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中国,道文化在新加坡各个族群广泛传播

不只是中国,道文化在新加坡各个族群广泛传播

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新加坡道教开始更广泛学习中国道教的精髓,并不仅限于城隍信仰。比如太岁殿来源于北京白云观,月老源于香港黄大仙祠。现在春节拜太岁的场面十分热闹,与此同时,新加坡更多的信众也开始了解道教的正统文化。

不只是中国,道文化在新加坡各个族群广泛传播

以前道教被人们误解为吹锣打鼓、跳大神、乩童等,基本是民间信仰的范畴,人们对于三清道祖完全没有概念。作为韮菜芭城隍庙的附属机构,三清宫建立的初心来源于此。三清宫集道、儒神圣于一体,主祀道教最高神三清,接下来是玉皇上帝,再就是大伯公(土地公)、财神爷等,同时也供奉孔孟及七十二贤人,体现了尊师重道,博大包容的精神。

三清宫正殿左侧的《道德经》石碑被誉为新加坡道教第一碑,侧面的怀思堂是当地第一间由道教宫庙建设、管理的设备完善的骨灰安置所,任何种族、宗教徒都可以在此安奉祭拜。在这之前,当地道教没有一间骨灰塔,这也是从香港青松观、蓬瀛仙馆吸取经验而来的。

与此同时,城隍庙还建有城隍托儿所、艺术学院、道教学院、武当道教养生院等。

“庙宇不仅仅是求神拜神、烧香磕头的地方,它也承担着净化人心、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职能”,陈添来先生如此说。

新加坡没有一所由道教宫观建立的学校,而佛教、基督教早就建有学校,近年来政府不再批准建造公立学校,而城隍庙独辟蹊径,开办私人托儿所。“以后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这个人都知道自己来自城隍托儿所,从小接触到的是道文化,就连总理都读《道德经》,学习怎么治理国家”,陈会长说。

“信仰的传承,香火的传播,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信众,诚挚感谢一个世纪以来坚守信仰的善信们”,陈会长说,是信众用虔诚的奉祀,成就了今天清溪显佑伯主的百年薪火。在谈到未来的时候,他说,青年是未来的希望,现今的教育都是为了让年轻的一代承接担子,把道教文化发扬出去,让青年人参与到活动中来。艺术教育、养生班的开办针对的人群不仅仅是道教信徒,而是普通大众,到如今已有四五千人。

新加坡各大宗教代表集体祈福

这些活动不分种族、宗教,教会的人、马来人也都来学习。就拿这次举办的百年庆典来说,300多个义工都是怀着回馈这座庙宇的初衷为大家服务,他们多数来自诵经团和太极班。将自己培养的人以这样的形式参与到城隍庙的建设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不只是中国,道文化在新加坡各个族群广泛传播

此次成功举办了清溪显佑伯主赐福巡游、红白争霸歌唱大赛、迎驾晚会、艺阵表演,也呈现了城隍艺术学院的乖小丑、南音、百花争妍,新加坡道乐团的城隍显圣道乐,武当城隍道教养生院的武当太极之夜等节目。同时也邀请了多家媒体参与,新加坡道教总会出版的《狮城道教》曾特邀报道茁壮成长中的“道教之音”网站的故事。在这次庆典中再会,也是难得的机缘。

不只是中国,道文化在新加坡各个族群广泛传播

清溪显佑伯主从福建“移民”至今,已经将近百年。如果没有这些神明,新加坡的道教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当然,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年轻的一代任重而道远。

(本文为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为新加坡韮菜芭城隍庙百年庆典之际,对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先生的采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