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游记 —— 理想城市

深秋的午夜,从上海出发与前往印尼出差的老婆汇合,日出时分,世界尚未苏醒,我乘坐无人的头班地铁,悄悄地抵达。新加坡与上海同属东八区,如同抵达广州或者香港,这儿的气息一下子把人拉回夏末。

滨海湾公园永远都在夏天

小时候上海宣传“七不规范”,为了寻找典范或假以威慑,媒体常拿新加坡作为素材——洁净而现代化的国际都市,市民享受更舒适的生活,当然也遵循更严格的规范与法令,传说在新加坡若随地乱丢垃圾,违法者将被施以鞭刑。二十年前,国内开放境外游市场,那时妈妈去新马泰旅游,导游也用此话术提醒游客慎行。就这样,新加坡的城市治理比鱼尾狮雕像更为声名远播。

“花园城市”的美誉名不虚传

这座城市的街道、路牌、车站,都历经了岁月,但又因其清爽而平和的气息给人备受呵护的感觉;早期规划的并不宽阔的马路,承载着比上海更高的道路时速,单行道规划合理,公共运输极为便利、迅捷,道路上满是车辆但少有拥堵;港湾水域清洁,早年的污水治理工程卓有成效,地处热带,绿化覆蓋率极高,“花园城市”的美誉名不虚传;公共运输的闪付功能于2019年上线,我们可以用外币信用卡直接支付公交车费,无需购买当地交通卡;经老婆提示,新加坡的Grab网约车也确实拥有更清洁的内饰和更宜人的气味。

双层巴士前排的街景

细节的考究使人行动高效、心绪轻松,处处得心应手,这是新加坡的干练。另一方面,应有尽有的城市参与体验,则赋予市民缤纷的选择,从而获取更大的幸福感。由于英殖民背景与近现代的区位优势,新加坡虽然是新兴国家,却拥有老牌的国际都市地位,这里不仅融合多源文化于现代科技,更懂得探寻、尊重、呈现与传承。

国家美术馆的指引

在艺术科技博物馆的墙面上

新加坡国立美术馆是这个国家文化魅力的标志,也是其在东盟地位的缩影。美术馆由原市政厅与最高法院改建,两座联排于St Andrew’s Rd的老建筑经过改造相互连通,馆藏包含了几乎所有东盟国家的近现代绘画与现代艺术作品。在工作日,这里还成为当地学生艺术课的校外教室,同学们席地而坐、聆听授课。

St Andrew’s Rd的老建筑

在美术馆上课学生

在日间、夜间、河间动物园,在圣淘沙岛的海滩和环球影城,在牛车水、小印度、甘榜格南的寺庙与街铺,在城市各处的博物馆,在滨海湾的花穹与夜间灯光秀,在金沙的屋顶无边泳池(2019年被柯南剧场版作为道具),在环湾的运动休闲步道,市民与游客共度休闲时光。这是初至新加坡的标准版城市打开方式,千篇一律但足够精致,不妨一试。

空中走廊见金沙

金沙无边泳池的夜与日

滨海湾公园的灯光秀

环滨海湾街景

此外,串联起景点的每顿餐食,在新加坡,也值得精心规划,甚至常被旅行者作为“喧宾夺主”的行程主轴。米其林指南2019年推荐了242家新加坡餐厅,菜系几乎覆蓋全球,这一行由于时间有限,只是按图索骥地吃了肉骨茶、海南鸡饭、和辣螃蟹这些网红料理,算是给下次再来留足了味蕾上的期待。新加坡的中国菜细分丰富,单在米其林的推荐餐厅中,就有粤菜、潮州菜、福建菜、上海菜、川菜、新疆菜等多个分支,多家大型连锁餐厅品牌,也早已在国内开店,让游客仿佛回到自己的城市。在这中西合璧、应接不暇的美食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当地早餐——鸡蛋吐司面包和炼乳咖啡。这样的小食常出现在九十年代家里的下午点心中,这些年很少再吃,上海的餐馆也少有。食物真是获取文化认同的最佳途径,虽然不知原委,新加坡却穿越时空存储了我童年时期的味觉记忆。

