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新加坡“唐人街”是什么样子?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
新加坡肯定也不例外,历经百年沧桑的牛车水诞生之初是什么样子?
在2020年将有幸看到它的过去…
新加坡独立导演林少鹏继去年口碑好的纪录片《忆记新加坡河》后,在“2020年新加坡艺术周”放映最新纪录片《回望牛车水》,通过叶畅芬(1903-1989)的摄影,最近逝世的画家朱庆光(1931-2019),以及文化奖得主蔡名智和洪亚弟的油画,也访问健在的居民,回溯牛车水百年,尤其是1930至1980年代的演变。
(图:来源自网络)
文化奖摄影家叶畅芬拍摄的五六十年代牛车水的黑白照片,非常震撼!很少人下雨天会去拍照,叶畅芬是个例外,名作《风雨无阻》(1960)捕捉滂沱大雨中戴笠推车的景象,获颁柏林杰出艺术奖…
(图:来源自网络)
林少鹏说:“艺术家是疯狂的,叶畅芬就是,半夜在地铁站倒下那一刹那,颈间还挂着相机。当天他到中国花园(裕华园)拍摄中秋节亮灯。为了拍摄《第一次撒渔网》,叶畅芬凌晨5点租船出海,出海多次才拍到好的艺术效果。”
纪录片访问了早年跟随“牛伯”叶畅芬等外出拍摄艺术照的摄影师何国坚(81岁),他在酒楼打杂工,业余玩相机,以及清洁工摄影师雷福胜(83岁)。
(图:来源自网络)
朱庆光无论多高龄,仍在创作。林少鹏去年10月拍摄朱庆光时,画家中过风,用笔很慢,但仍在画一幅写意的绿色湖水油画,可惜尚未完成就逝世,也看不到纪录片的放映,令导演很难过。他说:“朱老师等不到,很可惜!陈楚智老师说的,画家停了笔就是生命的结束。”
除了“死人巷”硕莪巷,朱庆光画过牛车水的每一条街巷,1980年以后因为生活气息的消失而不再画。
(图:来源自网络)
画家反映民生艰苦的木刻版画,也出现在纪录片中。
在家或出游时都在画画的画家蔡明智(89岁),儿时住过牛车水同济医院一带,油画作品出现了街头小孩好奇观赏的流动戏院,小贩叫卖,三几红头巾劳作的景象,人物画像尤其生动细腻。
洪亚弟(77岁)后期创作从油画转向亚克力,以半抽象化,比较随意的笔触去捕捉牛车水街道的风景。
(图:来源自网络)
林少鹏剪片时一度遇阻力,因为一些画家大多没在牛车水生活,反观老居民的访谈朴实,触动人心。
牛车水的居民——红头巾在1970年代消失,导演在片里示范红头巾戴法。他说,很多人以为红头巾穿草鞋,其实是轮胎制成的鞋子。
他呼吁牛车水老居民前来看戏,出席讲座。
林少鹏说:“牛车水还在,热闹繁忙,多了商业化,少了以前社团街坊的人情味,本土味也相差很远。我认识的是现在的牛车水,跟以前摄影与油画作品里的牛车水相比,节日虽很相似,店铺却改变很大,一些古早行业也已消失。一排店铺让位给佛牙寺。现在的牛车水是Chinatown中国美食街,已经不是牛车水。新移民或可通过这部片子,看到不一样的牛车水。”
(图:来源自网络)
附英文字幕的华语纪录片《回望牛车水》从1月11日至13日、16日、17日、19日晚上7时与8时,在国家图书馆(100 Victoria St S188064)16楼放映,12日及16日晚上8时分别举行学者作家陈志锐“写实风格和牛车水的关系”和摄影师沙颖“叶畅芬时代后的牛车水摄影”讲座。
回望牛车水主题展从1月11日至19日上午10时至晚上8时,在国家图书馆8楼举行。
纪录片放映会也在1月14日、16日和18日下午2时30分及3时45分,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1 Straits Boulevard S018906)礼堂9楼举行。
上述三天下午3时45分场分别举行Q Framing Pte Ltd执行总裁叶国成“如何延续一张画的寿命”,导演林少鹏与画家洪亚弟对话会,以及医生何乃强“我和牛车水”的讲座。
放映会入场免费,但须订位https://buytickets. at/memschinatown/328411。讲座也免费入场。
回望牛车水写生活动在1月18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12时30分,在直落亚逸广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