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新加坡的外来移民政策值得学习

日本和新加坡都是严重少子化、老龄化的国家,这两个国家的生育率是世界上最低的,都已经降到1.0左右,但是他们与面临同样问题的欧洲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不同,由于采取了较为合理的移民,在既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又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日本到2018年已经吸引了移民将近280万,这个规模已经不小,是亚洲最大的移民国家之一。笔者查阅了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的最新统计资料,移民来源主要有:中国大陆及台湾(79万)、韩国(45万)、越南(26万)、菲律宾(26万)、巴西(19万)、美国(5.5万)、泰国(5万),另外还有一些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移民,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移民累计占了日本国移民总数的90%以上。

(2018年度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的外籍人口统计,国别依次为中国、韩国、越南、菲律宾、巴西、尼泊尔、台湾、美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来源:http://www.moj.go.jp/nyuukokukanri/kouhou/nyuukokukanri04_00073.html )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移民来源主要就是两类,一是儒家文化圈,种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相近的中国人、韩国人和越南人,这三个地方占了日本移民的一半以上,尤其是近年来越南人口增长非常快,日本很注意吸收越南移民,来替代中国移民增长的不足。第二类是吸引二战前日本在美洲的移民后裔回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日本向美国本土、夏威夷、巴西、秘鲁等移民数百万,现在日本来自巴西、秘鲁和美国的移民中主要是这些移民后裔。

日本对东南亚的移民也比较欢迎,作为对非儒家文化背景移民的一个重要补充,这些移民也比较容易融入日本社会。对那种文化和种族差异比较大的非白人移民,日本人内心是非常谨慎,尤其是世界移民大军中人数最多的非洲人,虽然表面上不公开态度,实际是严之又严。日本最大的非洲人群体是尼日利亚人,2016年的统计显示有2800人左右,推算应该非洲人在日本是很少的,所以在日本大城市很难见到黑人的身影。日本对非洲的态度是,尽可能给予经济援助,在非洲本地消化他们的经济社会问题,而不是通过留学生教育和提供就业来承担这种国际责任。

亚洲另一个吸引外来移民非常多的国家就是新加坡,2019年外籍人口达到168万,占人口四分之一以上。新加坡作为国际都会,金融和贸易中心,英语是主要工作语言的国家,自然比日本、韩国这些发达国家更容易吸引全球各地的人,尤其是具有语言优势的印度人和非洲人。然而,新加坡虽然吸引了大量移民来补充经济发展不足,但是新加坡政府其实一直在计算必须保持既有的种族平衡,也就是华人占绝对多数地位。

(新加坡人口比例和增长率,来源:新加坡总理公署2019年人口简报 https://www.population.sg/articles/population-in-brief-2019)

新加坡1959年独立的时候,华人占总人口的77%,但是华人生育率很低,仅仅是马来人的一半,如果按照自然增长率,华人总规模是逐渐萎缩状态,经过两三代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数量就会超过华人。但是,由于新加坡执行了很精明、精准的移民政策,所以到现在华人比例仍然占75%左右。

(新加坡各族裔人口生育率)

新加坡早期主要是吸引马来西亚华人,到90年代以后,开始逐步吸引中国内地的移民,据估计,中新建交30年以来,至少有上百万中国内地人在新加坡入籍或定居。所以,新加坡华人生育率虽然全世界最低,反而这些年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却有小幅度增长。事实证明新加坡政府的移民政策是合理的,一个种族结构稳定的社会非常有利于社会安定,而华人占多数确保了社会充满创造力和繁荣。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晚年最重要的两本著作《文明的冲突》和《谁是美国人》,这其中表达了他内心最严重的担忧:由于白人基督徒生育率较低,西方文明的优势地位都将受到高生育率的穆斯林、黑人和拉丁族裔的挑战,美国的国内稳定未来应将受到挑战。这是国际社会不争的事实,也是这些年全球不稳定因素主要来源之一。

同样我们在处理外来移民的人口问题时也要吸取这些教训,那就是尽量不能破坏社会稳定这个底线。尽管大家都在提倡全球化,但是全球化中的确存在这样的一个悖论:不同种族和宗教背景的人和谐共处是很难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并且由于亲密接触发生的碰撞,反而导致强化自我身份认同,激化矛盾。所以,贸然不可大规模地将种族和宗教背景差异比较大的族群引到同一间屋子里来。有时候为了经济发展吸引一些外来劳动力,但是长远来看付出的社会成本,远远得不偿失。

尽管我们要抵制种族主义歧视,但是不可否认,除了欧洲新教文明国家外,儒家文化圈的人口素质仍旧是全世界最高的:重视教育、有责任心和遵守纪律。所以,如果中国未来考虑吸收外来人口,应该侧重于考虑人口高增长的越南,或者文化地缘更近一些的菲律宾、缅甸这种国家。

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中国人口生育率降低,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抚养成本太高,想生而不敢生。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研究,来应对未来劳动力不足,德国和日本产业结构比较相近,德国人喜欢引进外劳,而日本人喜欢研究机器人,是不是日本的做法更聪明一点?

发帖时间: 未分类 归档位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