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中国家庭的移民故事:选择离开,不是因为我们无情!

cd02223cb3428af7b61e6fce15306c61.gif

在分享移民故事之前,先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移民海外?”

是国内不好?还是有钱人太多了?如果是你,为什么你要移民?

一句话:为了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行业关系,在我的朋友圈里,总有许多已移民国外的夫妻。他们典型症状就是,出国享受更优质的生活,或是让子女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另外一个原因:有钱有条件!


而你不知道的是,


其实每一个新移民都有一箩筐的故事,或心酸,或离奇。我见证过,我听说过,言语无力,但求以文字记忆吧。

ea3aaf88edc4503b2244535a1141205d.jpeg

陈抒今年38岁,这是他来北京的第十年。

他是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拥有30多万的税后年收入,一座北四环90平的房子,以及即将上小学的儿子。从医14年,经他手救治过病人不计其数。他私下最常发的一句感慨是:“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这并不是一句抱怨话,而是对自己的职业的一种自问。从医多年来,他救治过的病人越多,就越难以得到快乐,他心理久存一个矛盾,为何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病人反而越来越多?候诊室外面排的队永远越来越长。

尤其近两年,因为空气原因,越来越多的人也走进医院。在和其他同事的聊天中,他陡生迷茫,马云曾说这个时代的可怕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对手是谁,在他看来,医生越来越不知道很多病的源头是谁。

82d1ba8e50f0cb7630961996881b5bde.jpeg

大概在一年多以前,他7岁的儿子晨晨出现哮喘症状,久治无效,只要空气质量稍有不对,晨晨就喘个不停。他觉得这是对他最大的讽刺,作为一个医生对儿子的病情束手无策,就像一个警察居然没本事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2016年冬天,是他最忙碌的时候,白天他要忙本职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委托给儿科同事照顾的儿子,长期哮喘,只能在医院长住养着,整整12天。看着外界的空气,他不敢让孩子迈出半步。他知道,空气一天不好,孩子的病就一天不得彻底根除。

同事安慰他,现在治不好,不代表未来治不好,一切都需要时间。

这时,他如受到打击一般陷入沉思:究竟是要给时间以健康,还是给健康以时间?他对医疗技术的发展充满信心,也相信未来一定会治好孩子的病,可是,真等到那时,孩子的童年、少年,乃至半个人生可能都已经过去了

可是,不等时间,又能有怎么样呢?

4ad373134fee0824d448fdb8dabed288.jpeg

于是他动了移民的念头。他利用春节休假,先带着全家去澳洲旅游,那里的蓝天白云可能跟晨晨在课本中描述的相同,他兴奋的拿起随身携带的画板,尽可能多的描绘下他看到的一切:

清澈的湖水,肆意游来游去的鱼儿,就连河边的绿色的小草都出现在本已画得满满的画板中,他太想把这些本该在北京能享受到的平常自然风光,全部画在她的画板里,以便想看时随时看到。而咳嗽,出乎意料迅速的减轻了。

心无旁“雾”,他才能心无旁骛。

但随着澳洲归来,即使三台空气净化器同时转动,但阻挡不了咳声回来。夜里,晨晨妈妈常心疼落泪。

于是,他一鼓作气之下,选择全家移民澳洲。

865786ff01e1961a8934e94dcc450752.jpeg

从英国留学回来的邓胤今年35岁,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妻子是他英国读书时的同学,两人毕业后回国结婚,搬进了五环外邓胤父母的回迁房。现在育有一位3岁女儿,生活看似圆满幸福。

种种无奈最终还是让他们动了重回英国的想法。

一切都要从孩子的教育说起。

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邓胤还没来得及抱一抱孩子,就先被岳父拉倒一个角落,语重心长的叮嘱:现在已经有孩子了,你该考虑考虑买学区房的事儿了。

7f100ff72c3ea27dfaf38e40034c12ff.jpeg

这将他原本初为人父的好心情一扫而光,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听到。妻子刚怀孕时,公司同事便也曾这样建议。从英国回来的他们极不适应,放佛一个孩子为家庭带来的不是美好,而是沉甸甸的压力。

后来多亏妻子从中调解,才让买学区房的事儿暂搁。

转眼女儿已经三岁,上学的问题迫在眉睫,岳父又旧事重提,家庭关系又紧张起来。

岳父为了帮他,一大把年纪每天早出晚归,去周边的中介公司一个接一个的看学区房,回来后也一言不发。邓胤知道岳父这是受了高房价的打击,没看一次,失望一次,心里抑郁。一天,岳父似乎忍无可忍,终于对他破口大骂:“让你几年前买你不听!现在涨这么高,就算把我老命搭进去也买不起了!”

