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制造闪耀亚马莞马

东莞制造闪耀亚马莞马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踩着轮滑飞速向前。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董天建 徐昊 摄

东莞制造闪耀亚马莞马

旅圣旅行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体育用品。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董天建 徐昊 摄

运动员拿着奖牌的照片成为亚马锦标赛上一道风景。翻看一张张照片,广东车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雷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过去一个月,他和同事们熬夜加班打磨奖牌。

不止奖牌,亚马锦标赛的赛服、装备包、防护器具等都是东莞本土企业生产,其中既有以纯等龙头企业,也有车车文化、旅圣用品等“明日之星”。

东莞是体育名城,今年先后举办篮球世界杯、亚马锦标赛等顶尖赛事,推动东莞体育产业迅猛发展。连日来,记者探访顶级赛事供应商的生产车间,收集东莞企业为亚马锦标赛服务的动人故事,呈现东莞体育产业的新趋势、新动能。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吴擒虎 记者 叶永茵

设计生产3万多枚奖牌不用一个月

亚马赛前不到一个月时间,陈雷刚接到组委会的电话,亚马原定供应商设计的奖牌不理想,找陈雷刚“救急”,让他在一个月内设计生产31150枚奖牌。

“这么高的赛事规格,这样大的工作量,一般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陈雷刚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接下来。他有底气这样做:车车文化先后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新加坡第一届青年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5年卡塔尔世界手球锦标赛、2019年武汉军运会及2019年篮球世界杯。

陈雷刚珍藏着一叠手稿,这是他和设计团队熬了多个通宵,不断推翻重来,最终敲定的奖牌设计方案。方案在一周内通过组委会评审,为后续工作争取了时间。

说起设计方案的精妙之处,陈雷刚如数家珍:总体是花篮形貌,寓意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以东莞市花白玉兰作为外形,凸显地域文化特征;中间一个立体带经纬线球形,正面雕刻赛事LOGO,背面雕刻东莞市标志,顶部分别雕刻亚洲田联与中国田联标志,突出赛事规格与专属性;采用优质高浮雕工艺制作,层次丰富,突显金属质感,具有收藏价值。

奖牌生产时间只剩20多天,每一枚都要经过打磨、抛光、电镀等几十道工序。“2017年,我们已经对寮步镇的生产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新上10台自动化生产设备。”陈雷刚说。上色工序以前人工操作需要100名工人连续工作15天,如今两台自动化设备、两名工人在一周内就能完成,而且品质更有保障,成本更低,对环境的影响也控制在最低水平。

加班忙碌了一个月,虽然3万多枚奖牌没能给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但陈雷刚依然兴奋:“能为亚马锦标赛这样高规格的全球性赛事服务,对提升公司品牌价值的意义不可估量。”

坚守国际一流标准做自主品牌

在东莞沙田镇一条小街有一家不显眼的企业——东莞市旅圣旅行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记者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高端科技、前沿设备却让人眼前一亮。

一台五轴机器臂在计算机编程指引下,有规律地旋转,在头盔上刻下弧形凹槽;一团火星在一片黑色布料上从左到右跳动,激起一阵青烟,火星过后留下精美的商标图案,这是激光打印机;在铸模车间,有十几年铸模经验的师傅用精度极高的设备悉心打磨模具的边角和细节……

来到旅圣用品公司的产品展厅,墙上挂满五颜六色的运动头盔。公司总经理张孟君挑出其中一款介绍道:“这是今年新研发的自主品牌‘途优优’。”

在亚马现场,200多名青年组成的轮滑方阵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他们的头盔、滑轮等装备就是由旅圣用品、金麟飞雪等东莞本土企业赞助。这批安全头盔对张孟君来说意义重大,是公司推出的第一批自主品牌产品。张孟君介绍,公司2012年后长期为国外名牌产品代工,“那时我们的产品出口只能卖9至15美元,他们贴牌后涨到30到60美元。代工没有出路,必须做自主品牌。”张孟君说。

