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加坡眼”,输入“9”获得生活黄页信息|
6月26日,新加坡新增确诊219例,累计42955例。新增病例当中,社区病例为6人,其中,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5人。卫生部将在今晚公布其他详情。
新加坡140人被撤销工作准证,包括在罗拔申码头群聚喝酒6人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昨天(6月25日)发的文告表示,过去一个多月,有140名工作证件持有者因为违反阻断措施、居家通知或隔离令,而被撤销工作准证。
文告指,42名工作准证者因违反居家通知而被撤销工作准证,98人则是因违反阻断措施规定,在外聚餐、喝酒等被撤销工作准证。
人力部表示,这些被吊销工作准证的人永远不能返回新加坡工作。
被撤销工作准证的140人当中包括在罗拔申码头群聚喝酒的7名男女。他们于阻断期间到罗拔申码头群聚喝酒被控上庭,他们被罚款,6人也被吊销工作准证。
这7名男女是在5月16日,当天傍晚6点25分前后多人在罗拔申码头聚集。部分人士在该区抽烟喝酒,有些则没有戴口罩,也没有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据悉,这7名男女不是相约一起到罗拔申码头群聚喝酒,而是碰巧遇见。第一组人包括4个英国籍男子:James Titus Beatt(33岁)、Neil Gordon Buchan(30岁)、Poynter Joseph William(35岁)和Perry Scott Blair(37岁)。
他们在外出运动时巧遇后,决定一同到酒吧买酒。他们从傍晚6时至6时44分之间,前后到三家酒吧买酒,沿途没戴口罩,过后各自回家。
第二组人包括1名奥地利籍男子:Michael Czerny(45岁);和2名美国籍男女:Brown Jeffrey George(52岁)和他的妻子Bao Nguyen Brown(40岁)。
当时,美国籍夫妇是看到一家酒吧正在举行买三杯送一杯的啤酒促销,因此决定买酒喝,不过巧遇正在遛狗的Michael Czerny,便邀他同饮。
两组人的聚会并未超过一小时,也没走出罗拔申码头一带,法官认为并没有严重到必须判监刑,所以判第一组四人各罚9000元,第二组三人各罚8000元,也吊销了其中6人的工作准证。
昨天疫情回顾
6月25日,新加坡新增确诊113例,累计42736例。
当日病愈出院305人,累计病愈36604人,为病例总数之85%。
5917人仍在方舱/社区护理设施或社区康复设施,比前天减192人。
在医院加护病房(ICU)维持在1人;非ICU病房有188人,与前天同。病逝累计维持在26人。现存病例6106人,比前天减192人。
社区新增病例
6月25日,新加坡本地社区新增病例5人,其中4人为无症状确诊并血清抗体阳性,为既往感染。
1. 38岁孟加拉籍男子(第42669例):无症状,6月24日确诊,是第37755、39452、40027、41410、42467例的密切接触者,确诊之前处于集中隔离状态。血清抗体阳性,属于既往感染。
2. 35岁印度籍男子(第42684例):无症状,6月25日确诊,是第42098例的密切接触者,确诊之前处于集中隔离状态。血清抗体阳性,属于既往感染。
3. 42岁印度籍男子(第42731例):无症状,6月25日确诊,是当局对必要领域职工进行积极检测而测探到的病例。血清抗体阳性,属于既往感染。
4. 38岁菲律宾籍男子(第42732例):无症状,6月25日确诊,是当局对必要领域职工进行积极检测而测探到的病例。血清抗体阳性,属于既往感染。
5. 50岁新加坡籍男子(第42761例):6月19日出现症状,25日确诊。客工宿舍病例
住在大型集体宿舍和工厂改建宿舍的客工(WP)新增确诊108例,大多为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病例。
感染率与病死率
检测能力与感染群追查
截至6月22日,新加坡每百万人口检测人次为12万。
中国新冠病毒首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中国首个冠病mRNA疫苗上周五(6月19日)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这是中国第八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冠病疫苗。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就已经开始推进多条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研发。而此次的新冠mRNA疫苗是该院研制成功获批临床试验的一高技术疫苗品种。
研究表明,疫苗免疫的动物可耐受高滴度新冠病毒攻击,有效阻止病毒复制和肺病理进展,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
6月25日无新增感染群
邻国疫情:印尼破5万例6月25日,印尼新增1178例(累计50187例);菲律宾新增774例(累计33069例);马来西亚新增4例(累计8600例);泰国新增1例(累计3158例),无症状,从是埃及回国的国民,确诊之前处于集中隔离状态。
相关阅读:
-
罗拔申码头喝酒的六男一女,火速立案被控上庭
-
在新加坡若违反抗疫措施,将被人力部取消工作等准证
-
今增548,累计31616|新加坡恢复工作准证申请,6月有望进行新冠疫苗临床实验
欲了解更多相关新闻,请看新加坡眼脸书Facebook,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 END —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
独立视角|平实报道|深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