那时正好是北京楼市最疯狂的时候,刚好他一位朋友出售北京海淀区的一套学区房,这是一套60平米的两居室,要价700万,虽然贵,但紧挨的小学在北京排名前10,他连忙联系,因为都比较熟,很快就谈妥了。可是到了当晚,朋友突然发微信来,说不能卖给他了,因为他要置换的房子涨了50万,所以他这个房子也得涨30万,这就是现实。

22077277ffa1222dc69e410d8f22290d.jpeg

本来买学区房首付是三家不容易凑出来的,别说30万,就是多10万三个家庭也再拿不出来。

深夜,邓胤和妻子坐在沙发上,拿出纸笔,写下了一个一个朋友的名字。填了划掉,划了填上,最后表里留下了20多个人,第二天,夫妻俩照着名单挨个打电话,还算顺利,所有的钱大约一星期后能到来。

就在这一周,北京最严的限购政策出台,因为邓胤夫妻现在住的这回迁房,写的是邓胤名字,所以家庭再购房属于二套,交80%首付,意味着这套学区房要多交300多万的首付,30万已是这个家庭的极限,300万……

这一瞬,邓胤顿时觉得自己是这个家里最没用的人。他看着那些钱,一晚上都坐在阳台上发呆,想起当年在英国的校园生活无忧无虑,现在再也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想到这些,邓胤流下他成年以来的第一次眼泪。

邓胤坦言,并非他不愿买学区房,一是价格因素,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深感不值。“如此高的成本和享受的教育质量是完全不匹配的,表面上是去买教育,但实际也没买到你满意的教育。

60cabe4a82d05ee278797c6673de28e4.jpeg

在邓胤的思考中,他发现一个怪像,那就是在国内学历不值钱,学区房却很值钱,用一个很值钱的学区房换一个不值钱的学历不是傻吗?这种自相矛盾又是为何呢?

在他看来,这暗藏了国人极其病态又悲哀的潜意识:学历作为资源不能遗传,而学区房可以。

在此背后,困扰每个人心中的是传统中国思维几千年来都未曾破解的难题:如何保证阶级流通?

他曾与自己的一位大学导师聊过,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会经历阶级流通、阶级固化、阶级打破、阶级再流通的过程。

而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已经度过了史上最快的阶级流通,让不少寒门子弟改变命运,迅速流向中层乃至上层社会。而如今,中国就像当年的所有发达国家一样,开始步入阶级固化。而教育资源的稀缺与占有,本身就是对阶级固化的强化。

所以,与其说家长疯狂的买学区房、疯狂的给孩子补课、疯狂的布置作业、疯狂的剥夺孩子童年,倒不如承认所做的一切都是害怕孩子失去向上层阶级流动的机会。太多人只会批评别人“没有致富意识”,却刻意忽视不是所有人都有“上升渠道”。所谓的中产焦虑,即是如此。

看清了这个本质,“我感觉没必要让我的孩子也卷入这场厮杀”,邓胤坚定地说。

25c87e3462ab9c6f8b9f67697b3ca0f0.jpeg

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移民到饱含他们青春、熟悉无比的英国。不仅仅是简单的给孩子一个完整、美好、充满善意的童年,更是给孩子一个健康的阶级流通环境,免遭阶级固化的窒息。

他和岳父去商量这件事,提前做好岳父大发雷霆的心理准备,毕竟是要把他最心爱的孙女在这么幼小的年龄带离他的身边。

但令他没料到是,岳父听完沉默的半晌,竟心平气和的同意了。

岳父称,之所以一直逼迫他去买学区房,就是因为自己在做父母时惨遭教训,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心不甘了一辈子,所以再也不愿外孙女继续吃亏。“现在我也想明白了,学校并不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才是。学校的选择能决定孩子从哪起跑,但父母的选择能决定孩子从什么时候拥有跑鞋。父母水平不行,光想着借下一代洗牌重来也没用。我不想我的外孙女成为像我一样你争我夺的人。”

听完岳父的话,邓胤终于如释重负,在家人的理解中,办理了移民。

无论移民或是留学,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箩筐的故事,往往选择离开的也是无奈之举。毫不惭愧地说,有机会的话,我也会选择…

最后,插入一条:

不管某年某月某日,

只要你有留学或移民的想法,

记得长按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哦。?


fd9ca6c15a1ccc14ffa639053b03db23.jpeg

想要了解更多吗??

6c7a97e29b489b81a298f7988635a53c.jpeg

837ce93ba231dc393b670f8c0bae0118.jpeg

72d57cbab87f9047211edcf052c028c7.jpeg91a2cda3aff52f6a8f415457d8dcb21a.jpe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