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河北省灵寿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示范园概况】灵寿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总体布局上为“一中心、两走廊、多基地”,规划面积76.82平方公里,总人口4.35万人。中心区域位于灵寿县经济开发区,建设了电商服务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等平台,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两走廊为滹沱河、磁河观光大道,辐射带动周边村农业与观光采摘、餐饮接待、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业态深度融合;多基地为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红薯种植面积50000亩、桃种植面积5000亩、桑葚种植面积3000亩。示范园的产业定位是以农业种植为基础,以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抓手,以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为目标的延伸农业产业链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灵寿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根据灵寿县地形地貌和资源禀赋,通过积极探索和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形成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框架。培育了狗台仙桃、塔上红薯、南营茶叶、青同桑葚、马家庄葡萄等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建立健全了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延伸了产业链条,推动了农业种植、生产加工、电商物流、观光旅游等农村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形成特色产业链条完整、功能拓展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以“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河北省灵寿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示范园内农旅观光公路

一、主要亮点

(一)坚持以优布局延伸产业链,构建全域融合新格局

针对县域地形轮廓呈条状、山区丘陵平原地貌并存这一特点,着眼全域、统筹谋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确定“一中心、两走廊、多基地”产业布局,实施总投资40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县域全覆盖。一是做强“一中心”辐射带动。以县城和经济开发区为中心,投资8.85亿元,实施互联网双创大厦、新加坡丰树现代供应链产业园、电商示范平台、农村产业融合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搭建覆盖农产品基地的物联网平台、可追溯平台、电商服务中心和农业大数据中心,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二是畅通“两走廊”串联带动。投资14.79亿元,建成河北大道灵寿段、磁河大道两条观光路,沿观光路两岸实施投资近10亿元的旅游项目,带动周边176个行政村发展观光采摘、餐饮接待、订单农业等产业。三是连点“多基地”示范带动。依托红薯、桑葚、食用菌、茶叶等特色农业资源禀赋,高标准打造狗台顺明仙桃、塔上红薯、南营茶叶、青同桑葚等多个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调优调特农业种植结构。

(二)坚持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走出转型升级新路径

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农业由单一种植向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延伸,旅游业向旅游产品加工、特色农业种植、观光采摘和带动群众就业延伸,实现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一是探索“一产向后延”模式。一产做优,发挥红薯等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优势,积极推广先进技术,组织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保障农户收益;二产跟进,组织专业团队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包装,并对农产品加工项目提供资金、用地、贷款等优惠政策,培育了河北昂丰、灵寿丰沃、河北图略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产提升,统一建设电商销售平台,培育地标产品,大幅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构建农户种植、企业加工、平台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二是探索“二产连两端”模式。依托果桑深加工基地,建设桑葚果汁、桑叶茶生产线,带动周边村形成3000亩的规模化果桑种植园,并建设规模化养殖场,促进一产发展;依托桑叶种植园、桑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桑蚕文化园,发展生态餐饮、采摘观光、休闲旅游等旅游服务业,带动三产发展,打造集种植、加工、采摘、休闲观光、餐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三是探索“三产向前连”模式。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持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五岳寨、水泉溪、秋山3个4A级景区和锦绣大明川、漫山花溪谷等一批景点,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强县转变。结合旅游业发展,包装推出具有灵寿特色的腌肉、茶叶、甜玉米等产品,吸引游客购买消费,带动食品加工发展。同时,随着旅游产品需求的增大,农户主动扩大茶叶、甜玉米等种植,带动农业发展。

(三)坚持以价值链筑牢利益链,开创共建共享新局面

通过订单合同、流转聘用、股份合作、服务协作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成果共享。一是实施“订单农业”,让农民在价值链前端受益。河北益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把丝瓜络产品原料基地建在田间地头,企业制定产品标准、行业标准,并免费进行丝瓜种植技术培训,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统一产品回收,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和收入水平,带动53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被评为“中国企业精准扶贫50佳优秀案例”。二是实行“流转聘用”,让农民在价值链高端受益。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土地入股龙头企业,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并优先推荐土地流转农户就业,在保障农户获得稳定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通过就业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在二三产业上分享更多收益。目前,全县红薯产业流转1万户农户土地5万余亩,亩均收益增加1200-1500元,带动3200余名农户就地就业。三是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在价值链全链受益。依托漫山花溪谷景区,鼓励周边村庄发展乡村旅游,景区收购茶叶、鲜花等农产品,加工成旅游商品销售;引导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在建筑等行业就业,支持有技术资金的农户在景区或周边发展农家乐、餐饮住宿等,实现1800人稳定就业,带动人均增收8300-30000元。特别是南营乡车谷砣沟域成立联合党总支,与正定塔元庄村合作,采取“村两委+合作社+旅游开发公司+农户”四位一体合作经营开发模式,村民全部入股,建设“中国·车谷砣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实现整个沟域全面振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不足800元增长到2020年的9000余元。两个乡村旅游发展案例均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文化和旅游部的《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汇编》。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高标准谋划平台建设

为加强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在综合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了四大平台。一是物联网服务平台,搭建统一的农村产业融合管理平台,对农业基地生产过程可视可控,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精准化农业生产。二是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立组织保障体系、投入品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监测体系、监管体系等,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新电商体系,整合零散农户,创建区域品牌,引入专业服务团队,推进农产品线上销售。四是产品认证平台,搭建与国际国内权威认证机构连接平台,做好灵寿特色产品的认证,提升品牌价值。

(二)强化融合发展资金保障

以涉农资金打捆整合下达农业项目试点为契机,结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连续两年整合涉农打捆资金2亿元,重点用于示范园区标准化农业种植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实行跨部门、跨年度统筹涉农项目,实现财政整合投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为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几点启示

(一)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实现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灵寿境内有滹沱河、磁河两条河流,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高标准建设了滹沱河、磁河两条观光公路,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根据沿途各村的特点,积极培育生态观光、采摘体验、农产品加工、特色餐饮等新型业态,基本实现农业从单一种植到农业种植与观光旅游、采摘农产品加工、餐饮深度融合。在种植方面培育了葡萄、食用菌、苹果、桃、草莓、樱桃等观光采摘基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组织电商团队设计了核桃油、红薯脯、腌肉等产品实行线上线下销售,带动了加工业发展。同时,积极发展灵寿腌肉面、大锅菜、缸炉烧饼、羊杂汤等特色餐饮,打响了品牌,带动了农家院发展。通过多种业态融合发展,观光路周边的乡村由原来的贫困村变成了脱贫致富样板村。

(二)创新利益联结方式,真正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利益共同体,实行“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合作共赢模式,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深度融合。一是发展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签订购销合同,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提高了种植积极性。二是带动农户就业,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给联合体内合作社,每年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费用,合作社以土地入股龙头企业,流转范围内的农户优先就业,使农户在获得流转费用的同时,通过就业致富,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收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