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绩不理想 快来新加坡逆袭

考研成绩又推迟发布了,不少考研党的心情犹如坐过山车,想快点知道成绩,可是又害怕出成绩的那个瞬间这么快到来。

2020年的考研人数又再次刷新历史新高,荣登“史上最难考研年”榜首,这一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达341万,比去年多50万人,较2017年更是翻了一番。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本科文凭的含金量在逐渐“缩水”,为了增加个人竞争力,读研自然就成了如今高校毕业生增强自己就业砝码的主要渠道。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考研形势,考研“上岸”变得越来越难。

于是,出国留学深造也成了越来越多同学们的不二选择,国际化视野,触碰多元文化,接受一流教育,同时学位含金量高,受到国际认证。

那么,国内考研Vs海外读研,怎么选?

时间成本?

留学费用?

如何申请?

就业发展?

……

01 时间成本

去海外读研究生,除了我们常说的增长见识、学历提升、语言能力及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了你的时间成本。

国内研究生一般需要3年,而海外大学多为1-2年研究生,其中英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生一般为1年制。所以,你可以少花1-2年时间获得同样的硕士学历,尽早进入职场。

02 录取难度

国内读研需要经过笔试(统考)+复试,通过后才能拿到录取资格。大家从数据上也能看出,统考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获得录取的几率越来越低。而保研,更要是从早做起,优中择优,最后可能也只有个位数的同学可以顺利保研。

海外院校的招录多数是采用申请制,满足一定成绩即可申请,且可同时申请多所院校,并可跨国家/地区申请。申请准备的过程相较国内考研更轻松,最重要就是攻克一门语言考试(雅思/托福),部分院校及国家需要GRE/GMAT考试。

所以,在同等学术背景下,海外读研,可申请的世界名校选择更多,入读名校的概率也随之更高。

03 费用问题

去海外读研究生,相较于在国内读研,经济成本肯定更高,不过也要看具体的国家和专业而定。但大部分国家因为学制更短,可提前毕业进入职场,就可以提前拿1-2年工资。而有超过65%的海归认为,可在5年内收回留学经济成本。

除此之外,评价留学的价值也不能简单地看经济成本与回报,也需要考虑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04 就业竞争力

相比在国内读研的同学而言,同样的学习背景,到国外或许可以拥有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并且英语能力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也相对更强。

有数据表明,在国内,82.5%的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的待遇。

从2月20号开始,各省份院校2020年考研的初试成绩将陆续公布,成功的同学们千万不要懈怠,一定要认真准备复试!如果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同学也不要怕,考研后才开始准备留学,部分国家/地区申请也是来得及的!

再次提醒各位考研后的同学,你们的时间已经非常紧了,部分热门大学已经截止提交申请,还想赶上末班车,最晚现在就要开始准备! 推荐

去新加坡读研

推荐理由:

文明安全:新加坡的经济格局、政体模式是亚太地区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而其治安环境更是亚洲地区的典范。

双语环境易适应:新加坡政府工作语言是英语,全民英语素质好,加上77%的华人,形成特殊的双语环境,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其容易适应的语言环境。

师资保证:由新加坡教育部注册合格的语言或专业教师,加上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为留学生提供高水准的师资保证。

世界级的教育体制:新加坡教育体制同世界接轨,获得的文凭及学位国际认可。

经济实惠:新加坡的教育费用及生活费用相对欧洲来说要便宜30%。16岁以下的学生可以申请母亲陪读,母亲在新加坡居住满一年后,可合法申请工签 。

灵活的入学方式: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者皆可申请入学的多通道入学方式。

丰富的课程及学位:新加坡院校分别开设包括商业、电子、艺术、财会及文史等各类专业课程。

优良的移民政策:在新加坡就读专业课程毕业后,和其他国家相比,就业机会高,发展空间广阔。在新加坡工作半年以上就可以申请绿卡。

天然资源—华文补习市场:很多中国学生选择新加坡补习华文或互教互学,以取得一些收入或藉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签证手续,简单便捷:申请留学签证的获准率既快又高,新加坡政府本身就欢迎中国学生前往新加坡学习,并愿意留下高素质人才,所以签证的审批程序比其他国家都要简单、快捷。

留学方案:

目前只能考虑申请2020年春季入学(1/2月)或2020年秋季入学(8/9月)

推荐院校:

公立: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

私立:新加坡管理学院、科廷大学新加坡校区、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楷博高等教育学院、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分校、拉萨尔艺术学院、莱佛士设计学院等。

考研失利并不可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只要不放弃努力,你的未来永远无可限量!

发帖时间: 未分类 归档位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