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医患关系紧张吗

最近,北京民航总医院的急诊科杨文医生惨遭患者家属孙文斌连砍数刀,经抢救无效死亡,北京民航总医院官方发布这条消息后,整个中国医疗界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中。

凶手孙文斌的暴行举国震惊、全民愤怒,本案的案情也非常清晰,凶手移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审查起诉,法网难逃。

医患、伤医事件近些年时有发生,舆论往往在多方指责,或谴责患者,或辱骂医生,但一味的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想的,是什么导致了现在医患关系如此恶劣?

一、部分患者/家属对医院不信任

产生这种不信任的原因有很多。

1)医疗卫生体制,尤其是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

目前,公立医院严重依赖诊疗和药品销售收入,据统计,上述两项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90%,而财政拨款还不到10%,而且有些医院的医生还拿着药品的提成,造成医疗服务质量下降和缺乏信任。

2)医生超负荷运转。

在中国的三甲医院,一个医生平均每天要接待几十位甚至上百位患者,患者和家属在焦急的排队等待中,难免会质疑,如此高负荷的运转,医生能仍然保持对每个患者都尽心尽力吗?

排队挂号

3)极少部分医疗从业者破坏了行业形象

像去年沸沸扬扬的“假疫苗”,导致众多医疗工作人员辛苦建立的医疗形象沾了污点。即使这些医疗事件只是偶有发生,也足以让民众对医院和医生产生不信任,毕竟生死事大,谁都怕个万一。

二、对待医闹事件处理欠妥

目前大部分的医院在面对医闹问题的时候,大部分都选择破财消灾、息事宁人。因为民众对整个医疗行业已经有不信任的情绪了,如果医院再爆出医闹事件,别管到底是哪方的责任,医院都要承担公关风险,所以很多医院宁愿给钱了事,也不愿走正规的法律途径。

而对有些患者/家属来说,医院除了是个超负荷运转的印钞机,更是一个提款机。哪怕医院无责,患者通过诉讼如果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职业医闹”的出现正是因为闹就有钱拿!

职业医闹甚至鼓动患者家属闹事

三、解决纠纷的途径

许多医疗纠纷并没有走制度化的解决途径,如诉讼和行政调解等,使用暴力伤害医生反而成为主要途径。

同样作为亚洲国家、华人社会,为什么新加坡的医患矛盾和冲突却远没有中国这么激烈?

民众对医生的尊重和信任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前提。

在新加坡,医生是顶尖职业,只有成绩最优秀的的人才能去读医学院,因此,新加坡居民对医生的专业水平是非常信任的,很少有人质疑医生的判断和决策。

新加坡的医生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不用为了工作而对医闹委屈隐忍。

在新加坡一位患者执意要下楼,根据医院规定,这位患者的病情并不能独自下楼,护士试图阻拦,被患者狠狠拧了一把,出现了一些皮肉伤。随后这位患者被保安制服,当晚就在保安的护送下驱逐出医院。新加坡对于伤医事件零容忍。

新加坡治安严格,医闹是没有用的,分分钟就被保安控制住,唯一的方法是诉诸法律。另外,在新加坡医闹要有真凭实据的,2012年一位腰间盘突出患者蔡某将其主治医生告上法庭,经判决,法官认为,倘若不是因为主治医生的手术,蔡某很大可能无法恢复到现在的状态;因此驳回了蔡某的诉讼请求,并判处原告支付两方被告各270,000新币,共540,000新币(总共约合人民币250万元)的巨额法律费用。

化解医疗纠纷也需进行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患之间的互信。首先,公立医院依靠药品销售收入的体制需要改变,否则,医疗服务质量很难改进。其次,公立医院医生的工作负荷应当适度减轻,通过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分流三级医院的部分病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

在新加坡一位医生每周工作40小时,每天只需接待8-12位患者,远比国内医生的工作量要轻松的多,国内任何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都在50小时以上,每天要接待上百位患者。

可其实,新加坡的医生占比和中国是差不多的。之所以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主要在于中国尚未建成良好的分级诊疗制度。

新加坡分为三级诊疗制度,大医院、区域医院和社区诊所,每个社区会配备两三家诊所,由家庭医生看诊;寻常小病都会先去社区诊所,如诊所不能处理,才会将病人推荐到大的诊所、医院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分级诊疗以患者自愿为原则,并未强制患者首诊必须在社区诊所。

新加坡的医疗制度和社会风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