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灾区”到“模范生”:新加坡“抗疫”的成功在哪?

相比于近邻日本韩国,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在武汉肺炎疫情爆发后一度被称为“重灾区”,特别是2月中旬病例迅速增长,一度让城市之国的新加坡成为中国之外疫情病例第二多的地区。但近期新加坡却通过政府迅速反映、因地制宜科学防疫和信息披露透明详尽的三板斧完成了所谓了模范生华丽转身。

从“重灾区”到“模范生”:新加坡“抗疫”的成功在哪?

从“重灾区”到“模范生”:新加坡“抗疫”的成功在哪?

成功与否似乎体现在了已经控制住的局面,不过其中部分具体操作却并无太多实际。经历过2003年非典新冠病毒抗战的人应该还记得那次疫情一直持续到了5月至6月。而病毒的消退似乎如潮水一般无声无息。正如其来时匆匆,去时似乎也是无声无息。不是疫苗、不是特效药,也不是什么神力。事后的分析也只是就病毒来源进行了探讨,而并未总结成功的经验,而冠状病毒溃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由此推断,新加坡抗击疫情的原因并非来自自身的三板斧,当然上述因素也很关键,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因为这个“优等生”拿到了一个超级简单的答卷:高温天气遏制了病毒传播。

从“重灾区”到“模范生”:新加坡“抗疫”的成功在哪?

从“重灾区”到“模范生”:新加坡“抗疫”的成功在哪?

当然,新加坡的处理方式确实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但不戴口罩等适合新加坡“解题方式”未必适合其他国家。

PS:想必大家还记得在清朝最后阶段抗击东北肺鼠疫的伍连德博士吧,尽管他终老在南洋,不过他始终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想说的是闭关锁国的满清政府依然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中汲取教训,那么我们更会在这次大考中打到最高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