医。
Image

Image

“清零”和“共存”的辩证法

治疗任何疾病的始点都是“清零”,用药物来预防和消灭病毒;治疗任何疾病的终点都是 “共存”!最后人和病毒(病菌)“和平相处”长期“共存”。“共存”or “清零”,说到底就是以治疗为主还是以预防为主?  

“共存”和“清零”,看起来好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其实它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最终都是把病毒的危害性降低为“零”,死亡率降低为“零”。

“共存”和“清零”的区别在于:“共存”侧重于治疗;“清零”侧重于预防。短期是“清零”;长期是“共存”。打疫苗介乎两者之间,既是预防,也是治疗,所以各国对打疫苗意见一致没有争论,能打者全部打。

目前,西方国家基本上都采取“共存”的方法,以治疗为主;而中国却采取“清零”的方法,以预防为主。 

Image

Image

中医和西医

“共存”和 “清零”,在治疗方法上却是恰恰相反的:以预防为主的中医走的是“共存”的道路,而以治疗为主的西医走的是“清零”的道路。

 大家知道,中医的原则是:“上医治未病”“扶本祛病”,以及加强营养锻炼等等,都是“预防为主”的,并不是消灭病毒,只要做到病毒对人体没有危害就行了。

如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药方基本上都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增强肺部的功能为主,而不是以消灭病毒为主。

而西医,治疗方法上一般都以消灭病毒为主,如西药中的一些抗生素、消炎片等等,治病就是消灭病毒,与病毒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必须彻底消灭病毒,才能根治疾病。

所以有人说,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西医虽然把一些患者的病毒“消灭”了,但是容易引起其他方面的疾病,出现有些新冠肺炎的患者,没有死于新冠肺炎,却死于其他并发症。

中医是“治本兼治标”,虽然没有消灭新冠肺炎的病毒,但是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力,不但可以预防病毒的“侵犯”,还能有效地阻止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中医治疗的死亡率很低,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零死亡”,而且后遗症也比较少。

故又有人说,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活”,西医叫人“明明白白地死”。

Image

Image

“共存”“不易” 和“清零”“不难”

 “共存”的基础是“群体免疫”,专家一般认为,新冠病毒病达到“群体免疫”的标准需要至少60%-70%的人群得到感染。

血清流行率调查表明,在大多数国家,目前只有不到10%的人口感染了新冠病毒,这表明在大多数国家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仍然处于易感状态。

目前美国确认感染病例为4000多万例,虽然数字惊人,但与3.3亿总人口相比,所占比例也仅为12%左右。如果要达到60-70%水平,则需要相当于2亿美国人感染新冠病毒,才能达到群体免疫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放任一种我们并不完全了解的危险病毒自由传播是极不道德的,这不是一个选项。‎但我们已有很多选项。国家大有可为,事实上已有不少国家在采取措施控制病毒传播(清零)拯救生命。”

可以说,如果实现“共存”,现在的不少国家的病毒感染率还远远没有达到峰值。当然,如果疫苗预防效率的提高,或者特效药的问世,“共存”还是完全可以“提前”实现的。

Image

笔者经历过中国的“清零”,觉得新冠肺炎是“可防可控”的。“清零”的整个过程,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难以做到事情。开始是“封城”,后是打疫苗。

基本上是人人必打,因为许多公共场所,对不打疫苗者不准进入。许多小区的进入,戴口罩和电子量体温是必不可少的。进入商场、乘坐公共交通都必须戴口罩,商场加量体温。

对出现的个别感染者高度重视,出现一个,就封闭一个小区,并且密切追踪密切接触者,严防死守,现在已经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了。 

美国虽然感染率很高,但是在“自卫意识”很高的华人中的感染率却很低。因为华人普遍对病毒存在“敬畏”的意识, 对自己健康高度负责,时刻采取“自卫”行动,所以感染率低。这也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之一吧。

为什么同样是华人集中的城市,如香港和新加坡在抗疫中的表现截然不同:香港实现了“清零”,而新加坡近期却出现了“爆发”?

确实,在外向型经济等方面,新加坡与香港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但是,新加坡有一点与香港不一样的地方,新加坡500多万人,本国的公民只有300多万人。特别是是“客工宿舍”的30多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感染来源多,防控难度大,可以说“防不胜防”。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新加坡这次爆发的主要来源就是客工宿舍,在疫情初期,客工宿舍曾经爆发过,由于没有及时“清零”,因此留下了“隐患”,现在又爆发出来了。

前不久一位福建林姓客工回中国,在福建引起了传播扩散,引起了当地的“恐慌”。新加坡的客工有30多万人, 许多人虽然无症状但是会传染。所以不久后,在新加坡引起了爆发,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新加坡被感染的10万多人,在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在只有30多万人的客工中,感染者高达6万左右,(由于一些人一次、两次检测不出来,实际感染数字助可能远远高于此数据)占客工人口总数的约20%;而其他地区感染只有4万人左右,约占新加坡总人口550万的1%还不到。按人口总数 ,目前新加坡感染人数约为12万人,占总人口的约2%。要达到“全民抗疫”感染率的峰值数据还有很大距离。

