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交所首席执行官Julia Hoggett:在推动绿色转型的愿景和目标上,我们与粤港澳大湾区志同道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施诗 广州报道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以来,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纲要》要求粤港澳大湾区紧跟国家战略大局,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快科技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而对伦交所而言,科技企业是该交易所上市的“主力”。

据伦交所统计,科技股上市募集的资金占2021年上半年总募集资金的50%以上。截至11月中旬,已上市的科技企业突破100家。

毫无疑问,科技创新将成为伦交所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基础。

12月3日,伦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Julia Hoggett在“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1年年会”上表示,“我们看到,伦敦的股票市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增长战略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协同效应。”

伦交所首席执行官Julia Hoggett:在推动绿色转型的愿景和目标上,我们与粤港澳大湾区志同道合

她补充称,“纵观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在推动跨境金融和推动绿色转型方面的目标和愿景,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我们志同道合,步调一致,有着共同的议程。”

Hoggett强调,中国正在迎接从爆炸式的数量增长向质量和创新增长转型的挑战,而大湾区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它打造了一个平台,引入国际资本为转型提供资金,帮助中国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并连接到全球各个碳交易平台。 ”

国际资本将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的征程上,大湾区民营企业是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然而,面对“双碳”目标,企业在“十四五”时期面临着不小的转型挑战。

对此,Hoggett表示,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的议程中,金融市场在支持绿色转型方面的作用和责任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之一。“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在实现向净零排放经济转型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Hogget补充称,根据新气候经济报告的数据,仅是应对气候变化,到2030年就需要投入90万亿美元的资金。证券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可以在这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并提供工具和平台帮助筹集所需的资金。

以伦敦证券交易所为例,目前企业在伦敦可持续债券市场已发行了300只债券,募集资金950亿美元。其中,不乏中资企业的身影。1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了以多币种碳中和为主题的绿色债券,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香港、卢森堡、伦敦和澳门分行发行了32.3亿美元的等值证券;11月13日,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开市,发行了22亿美元可持续发展债券。

Hoggett指出,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等手段筹集的资金已经产生了切实的影响,为可再生能源扩张等绿色项目提供了资金,并帮助企业为其从高碳业务转型提供资金。

不过,转型过程中也存在重大挑战。

Hoggett强调,首先,必须弥合相当大的“信息鸿沟”,募集全球经济脱碳所需的数万亿美元资金。其次,在亟需的气候报告标准化方面,证券交易所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成为第一家根据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UN SSE)气候信息披露示范指南发布指南的证券交易所。 这将有助于在伦敦上市的证券发行人实施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

据Hoggett透露,许多伦敦上市企业已经在紧锣密鼓推动转型计划。富时100指数(FTSE 100)上市公司中有一半以上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100多家伦敦上市公司(市值合计2000亿美元)获得了伦交所的绿色经济标志——证明这些公司为绿色经济做出的贡献受到了认可。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两家公司——长江电力和国投电力。

全球性、可扩展的自愿性碳市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广州正在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新设碳信用期货交易所等创新项目,也是全国碳信用期货交易所的试点城市。因此,广州也将是推动全球各地自愿性碳市场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11月结束的COP26上,包括中国、欧盟、新加坡和英国等在内的各司法管辖区承诺将加强碳市场合作,并尽量达成统一。

Hoggett指出,推动碳定价,将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可能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和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以内的最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人形成共识:需要一个全球性、可扩展的自愿性碳市场,该市场可以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消除大气中碳的活动提供严格的、基于市场的投资方法。”

据她透露,伦敦证券交易所将拟设立一个新的自愿性碳市场名称,加快实现项目融资,最终支持向低碳经济的合理转型。

在Hoggett看来,自愿性碳融资市场将有两大作用。第一,填补阻碍大规模气候行动的重要缺口。第一,直接解决两大障碍:为全球新气候项目的开发提供大规模资金,以及为企业长期供应高质量碳信用的一级市场准入。

她补充道,通过在共同议程下工作,并利用更大的全球连通性,可以设想这样的一个光明未来:能够部署充足的资本,推动世界迈向净零排放。“在大湾区和广州,我们看到,自己作为变革推动者的愿望得到了回应,并提供了辅助推动经济长期绿色增长所需的手段和政策。”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