为国外名牌产品代工的过程让旅圣用品公司收获了很多。该公司车间自动化程度达60%,车间员工减少到原来1/10;公司培养了一批优质的技术工人,产品质量能达到欧盟和美国的最高标准。

亚马当天,张孟君带着孩子为选手呐喊助威。在看热闹的同时,一些问题萦绕在他心头:公司研发的新品牌能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偏好?自主品牌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检验。

在旅圣用品公司的物料车间堆放着树脂等原材料。记者与工人交谈得知,市场上有1.5万元一吨的便宜原材料,为了保证质量,该公司一直坚持购入3.3万元一吨的高价原材料。东莞体育产业怎样与国外体育巨头竞争?旅圣用品公司对品牌的追求、对品质的坚守,或许就是答案。

体育名城呼唤更多体育产业集群

前不久,在2019中国(广东)—欧洲投资合作交流会上,迪卡侬中国区副总裁王亭亭介绍,迪卡侬将进一步加大在东莞的投资力度,把部分全球供应链创新项目放到这里试点。

迪卡侬1976年创立于法国,是国际体育用品全产业链龙头企业,目前覆盖中国107个城市。其中,在广东12个城市建有43家实体门店,在东莞带动就业4.3万人。“我们给东莞带来60种运动产品,包括潜水、马术、高尔夫、冲浪等。”王亭亭介绍,东莞体育市场越来越成熟,未来几年体育消费会爆发式增长。

迪卡侬等全球体育用品产业巨头的抢滩登陆释放出一个信号:东莞这座体育名城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东莞市文广旅体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东莞市体育产业总产出为371.4亿元,实现增加值136.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1.8%。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出256.2亿元,体育服务业总产出为69.2亿元。

在东莞,像车车文化、旅圣用品这样的体育企业有2000多家,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多届奥运会、冬运会、足球世界杯、篮球世界杯等国际比赛的奖杯和礼品,以及耐克、阿迪达斯、李宁、迪卡侬等国际知名品牌的运动服装和器材均在东莞生产制造。

东莞塘厦镇集聚150多家高尔夫企业,年产值超过22亿元,被认定为广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形成高尔夫产业集群。这里涵盖球场、球具、球帽、球衣等高尔夫相关用品,既有生产制造销售企业,又有高尔夫培训企业。

体育名城“高光之年”,国际顶级赛事熏陶之际,东莞呼唤更多像塘厦镇高尔夫产业集群一样优质的体育产业名片。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东莞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相对完善、门类比较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占GDP比重达2%左右等目标。该意见还提出,将加快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行业审批,引导社会资本独立组建或参与体育俱乐部,培育沿绿道、沿江、沿海、沿山体育产业带,力争培育2个以上省级体育产业基地。

■延伸

“跑一场马,游一座城”

参加赛事游玩城市,马拉松跑出旅游新市场

12月22日,第17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暨2019东莞国际马拉松(下称“莞马”)鸣枪起跑,来自全亚洲3万名跑友从东莞市市民服务中心出发,一路向北,到达赛事终点松山湖管委会。

资深跑友李兴旺第一次跑步是在2016年,“当时只是业余兴趣,跑着跑着就停不下来,如今跑了数十场马拉松,足迹遍布厦门、清远、肇庆等全国10多个城市。今年在家门口跑莞马,特别有意思。”

近年来,东莞持续举办马拉松、篮球世界杯等大型赛事,将大量参赛选手和游客聚焦在一起。据东莞市文广旅体局提供的数据,参与2019年莞马的选手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大陆以外选手518人,广东省外选手6430人,东莞市外选手共11220人。

从篮球世界杯到马拉松,从运动员到游客,因为一场马拉松,东莞全城沉浸在快乐之中。马拉松背后的“奔跑经济”也雏形初显,一个广阔的市场正徐徐打开,不仅推动东莞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激活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市场。

全球跑友“打卡”莞马

每一名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54岁的新疆宏景集团董事长李建宏是马拉松资深跑友,酷爱滑雪、登山等运动,2019年莞马是他参加的第66场马拉松,还带着女儿一起参加。他说,选择莞马主要源于东莞与新疆的渊源。东莞支援新疆的喀什农三师,他借此机会多次听说东莞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这次莞马,他在赛道沿途拍照发朋友圈。他说:“3万人参加比赛,每人发一条朋友圈,这样的城市宣传影响力是巨大的。”

