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谱系编撰:新加坡经验

上周六下午去吾庐参加新加坡族谱学会举办的英语讲座,开场的是该会会长黄友江先生,介绍这个成立于2011年的社团的宗旨活动,接着是林世平先生畅谈其于2019年出版的书——《My Maternal Roots: A Story of Family, Faith and Freedom》(我的母系溯源:家族、信仰与自由的故事)。三小时的学习交流收获满满,不仅买到林先生的书,还获赠陈业雄先生所著的《新加坡华族谱系:开枝散叶落地生根》。

海外华人的谱系编撰:新加坡经验

吾庐俱乐部外景

我的专业是建筑学,研究以城市与建筑为主,很多人问我:“学建筑的为什么关注家族史?”事实上,研究城市与建筑史必然涉及房地产的购置建设,厘清错综复杂的家族世系是重要的一环。遗憾的是,新加坡华族的谱系记录匮乏,在研究中深感推动本地家族谱系编撰的必要。

海外华人的谱系编撰:新加坡经验

新加坡族谱学会会长黄友江先生演讲

2018年7月,OS和我为林路家族整理出版题为《林路家族:归途》的华英双语书,这是第一次为新加坡华人家族编纂谱系。林路后裔花费近10年时间收集了700多个家族成员名字,谱系庞大且复杂。编撰时我们采用与传统族谱不同的做法,以华英双语记录名字,增加女性及其后裔的记录,以及家族成员的生卒日期,这使得信息量大大增加。如何在有限的页面中,以图表文字清晰展现谱系,是极大的挑战,也正是在该书的编撰过程中,对于族谱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海外华人的谱系编撰:新加坡经验

林路家族谱写编撰,2018年

族谱学会出版的《新加坡华族谱系》,除了阐明编纂族谱对于新加坡的重要意义,亦指出移民社会家族谱系的特点。建议以南来第一代为开基祖,以自身为基点,上下左右延展采集家族成员信息,不拘泥于传统格式,可根据家族状况编写,以适当的图例加以注释即可。除了建立基础的谱系表,有能力的家族可以撰写较为详尽的家族史。该书列举了一些谱系编写的案例,以及收集家族成员信息的方法,是实用的本地华族谱系编撰指南。

新加坡华族谱系有着跨文化和跨地域的特征,开基祖既有从原乡移民而来,也有从南洋各地转移而来,落地生根后子孙亦分散在世界各地,两地婚姻、跨族婚姻、婚姻变更等,令谱系变得复杂。由于家族成员流动性增强,有必要在族谱中记录出生及卒葬日期地点、墓地坐落、牌位和骨灰的存放场所等。值得关注的是,谱系书写虽以父系为主,由于女性的传承角色显著,记录女性成员及其后裔亦成为必要。

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重修族谱的热潮,海外华人的原乡族谱中常见名字后标注“在南洋”或“在海外”,因与后裔失联而无法增补该支信息。海外后裔若能完成自身的谱系编撰,在获得原籍信息后,既可补充原乡的族谱,亦能追溯本支的源流,厘清开基祖离乡背井的原因,加深对于家族史的认知。

林世平先生以40年的心力收集各类信息,呈现母系天主教家族从潮州乡村避难南来落地生根的历程,显示本地华族多元丰富的历史,也为学界的专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难能可贵!

海外华人的谱系编撰:新加坡经验

林世平母系家族谱系编撰,2019

原文题为

“华族谱系”

刊登于《联合早报》

2022年5月14日“自在言”专栏

海外华人的谱系编撰:新加坡经验

END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