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中国的健康码是嘛?新加坡适合推广吗

风靡中国的健康码是嘛?新加坡适合推广吗?

中国健康码就是是嘛?

最近不少新加坡的小伙伴对于中国是相当向往滴…

手机再防疫人员免签晃晃就走了…

究竟搞神马飞机???这玩意靠谱吗?

(图:来源自网络)

今天一块认识下中国的“健康码”!

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作为数字化防疫措施在中国得到迅速推广。

“健康码”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 (绿码或黄码或红码) 。

2月11日,杭州率先推出了一款健康码,以遏制病毒在恢复生产期间的传播。绿码意味着人们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小,而带有黄色和红色代码的居民必须被隔离几天,每天报告健康信息,然后才能被允许出行。

(图:来源自网络)

这“神器”靠谱吗?

看看它的诞生…

2020年2月9日杭州余杭区率先在支付宝上推出健康码,到杭州全市推广,到浙江全省推广,到四川省全省推广,再到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指导支付宝加速研发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码,只用了7天时间。

这是怎么做到的?

杭州还在封小区,他们已经看到凌晨四点的西溪路全国版“健康码”中国速度的背后,是杭州一群很早复工的互联网人。

2月11日,杭州西溪路创投中心。几十名支付宝员工戴着口罩,经过层层“关卡”:检查健康码、入园证明、量体温、酒精消毒、发放口罩后,进入园区。

这是支付宝在非常时期的临时作战室。

作战室在创投中心二层,走廊上满是各种水果零食,会议室墙角边摆放着牙膏牙刷洗发水沐浴露小脸盆,还有供休息的行军床。

(图:来源自网络)

这个同样涉及数亿人的超级项目,和“双11”作战室不一样的是,这个“作战室”里没有人头攒动,上千平米的办公空间,只有寥寥几十个人;吃饭时,每个人单坐一张办公桌,面朝同一个方向。

(图:来源自网络)

作战室里全天24小时都在电话会议的状态,电脑上视频电话、手机钉钉电话……所有人的电脑和手机都保持着充电状态,不然随时会没电。

作战室里的所有人都拚命摁住摘下口罩的念头,因为电话会议太多,口罩里很容易就被弄湿了,很不舒服。

电话太多,是因为这个小小的码,背后是一个需要复杂协同的浩大工程:涉及的岗位有技术、产品、BD、法务、隐私办、客服……并肩作战的团队还有钉钉、阿里云。

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地方政府的来电。

2月11日杭州全市推广支付宝健康码后,越来越多省市联系过来。

“抗疫情最需要有一个本地动态实时地图,健康、疑似、确诊,市民自己申报健康信息并实时更新,这靠纸做的路条是办不到的,得靠数字化办法。”项目经理、支付宝高级项目管理专家易治说,纸路条是一个个孤岛,且只能证明你此时此刻的状态,但健康码是动态的,依据政府制定的标准,用户在健康打卡申报信息后,将各自领取到一张码,这张码随着用户自己每天的状况提交,所处区域的变化、健康状况等因素,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按照杭州的规则,当地黄码用户在连续7天居家隔离并健康打卡,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后,就会转变为绿码。“这样的动态管理 大大降低了政府的战疫成本”。

(图:来源自网络)

各政府机构接踵而来的需求,“逼得”开发时间不断缩短,从常规的4周压缩到4天,到一天,再到以小时计。

支付宝和余杭ISV上线余杭版健康码,4天;

钉钉和阿里云团队上线杭州市健康码,1天;

支付宝上线浙江省、四川省健康码,3天;两省上线时间间隔,16.5小时……时间像压缩饼干一样被挤压,每个环节上的每颗螺丝钉丝仍然要确保不能出差错。

这其中的艰辛甚至可以和防疫一线人员比肩…

(图:来源自网络)

健康码这种数字治理方式对有序复工,精准复工到全国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处理好防控疫情与尽快复工生产,提高整个社会运转效率,迫在眉睫。健康码很好解决了这对矛盾。

“一码在手,通行神州”,健康码在扮演者民众健康通行证的作用。一码在手,不用再重复记录登记,费时费力,影响效率。

运用“健康码”最大限度方便百姓生活、推动企业复工,把事关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社会秩序的人流物流商流搞得更畅通。有理由相信,推行健康码后,必将打赢眼前返程复工防疫的关键战役,为取得全面胜利助力。

此外,健康码是数字生活平台造福社会的一个缩影,它除了能追踪全国疫情动态,未来还可以实现医疗资源调度和精准分发,成为城市治理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的一个数字化手段,极大节约城市治理的成本,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让人们更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可以说,健康码的推出,是数字化健康中国建设路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指点上的“战役”,健康码一小步,数字化一大步。

抛开大局简单的说…

健康码实时更新,你去过哪里后台抓的抓的杠杠滴,有效避免了漏报瞒报。

比如你从意大利回新加坡,就属于从重点疫区跑回来的,红码送给你…隔离区请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