李建宏告诉记者,他计划在60岁前跑完100个类型不同的马拉松,今年省内就跑了广州、深圳、东莞三个马拉松。他说,城市马拉松是城市的名片,42公里赛程的线路设计能把城市最精彩的部分展现出来。

跑一次马,游一座城。42公里的莞马赛程,途经东莞大道、旗峰公园、东莞银行篮球中心、松山湖图书馆、松山湖管委会等景点,跑友们在欢乐奔跑的同时,也在东莞的林立高楼和青山绿水之间,以脚步丈量这座城市,感受品质东莞的发展与变迁。

此外,跑马不只是一场比赛,各地跑马爱好者千里迢迢来到东莞,跑完之后还可以吃喝玩乐。“马拉松对旅游的拉动有一定作用。”东莞国旅负责人邓旭钊说,不少外地跑友赛后会去东莞的景点游玩,有效拉动当地的经济和消费。

业内人士表示,马拉松赛事不受场地限制,不需要特别器材,是参与人数最多、群众基础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合富研究院东莞高级分析师李兴旺是马拉松赛事的粉丝,喜欢在赛事举办地的地标、景区打卡,享受旅游。在他看来,马拉松赛事已成为目的地城市增加旅游新吸引力的有效方式。

赛事期间酒店景点人气旺

1万多名市外跑友来到东莞,不仅搅热了城市氛围,更激活了吃住游购等消费市场。

东莞文华酒店经理林远华告诉记者,12月21日,大批马拉松选手入住文华酒店,酒店客房爆满。记者了解到,不仅文华酒店,位于马拉松起点附近的多家酒店都处于爆满状态。

“马拉松的火热不仅体现在人数上,更体现在人人参与、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中。”林远华说,有一位跑者让他印象非常深刻,来自广州南沙的陈先生带着5岁的女儿和6岁的侄女一起参加欢乐跑,赛事当天早上6时多就出发了。陈先生告诉他,希望从小培养孩子对马拉松运动的热爱,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马拉松还吸引很多游客来东莞凑热闹。松山湖八方精选酒店的前台主管邹围说,一名来自广州的女士带着孩子入住,到终点为运动员呐喊助威,赛后到松山湖风景区游玩,一举两得。

马拉松的终点设在松山湖可谓别出心裁,除了向国内外跑者展示松山湖的科技之美,更是展示这里的生态之美。清清湖水、茵茵绿树、湛蓝天空、新鲜空气,让人一见倾心。亚洲马拉松锦标赛男子组冠军、日本选手神野大地说:“赛道两边的景致非常美丽,像奔跑在公园里,让人立刻爱上了东莞这座城市。”

借着马拉松的旺盛人气,东莞各大景区纷纷做起文章,收获颇丰。

在香市动物园,白天游人如织,晚上也很热闹,烟花晚会、灯光秀、人工造雪欢度圣诞等夜场活动精彩纷呈。香市动物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夜场活动从12月21日持续至今,在马拉松带动下,最多一个晚上吸引6000多名游客入园。

按往年的规律,历史人文类景区的旺季集中在寒暑假、五一和国庆期间,12月是旅游淡季。记者采访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威远炮台、海战博物馆等景区,发现出现淡季不淡现象。

有的景区还准备延续马拉松的热度。12月28日,龙凤山庄影视旅游区举办“炫彩圣融,相聚龙凤山庄”亲子彩色跑活动,吸引近千市民参与。景区负责人介绍,和马拉松不同,彩色跑倡导不计时无限制,可以跑、可以走、可以爬,甚至可以翻跟头,被称为“地球上最快乐的赛跑”。

“马拉松对东莞经济的影响很大,对东莞走向亚洲、全球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利于扩大宣传东莞的城市品牌。”世界莞商联合会会长尹洪卫说。

