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直被看作生命之源。对缺水的新加坡而言,这句话意义更大。
新加坡有四大国家“水喉”为全民供水,俗称“4个水龙头”。进口水、收集雨水、淡化海水和新生水,这4个水龙头确保了新加坡供水的充裕和多元化。
在新加坡的各个角落,水是人们装点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商场,各种水主题的喷泉让这个炎热的国家顿生凉意。
“节省、珍惜、享用”的用水理念已深入新加坡每个市民的心。
爱水的主题贯穿于新加坡人一生。
以下便是新加坡“水女王”林爱莲的故事,她已成为本地最富有的女富豪。
新加坡凯发有限公司(Hyflux):全球最佳水工业企业。创立于1989年,前身是一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后来在中国等地销售水处理系统的贸易公司——凯发(Hyflux)。约十年后, 凯发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成为首家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水公司,并自2005年3月份起,成为海峡时报指数的指数股(index stock)。今日,凯发市值超过10亿新元,并是被认可的亚洲一家领先的水和流体处理公司。
上世纪80年代末,林爱莲(Olivia Lum)辞去大型跨国公司安逸且高薪的工作,卖掉了自己的汽车和小公寓,投资创办了一家水处理公司——凯发公司(Hyflux)。如今,Hyflux已成为东南亚同行业中最大的一家公司,林爱莲也一度被《福布斯》(Forbes)杂志评为该地区最富有的女企业家。
林爱莲已成为新加坡——这个经济由外国跨国公司和本地国有企业主宰的小型城市国家——企业家精神的典范。她象征着新加坡经济回归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自由主义经济——当时,这个港口城市因为一些“从赤贫到巨富”的故事而闻名于本地各国移民之间。
“跨国公司将当地企业家挤出市场。因为薪水丰厚且待遇优厚,所有人都想加入跨国公司。新加坡人被宠坏了。如果你不是饿到一定程度,怎么会从一个可以提供安逸生活方式的公司辞职呢?”
跨国公司的出现为同样提供许多工作机会的国有企业敲响了警钟。“如果政府关联企业想在劳动力紧缺市场上吸引人才,它们就不得不在薪金方面与跨国公司展开竞争。”
新加坡狭小市场不太可能为企业家带来财富,除非他们向国外拓展。但很少有人愿意这样做。
让林爱莲与众不同的是其艰苦的经历。她一出生就被遗弃,与其他几个孤儿一起被一位贫困年迈的寡妇婆婆收养,居住在马来西亚霹雳州(Perak State)的一个铁皮小屋里。
林爱莲的老师们鼓励她到新加坡上高中,并希望她能考上那里的大学。在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化学学士学位后,她加盟Glaxo公司。在参与为该公司新加坡工厂开发一套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她开始对水处理产生兴趣。
2001年1月,凯发在新加坡交易所一上市就引来投资者关注,当地一家杂志更是将凯发誉为新加坡交易所最受推崇的公司。一夜之间,林爱莲也从一无所有变为上亿身价。
2005年9月,凯发集团已成功建造现今亚洲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新加坡日产13.6万吨的海水淡化厂。这个淡化厂已经在为新加坡供应淡水需求量的十分之一。
“我们是一个关注过滤技术的公司,而水处理只是通用电气等大型集团的一部分业务。我们规模虽小,但敏捷而灵活。由于我们身在亚洲,因此我们了解亚洲文化。”她表示。
凯发也能够利用在新加坡大规模项目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国取得类似项目。凯发创建之时,新加坡日益担心其对马来西亚供水的依赖性,因为两国关系不时出现紧张。
“我希望凯发成为类似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这样的品牌。”林爱莲表示。她承认,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孤儿起家的故事引人瞩目,这使凯发得到了地区性媒体和投资者的关注。
“我认为凯发从一个小公司成长到现在的规模,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把公司和其创建者联系起来。如果你阅读了这个人的生平,那么你就会希望领略更多关于公司的信息。人们受到人格魅力的吸引。我认为人格魅力不会提升股价,但它确实增加了公司的声望。”她表示。
她认为,凯发最大的贡献将在于打破新加坡在企业家精神方面的文化障碍。
“当我开始创业的时候,人们会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可能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没人愿意雇用我。整个文化都不利于企业家精神。但人们的态度正在转变。文化障碍正在消失,政府也懂得了必须鼓励企业家,因为新加坡不能再依赖跨国公司和政府关联企业了。”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谢谢!】
狮城之窗
微信:Singwindow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