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到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在今年“两会”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公积金应加快改革步伐,而不是因噎废食,并提出了公积金改革四大思路。持续数月的公积金存废之争或将画上一个句号。
5月18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意见》明确提到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虽然在投资收益率、统筹层次等方面存在问题,但在制度效率和制度公平方面,住房公积金的表现并不差,为职工缓解住房难发挥了作用,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
郑秉文在今年“两会”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公积金应加快改革步伐,而不是因噎废食,其思路有四:
一是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地区间互融互通,提高收益率;
二是整体改制为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公司,成为独立法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是改组为国家住房银行;
四是参照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思路,与企业年金合并。
公积金存废之争沸腾
今年2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撰文指出,除税收等政策以外,建议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企业直接降低12%的成本。
他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
黄奇帆表示,以下三个措施可以确保取消公积金让老百姓完全不会吃亏:
第一,公积金变年金,公民已缴存公积金的收益只增不减;
第二,已经发生的公积金贷款可以按照一定利率优惠政策转化为商业贷款;
第三,取消公积金不是意味着职工就得不到企业缴存的6%,而是个人有了更大的资金使用的灵活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建议引发大量争论。
北京大学金融学刘俏和张峥两位教授发表署名文章《我们为什么反对“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政策建议?》予以反驳。
文章称,“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个不恰当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糟糕的政策建议,不仅不能在‘非常时期’真正给企业减负,而且会破坏正常的市场规则和秩序,给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负面冲击。”
文章认为“公积金是作为住房工资强制发到职工账户里,是免税工资,是职工福利的重要体现形式。无论从企业还是职工的角度,住房公积金都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
格力总裁董明珠与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随后公开表示,赞成取消公积金。更是给公积金制度的存废的讨论,添了一把火。
事实上,废除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观点早已有之。
支持者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已完成历史使命,在制度公平上存在问题,取消可以为企业减负;
反对者认为,取消住房公积金,意味着动了工薪阶层的蛋糕。
公积金不能因噎废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住房公积金存废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有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公平,主张废除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我认为,评价住房公积金要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来考察。”
在制度效率方面,郑秉文认为:
建立公积金制度以来,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335万笔,其中双职工占三分之一,即约有5500万人受益,在1.44亿实际缴存者中,38%的人成为住房贷款人,这个受益比例是比较高的。
2018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53万笔,发放金额1.02万亿元,平均每笔40万元,在三线城市交首付后就基本上解决了职工购房问题。
公积金贷款利率低,五年期以上3.25%,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低1.65-2个百分点,仅2018年发放的贷款,就节约职工利息2020亿元,按平均10年贷款期算,每笔贷款节约利息支出8万元。
全国有342个公积金管理中心,服务网点3439个,从业人员4.4万人,2018年提取管理费117亿元,每亿元资产的综合管理成本仅21万元。
“这是全国很少有的自收自支的福利制度,而其他几乎所有缴费型和非缴费型福利制度都是靠财政养活的,甚至包括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在公积金的制度公平方面,郑秉文认为:
截至2018年,公积金实缴人数1.44亿人,在具有可比性的社会保险中,除医疗和养老以外,失业保险覆盖1.96亿人,生育保险2.04亿,而它们强制性要大于住房公积金。其他一些缴费型制度覆盖人数就更少,例如,企业年金覆盖人数不到2400万。
在1.44亿缴存者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31%,国企20%,私企31%,外资8%,其余10%为民非、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单位等。
我国狭义的正规部门就业是指城镇公司制机构和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数1.7亿;广义是指还要加上1.4亿城镇私营就业人员,指经营地址设在县城关镇以上的私营企业就业人员。
失业和工伤保险、公积金覆盖的主要是狭义的正规部门就业人员,广义的1亿多县域私企没有包括进来。
2018年公积金新开户1990万人,其中私企占50%(994万人),这说明发展趋势正在进一步好转。
每年向全社会公布的“年报”信息齐全,包括缴存人员按单位性质划分比例情况(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按类型公积金提取情况(提取原因、人数、比例金额)、各种类型贷款情况(房屋类型、面积、套数等)、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贷款情况、业务收支及增值收益情况、各省住房贷款和增值收益分配情况、资产风险情况等,在全国的缴费型和非缴费型福利制度里,这是透明度最高的。
“从上述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看,公积金的表现并不很差,为职工缓解住房难发挥了作用,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中央部委和一、二、三线城市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每年公开考试录用的人员承受着较大购房压力,同时又承担着国家机器运转职能,取消公积金就意味着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存在回归到福利分房的可能性,那将更不公平。”郑秉文指出。
中央定调
专家称改革思路有四
值得注意的是,5月18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作为一份中国基础性制度安排,《意见》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这意味着,中央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废除之争确定了基调:住房公积金制度或迎来一轮改革,而非废除。
郑秉文在提案中指出,当前公积金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最大问题有两个:
一是投资收益率太低,跑不赢通胀,缴存职工记账利率更低;
二是统筹层次太低,贷款率高的地区(天津99.5%)和低的地区(青海78%)之间不能调剂。
为此,他在提案中建议,公积金应加快改革步伐,而不是因噎废食。
在郑秉文看来,公积金改革的思路有四:
一是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地区间互融互通,提高收益率;
二是整体改制为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公司,成为独立法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美国两房和吉利美的思路);
三是改组为国家住房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思路);
四是与企业年金合并(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思路)。
北上广深住房公积金福利PK
对于广大职工而言,尤其对于房价高企城市的职工而言,住房公积金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福利保障。
一位在深圳贷款买房的白领人士向记者表示:
“当初买房的时候希望流程快一些,只用了商业贷款,后来经银行贷款经理提醒,把一部分转为公积金贷款,每个月的还款额少了好几百块,而且大概有1/3的还款额用每个月的公积金抵扣,负担小了不少。”
不止买房者可以受益,公积金支持住房租赁的力度也正在加大。
《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住房租赁提取公积金730.4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22%。
最近,各个城市陆续发布了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四大一线城市的情况,从缴存、贷款和提取几个方面比较,在公积金这个项目上,哪个城市的居民享受到了最大的福利?
