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带动中文教育升温——专访新加坡加拿大国际学校中文校长熊华丽

“一带一路”带动中文教育升温——专访新加坡加拿大国际学校中文校长熊华丽

新华网新加坡3月20日电(涂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发展,从全球中文热到国际学校中文教育热,已经成为一个现象。近日,新加坡加拿大国际学校中文校长熊华丽接受了新华网采访。谈起国际学校中文教育的发展,熊华丽以亲身成长见证了这个变迁:从中文教师到当地国际学校教材《大苹果系列丛书》的作者,从学校课程顾问到国际学校中文校长。这一路走来,熊华丽只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翻天覆地”。

新华网:您的从业生涯都是在新加坡度过的,请您讲讲对新加坡国际学校中文教育过去的印象。

熊华丽:前些年,在大多数国际学校开设的中文课上,学生能学到的东西大多是“三句半”——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你是哪国人?再见!学校只是开设一门语言课,让学生了解中文,有人把新加坡国际学校中文教育比喻成“蜻蜓点水”。

新华网:近几年,不少家长认为新加坡国际学校的中文教育“焕然一新”,您认为呢?

熊华丽: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学校的中文课程也遍地开花,所有的学校都争相发展中文教育。从课程设置到师资配置,大多数学校都把中文教育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家长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热忱,让中文教育在国际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国际学校的中文教育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不但有基本的沟通能力,而且要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更多地希望孩子能精通中文。这就推动了中文教育的再次改革,要做到精益求精。

新华网:身为国际学校中文校长,您认为中英双语项目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熊华丽:双语项目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教育理念、思维模式以及语言学习中吸取各自的精华,真正达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目前,我们运行的双语项目要求母语为中文的学生要保持优势,传承中华美德;母语为非中文的学生要熟练掌握中文,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

新华网: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和学生选读国际学校,您怎么看?

熊华丽:中国一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国际化,成为国际人才,这是好事。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对于全球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世界各地对于中文人才的需求,也让这个时代的教育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我认为,中国学生不能忽视中文,否则会在追捧国际教育的同时,丢失了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