牛车水市集的网红店

没事,新加坡,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唯一华人人口过半的国家,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有一种稀为贵的亲近。新加坡并不太“外国”,因为世界上除了中国,很少有地方可以畅通无阻用普通话做日常交流,就好像小时候看新加坡电视剧,无论如何你都不会把李铭顺和范文芳扮演的杨过和小龙女当作外国人看。然而,位于马六甲最南侧的现代国家新加坡的诞生,却绝不只是华人的创业与发迹,而是一幕19世纪以来西方殖民、二次世界大战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在马六甲上演的大戏,只是这一幕的最大主角是晚清初民迁居于此的华人。

还记得奇多圈上的鱼尾狮吗?

周六抵达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旅行的第一站正赶上上午的第二轮中文导览。计划中的导览员由于途中自行车爆胎迟到,馆中中文导览的负责人顶替她做了开场白,在一幅落地动画幕布的演绎中,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相继出现在一百年前的市井生活中,这个操著新加坡口音普通话的五十来岁的先生,叙述著往过与当今的巨大变化,为博物馆即将呈现的新加坡历史打下了铺垫。此时,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子匆匆入馆,深呼吸后,这个来自中国江苏的留学生接过先生的工作,开启我们的新加坡历史之旅。

苏丹回教堂

小印度与滨海湾钢琴前的印度裔儿童

这座于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五十周年大庆之际(公元1887年)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的第一件展示文物出人意料,竟是一块被英国人发现的10-14世纪海石,新加坡历史的开端远早已我们的想像。相传一位苏门答腊王子初到此地时发现一只岛上的猛兽,他的仆从告诉他这是狮子,这一荒诞的应答却留下了积极的寓意,新加坡狮城的美名就此定下,存续至今。Singapore来源于马来语词汇Singapura,Singa引自梵语狮子一词,Pura引自梵语城市一词,传说过后数百年,一尊鱼尾狮伫立在滨海湾,成为新加坡的最重要地标。

国家博物馆的第一件展品

狮城

国庆期间,看完一部讲述上海近现代历史的纪录片,上海在鸦片战争后的开埠像极了1819年后的新加坡,上海位于长江出海口,连接着中国南北海路与东西河道的贸易,新加坡则凭借更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串联起西方与东方的海路贸易,他们最初的建设者都是英国人,在漫长的殖民时期,两个港口共同经历鸦片贸易,使用同样的民国教科书,又先后在1937年与1942年被日本人占领,并在1945年光复,两个地方的孩子都玩儿跳房子、踢毽子的游戏,也都经历了鼓励生育与计划生育,在两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新加坡港与上海港先后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真是何其相似,确切地说,二战后经历短暂英国托管,后加入马来西亚,遂又独立的新加坡,始终是上海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老师,走在前面的新加坡为来者树立了信心,而至今仍是城市治理的典范。

新加坡登上英国报纸

吸食鸦片的华人

日剧昭南时期的开始

退出马来西亚

都是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

与互联网时代相比毫不逊色的计划生育文案

在鱼尾狮公园向克拉码头的河边步道上僻静的一处,伫立著邓小平的铜制雕像,在碑文上印有“发展是硬道理。Development is of overriding importance.”,这可能是属于二十世纪后半叶新兴国家的共识。行走间,往来的是佩戴耳机的跑者,是用普通话或英语聊天的行人,是推著YOYO婴儿车的三口之家,伴着岸边老建筑与摩天楼辉映的光影,让人分辨不清,这是在滨海湾,还是在外滩。

邓公铜像

后记:

东南亚,被海洋围绕的漂浮大陆,印尼人曾经指着地图调笑地称新加坡为一个小小的红点,掀不起什么大浪,而如今这个小小的红点星火燎原、无中生有。新兴国家的探访之旅似乎成为我们那一季的主题:在新加坡建国初期孤立无援的时候,站出来帮助他们兴建国防是一个与它们有着相似处境的国家——同样无中生有的以色列。两周之后,我们又踏上前往以色列的旅途,而插播完这篇游记后,我又要切回以色列系列的最后一篇,去完成2019的行程记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