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
超然脱俗,不畏世俗真性情:卓群洞见,无涯学海泛轻舟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地确诊病例增长迅速。疫情肆虐的关头,也成为了对各地防疫能力的一次考验。其中,新加坡的防疫工作一直被外界称赞是有序、有效的典范。对比之下,也有人再次把同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老对手香港与之放在了同一个坐标系上。
一直以来,香港、新加坡之间的竞争通常都围绕着商业与金融。但这次,二者之间的竞争又有了一个新维度:应对疫情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疫情中,新加坡不仅没有对城市或区域进行封闭管制,政府也明确表示不建议健康的民众佩戴口罩,更不呼吁民众必须留在家里。看似 “佛系”、却很有效的新加坡防疫实践受到一片赞誉。但是,人们眼中的香港在疫情之下似乎只有抢购潮、口罩荒等种种不好的印象。不久前,更有新闻爆出,新加坡贸易部长陈振声在一段泄密录音中亲口把香港的防疫工作当作负面例子来评价。
疫情当头,香港可谓腹背受敌、到处挨骂,但是香港的防疫表现果真与新加坡相差甚远?用数据和事实来说话,或许这次我们该用三点为香港的防控表现正名。
一、火速启动应变 保持信息透明
实际上,香港可以算是中国大陆境外第一个启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的地区。早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香港各界就纷纷提高警惕,要求各个口岸和医院加强检查。甚至在各地还未认识此次疫情的严重性时,香港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充分重视,严阵以待
12月31日,当内地新闻首次通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时,香港食卫局便要求医管局及出入境口岸,加强所有健康监察并致函私家医生要求加强留意有关个案,开始部署相关防护措施。早在1月4日,当内地肺炎总数仅有44例时,香港特区政府立即公布了《对公共卫生有重要性的新型传染病准备及应变计划》,并同时启动“严重”应变级别,实时生效。
随后,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疫情, 1月27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禁止来自疫情中心湖北省的旅客进入香港。相比之下,新加坡政府直到27日才开始采取措施,表示将会检查入境的湖北居民,但如果检测结果健康,仍会允许他们入境。
在四天后,新加坡采取了比香港更严厉的措施,对所有中国公民关闭边境。政府还要求所有近期去过中国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在家隔离14天。但港府并未在此时全面封闭口岸,完全禁止中国旅客进入香港,直到2月5日,港府因应形势进一步封锁大部分出入境口岸。这曾导致有人指责香港的防控举措不如新加坡迅速果断,但需要看到的是,资料统计显示,在采取这一措施后,内地到港旅客已经“锐减”,入港内地旅客的数量从1月上半月的日均近9万人降至2月17日的643人。
另一方面,香港在疫情的初期阶段便十分注重信息的公开透明,保持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几乎每天都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有关情况,对于每一个确诊者的活动轨迹都会会公布最为细化的信息。1月13~14日,港澳台地区专家组还亲临武汉进行,对疫情防控与应对处置、医疗诊治、病原检测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在考察返港后,随即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最新情况。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香港民众可能是最早了解疫情知识并做好准备的那群人。而信息的透明化也避免了公众因过度恐慌带来的麻烦。
二、及时管控人流、阻断病毒传播
在迅速启动的应急制度之下,港府也在第一时间加强了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和清洁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消毒和阻断病毒传播。
早在1月底,港铁已经加强了各车站的消毒清洁工作,采用以1比99漂白水清洁车厢和车站内乘客经常接触到的地方,例如车厢内的设施、扶手电梯、升降机,售票机等。甚至连全港各地的公厕,卫生部门也都大大加强了清洁。据悉,值勤清洁工的公厕会每2小时,以1比99稀释漂白水清洁1次。
在疫情可能传播的高危地点医院,港府也迅速实施一系列特别措施,加强感染控制。1月26日起,便开始要求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暂停探访安排,安排医务人员在医院和门诊范围内,佩戴外科口罩及做好防护,暂停所有医院义工服务及临床实习安排,各医院进行联网即时检视各项非紧急服务,调节服务量,集中资源应对新冠病毒疫情。