北京人均缴存额约为深圳的2.6倍
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缴纳公积金的群体有多大?
从绝对值来看,四个城市实际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人数分别为798.54万、882.78万、479.72万和665.15万,上海最多,广州最少。
这与几地的就业人口数据排序相一致。
目前,几个城市并未披露2019年度的就业人数数据,此处记者主要参照的是2018年的数值。根据北上广深的统计年鉴,北京、广州和深圳的就业人口分别为1237.8万、896.54万、1050.25万,上海目前仅披露了2017年的就业人口为1372.65万。
粗略计算可知,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住房公积金覆盖群体大约在60%以上,广州相对较低,未达到60%。
一般情况下,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为单位与个人各一半(个人缴存比例可等于或高于单位缴存比例,但不可超出规定的上限)。这也意味着,缴存金额越高,相当于享受到了更多来自单位的福利。
从这个指标来比较,北京“一枝独秀”,月人均缴存额为2310元,超过上海的1448元和广州的1478元,更是远远将仅有899元的深圳甩在了身后。
目前,全国2019年年度公积金报告尚未发布,但根据2018年的数据计算,全国每月人均住房公积金缴存额1215元。这也意味着,深圳未能达到全国人均水平。
公积金额的缴存额取决于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
从基数来看,一般上限为“不高于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至于下限,2019年7月起,北京、广州、深圳规定的缴存基数不得低于2200元、2100元和2200,这三地职工本人和单位的缴存比例为5%至12%,若按照5%的下限来计,单位最低缴纳额分别为110元、105元和110元。
上海职工本人和单位的公积金缴存比例分别为5%至7%,月缴存下限为242元;但上海还有一个补充住房公积金(非强制),缴存比例在1%至5%之间,月缴存下限为48元。
综上可以看出,四地的公积金缴存规定差异并不大,但无论是缴存基数还是缴存比例,弹性空间比较大,这也导致了四地的月人均缴存额的差异。
(数据来源:四座城市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
上海发放的住房贷款最多
北京平均金额最高
缴存之后,个人如何直接享受到公积金福利?主要通过购房贷款和提取两种方式。
目前,公积金贷款利率是2015年10月调整并实施的,五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3.25%。这对比商业房贷利率有极大的优势,对于购房者而言,运用公积金贷款是降低贷款成本的主要办法之一。
但每个城市都规定了使用公积金贷款的上限。
其中,2019年北京单缴存职工和双缴存职工的最高额度均为120万元;
上海购买首套住房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为100万元,缴交补充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为120万元,购买第二套改善型住房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为80万元,缴交补充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为100万元,个人额度均减半;
广州单缴存职工最高额度60万元,双缴存职工最高额度100万元;
深圳单缴存职工最高额度50万元,双缴存职工最高额度90万元。
从贷款额度来看,北京最为宽松,并且对于单缴存职工和双缴存职工一视同仁。
但从2019年实际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情况来看,上海发得最多,达到了13.09万笔(已经减去了贴息贷款置换的部分),这意味着给13.09万的购房人或家庭带去了实惠,这个数目是广州的大概3.23倍。
从每笔贷款的平均金额来看,北京最高,达到了77.98万,这也与北京给予了最宽松的额度相吻合,而上海、广州和深圳每笔贷款平均金额相差不大。
(数据来源:四座城市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
深圳人热衷用公积金租房
再看提取的情况。除了享受较低利率的住房贷款之外,提取公积金相当于让躺在账户里的钱变成了“真金白银”用于消费。
提取主要分为两种类别:
一类用于住房消费,包括购买、建造、大修自住住房等,偿还购房贷款利息,以及租赁住房等;
另一类则为非住房消费,包括离休和退休提取,以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提取,以及户口迁出本市或出境定居等。
其中,用于住房消费的往往占据了较高的比例。
对比四个城市,2019年北京的提取人数最多,达到了391万人,深圳最少,仅为257万人;从人均提取金额来看,北京同样最高,达到了41244元,并且四个城市一定程度拉开了差距,上海为30135元,上海为22130元,深圳为17949元。
理论上,缴得多意味着可提取的多,而提取公积金的消费类别占比,也能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几地人均提取金额的差距。
提取金额中,北京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61.2%,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18.6%,租赁住房占8.7%。
上海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66.42%,租赁住房占11.75%,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5.64%。
广州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10.36%,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68.57%,租赁住房占11.36%。
深圳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12.0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26.83%,租赁住房占36.41%。
上海和广州的提取公积金消费结构比较接近,用于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均超过了65%;北京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占比高达61.2%,而在深圳,用于租赁住房的占比最高,达到了36.41%,远超出其他几个城市。
据深圳住建局公积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公积金租房提取模式为全国同行业内最宽松的提取模式之一。目前,职工每月可通过该中心网站在线办理平台、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城市服务、i深圳APP、12329客服热线或银行自助终端等六大自助渠道提取65%的月缴存额用于租房,全程在线办理,无需提供任何证明材料。
另一个背景是,在2018年8月的深圳房博会上,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锋曾介绍,深圳近80%的人口需要通过租赁解决住房问题。
(数据来源:四座城市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