Image

Image

 在“共存”中 “清零” 

有些国家却在“共存”和 “清零”之间 时紧时松,一会儿“清零”,一会儿“共存”。如感染率上升了,就“收紧”,执行“清零”的政策;感染率下来了,又放宽限制,让人们“自由活动”。没有普及打疫苗前,管理的很严,普及打疫苗后,以为“高枕无忧”了,又放开了限制。

一些国家对在公共场所必须要求“戴口罩”,很多人不理解,提议政府要求人们“戴口罩”!干扰了政府的“清零”决策,不得已实行“共存”,从而放松防控。

在疫情初期,一些国家是“模范生”,中国的武汉疫情爆发后,不少国家在“第一时间”就采取了措施,一段时间这些国家的感染率、死亡率都很低。后来有的国家疫情出现了反弹,主要由于在认识上对疫情的“两低两高”的判断,即:

低看了病毒的传播力和低看了疾病的危害性,如初期没有强制人们戴口罩、把新冠肺炎看作普通感冒等等;

高估了疫苗的作用和对“特效药”的希望过高。

行成于思,由于思想上认识的不足和动摇,实际上许多国家也没有完全执行“共存”的战略,应该说是在“共存”中“清零”。如疫情以来,有的国家经历了“放松收紧”、“再放松、再收紧”多次反复 ! 

Image

Image

有人支持“共存”  有人支持“清零”  

当今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自主选择“共存”和清零”,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对待新冠肺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不怕感染,但是有人却害怕感染。

有人认为:人人都会被感染,只是迟早的问题。

有人认为:只要我防护做的好,就不会被感染。

有人认为:即使感染了也没有关系的,反正死不了人。

有人认为:即使感染了不会死,我也不想被感染。

有人认为:我身体好,即使感染也会无症状。

有人认为:我有基础病,感染后可能会死。

有网民调侃说:

个人防护做的好,

病毒再凶难侵犯;

只要自己不感染,

就是为国做贡献。

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和人的情况不同,所以抗疫也不宜“一刀切”。同样是“堂食”,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新加坡放开后先允许5人、10人,收紧后只允许2人。在感染高峰期间,有人怒斥一些人:不堂食你会死啊!

当然,有些人,10个人在一起堂食也不会死,但是有的人即使是两个人堂食也会死!对于容易感染的老人,不堂食你不会死,而堂食你可能会感染、可能会死!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的疫情,正是起源于一起“堂食”。在武汉疫情爆发后,一位合肥人从武汉回合肥,亲朋好友请客吃饭,在饭桌上传染了一些人,后来引起全合肥市“封城”。你和合肥市的几百万人吃饭可能都没有事,但是,你只要和一个有“病毒”的人吃饭,就会出事。

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任何战争的结局都是和平。任何战争都没有失败者与胜利者,只有阵亡者或幸存者。“胜者”就是“剩者”,胜者为王也就是“剩者为王”。

哪个国家在这次疫情中死亡率最低,就是最好的,也就是“胜利者”。在这场战争中,你没有被感染、没有死亡,你就是幸存者;你所在的国家的死亡率最低,国家就没有“走弯路”。当然,不管直路弯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都会到达目的地,只不过付出的“路费”不同而已。

 

沉舟侧傍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笔者认为,目前阶段是“抗疫是黎明前黑暗”时期,新冠病毒已经是“强弩之末,兔子尾巴长不了“了。抗疫的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疫苗的作用渐渐显现 ,特别是特效药已经问世。而且人们的警惕心理也普遍提高了,个人的防卫明显加强了。

Image

 

近日,有专家对疫情防控整体形势的判断也比较乐观, 估计年底或明年初,疫情会逐步常态化,不少国家和地区将逐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尽管曙光即将到来,但防控也不能松懈。抗疫期间形成的良好的制度和习惯不能丢掉。常戴口罩、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勤通风这些好习惯,应该长期坚持, 这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作者: 田柏强,英文:Tian bai qiang,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现旅居新加坡.

Image – The End – 

点击图片查看

了解课程详情

 ▼

Image

点击进入|万事通视频号

全新方式带你解锁新加坡

 ▼

热干货:全面的留学移民政策

冷知识:有趣的奇葩百态狮城

新鲜事:及时的坡岛热门新闻

Image   

# 今日汇率 

 ▼
1 新元 = 4.7730 人民币1 人民币 = 0.2095 新币(*截稿前更新)

新加坡万事通 新加坡旅游攻略、景点介绍、吃喝玩乐、折扣优惠、同城活动、资讯趣闻尽在新加坡万事通 439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Imag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