对于香港的私立医院,也早在农历新年之前就开始派发口罩、消毒分流发热病人。现在如果到香港的私立医院看病,就会发现,发热门诊已经和普通门诊完全隔离。而没有特殊情况,医院更是一步都进不去,探视也基本全停。
为阻断疫情在学校传播的风险,港府早早宣布全港所有学校停课,同时从1月28日起,就要求除提供紧急和必须公共服务的人员外,公务员都留在家中工作,尽量减低疫情在社区扩散的风险,也呼吁全港企业让雇员实行弹性的家中办公。
而对于3月、4月疫情蔓延期间,所有可能提高传播风险的大型公众活动,港府丝毫没有手软,包括香港艺术节、巴塞尔展在内的各种“经典活动”,顶着蒙受巨大损失的压力,也都通通喊停。作为香港的热门旅游景点,海洋公园和迪士尼也相继关停。
香港迪士尼关停
可以说,在阻断病毒传播这方面,港府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一切代价。虽然香港的确诊人数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是全港并未有大规模的社区感染爆发,在一座人口700多万、寸土寸金高密度的城市已经极为难得。
不过,与之相比,新加坡则并没选择大规模对居民进行隔离和居家建议,而是把精力用在对每一个确诊病例按照流行病学的标准追逐其传播链,细致到街道和场所,防止聚集性传染。新加坡政府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保障疫情诊断的通畅、临床医疗资源的充沛,以及用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病人尽快看病,充分利用了新加坡的医疗优势以达到防疫效果。
三、“紧中有松”,港府弹性决策
不过,在严格的防范管控措施之下,港府的防疫政策也是“紧中有松”。虽然港府鼓励民众在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减少聚集活动,但是并未要求全港的所有餐厅、商场关闭。关键时期,港府和媒体将有关新冠病毒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传递到公众手中,给予了他们最大的知情权。
正如有评论指出,一个好的决定从来都不是零风险,而是拥有足够知情权的风险。而好的政策,是可以让人们有选择、有(哪怕是受限的)自由,维持生活的秩序和安全感。保持公众的充分知情权与选择的自由,港府在这点上达到了一个平衡。
同时,面对疫情的不断变化,港府也在因应形势进行灵活、迅速的政策调整,无论管制出入境、停课、政府停工都是根据确诊人数和类型一步步进行弹性反应。面对近日来,新发病例缓慢增加的趋势,港府对于学校的防控工作仍然持有审慎态度,宣布全港学校仍继续停课,将不早于4月20日开学,但是政府各部门公务员开始逐步恢复工作,企业也慢慢正常上班。
港府成立“防疫抗疫基金”,拨款300亿港币
在疫情蔓延的困难关头,港府也都出台怀柔政策。相比新加坡早前拨款的64亿新元(合46亿美元),为企业与工人提供财政支持,香港同样有类似的措施。2月21日,港府成立“防疫抗疫基金”的拨款申请,涉款300亿元,当中,101.9亿元用于提升防疫抗疫能力,169亿元用于向企业及巿民提供援助,包括零售业资助计划、食物业界别资助计划、向运输业界提供的补贴、会展业资助计划、额外增加2019至20学年的学生津贴、旅行代理商资助计划等。
这场防疫战,香港并不逊于新加坡
再来看看新加坡的情况。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一度被称为“重灾区”,特别是2月中旬病例迅速增长,一度成为中国大陆之外疫情病例第二多的国家。然而,新加坡自2月20日以来新增确诊病例明显降低,治愈病例连续多日超过新增病例,累计确诊的100个病例中死亡病例为0。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新加坡的疫情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治愈率相较之下极高,防疫工作更是获得世卫的肯定。
香港与新加坡的规模相当,面对来自中国的疫情蔓延都很脆弱。但如果看看香港与新加坡疫情防控上的一组数据,便会知道,当下香港的防疫成果比新加坡来得更不容易。在总人口上,新加坡有 560万,香港则有740万人口,人口密度明显更高;距离早前疫情风险最大的中国,新加坡需要5小时的航班,而香港是零距离、直接与深圳相接。确诊人数上,截止3月2日,香港的98个确诊病例,数字上仍然要低于新加坡的 106例。
从这次公共卫生管理上看,香港的疫情防控,做得并不比新加坡逊色,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3月1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社交网站发文表示,香港的防控疫情工作坚持以科学为证及理据为本,以目前共95宗确诊数字看,措施是有效的。她指出,香港与内地毗邻,人员往来频繁,而香港的城市密度又高,但确诊数字比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低,这是各界共同努力的成果。截至3月2日,香港比亚洲区内的韩国(4212)、日本(955)和新加坡(106)低,亦远低于出现大规模感染的意大利(1694)和伊朗(987)。
其实,疫情之下,并没有所谓的谁输谁赢。对不少国家来说,香港、新加坡的防疫经验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值得学习。而眼下疫情仍处在扩散的阶段,防疫工作充满挑战,对于新加坡和香港来说,这场和病毒有关的竞赛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