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当前,马拉松赛事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带动效应初现,马拉松这块“奔跑的蛋糕”不仅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还隐藏着巨大的城市经济价值。

马拉松赛事越办越大,商机越来越多,一长串产业都被带火,体育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展。

东莞近年来借助举办国际赛事的契机展示城市魅力,借力高水平体育品牌赛事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体育旅游城市新名片,并形成以参赛者、赛事、观众和城市旅游为核心的成熟产业链。

东莞国旅负责人邓旭钊说,东莞发展“旅游+体育”产业卓有成效。九夺CBA总冠军的广东宏远篮球队就在东莞,在一些重要赛事里,球迷特意从全国奔赴到东莞看球,相关机构推出“宏远酒店+门票”服务,不仅为球迷提供称心的服务,还体现城市的品质。

东莞如何发展体育赛事才能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李兴旺表示,马拉松等体育国际赛事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越是多越要注重质量。若没有美丽风光,没有看到城市发展的轨迹,就无法吸引参赛选手。东莞要在软硬件上发力,结合自然资源、文化特色、体育设施等方面提高赛事策划能力,从细节凸显人性化。

“对体育赛事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胜丰说。目前,东莞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全市有各类体育运动场地15375个(座),其中体育场570个,体育馆181座,灯光篮球场5705个,健身路径1464条,室外游泳池546个,室内游泳池74个,室外羽毛球场1419个。

在吴胜丰看来,美丽的东江、虎门炮台等历史名胜都是提升城市魅力的元素,东莞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可好好挖掘。他说,体育赛事对经济、产业拉动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把赛事做好,把经验积累充足,就能带动人们来东莞消费,带动企业来莞投资。

■评论

莞马带动

“奔跑经济”

体育搭台,经济唱戏,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体育名城东莞将这出老戏唱出了新意。

有的城市举办马拉松只是一阵风,风过之后寂静无声。而在东莞,马拉松带动的跑步热潮,像水和空气,成为市民生活的必需。在东莞,各大主干道都建有跑步绿道,出门不远就能进入公园,处处绿意盎然。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各大跑团竞相兴起,并组成跑团联盟。目前,东莞跑团数量有近60个,集聚跑者五六万人,相约跑步已成为时尚。

本次亚马,广东世纪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雷发动公司100多名员工,组成浩浩荡荡的企业方阵。其中70多人跑完迷你马拉松,18人完成半程马拉松。张雷每天坚持跑步10公里,每年用于健身卡、跑鞋等的消费超过1万元。

有的城市马拉松对经济的带动,停留在赛事前后几天运动员的吃住游购,但东莞将马拉松形成的体育消费行为变成市场常态。这不仅体现在体育用品消费量、单价的增长,更体现在市场产品的活跃度和丰富度上。

东莞市旅圣旅行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孟君对这一点感受很深。他说,随着篮球、马拉松等运动的兴盛,东莞体育用品市场火热,消费能力持续增长。

迪卡侬中国区副总裁王亭亭介绍,他们在东莞投放了60多种体育用品。以前东莞市民对体育用品较陌生,但近年体育消费水平迅速提升,很多冷门运动产品,例如潜水、马术、高尔夫等也深受市场追捧。

很多城市办马拉松需要四处借力,将制造业务外包。每一场马拉松都是本地体育产业检验品质、推广品牌的大好时机,东莞没有浪费机会。在亚马锦标赛上,奖牌、赛服、装备包、防护器具等均是东莞企业制造。东莞还用心地在赛道附近举办企业博览会,集中展出东莞20多家代表性体育生产服务企业的风采。

亚马锦标赛上的“东莞制造”在东莞人朋友圈中迅速刷屏。广东车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只用不到一个月就设计生产出3万多枚奖牌。很多东莞企业放弃代工转做品牌,坚守国际一流标准。目前,东莞2000多家体育用品生产服务企业年贡献产值371.4亿元,多届奥运会、冬运会、足球世界杯、篮球世界杯等国际比赛的奖杯和礼品均是东莞制造。

从跑团的兴起,到市场的勃兴,再到制造业的提质,东莞“奔跑经济”大戏越唱越响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