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景观考察-网红背后的景观逻辑

笔者发现网上有很多关于新加坡景观考察的信息,但鲜有其景观背后的底层逻辑分析,笔者通过几次行走新加坡,还是决定写写基于地产景观思维下对于新加坡景观的些许感受和思考。

01

社群的生活方式及运营

笔者曾阅读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这本书是在讨论我们的城市、建筑及规划设计师如何影响户外生活乃至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并呼吁设计师要从设计层面去善待市民和他们珍贵的户外生活。回归到社区,在市场的引领下,当下地产大区景观好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多,有的交付区规划布局与景观构图新颖,成为网红;有的则是场景的体验升级,给全年龄段的使用者以实际的功能感受亦或是景观空间本身营造巧妙,行走其中能感受温馨与舒适。但笔者认为,除了地产倡导的产品本身及服务外,交付区真正的精髓应在于社群的公共生活及运营——景观概念话题、场景布置及空间营造甚至植物搭配的初衷应该都是在于给使用者提供某些生活方式的可能并让社区的公共生活具有生活气息。行走在新加坡,能感受公共绿地、政府主导的公租房项目以及高端私人住宅等对于居民公共空间的高度关注,以促进交往的发生。

[email protected]中通过架起的廊架以为业主提供丰富的交往空间

Tanjong Pagar一处户外草坪配置了可移动休憩座椅,为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在[email protected]的空中廊道中,一处通过地形设计并巧妙布置座椅的场所吸了引大量人气,其中发生著多种活动。

在Orchard Road休憩场所,伞座灵活布置,观看台同时具备交流的功能。02— 使用者思维,以人文本 新加坡是个多雨的国家,所以随处可见的是几十米甚至百米的风雨连廊,公交站台与主要建筑入口之间、小区内外归家道路、人行天桥等都有风雨连廊的设计;同样在新加坡的市政项目及居住住宅中都有着残坡的设计。诸多的细节皆体现了新加坡设计从业者的使用者思维,转化为地产设计语言既是客户思维。在地产景观发展长河中,也经历了思维方式的不断转变,从起初的营销思维主导设计,到近些年开始追求产品的宣传及推广价值与品牌塑造,产品思维逐步凸显,但我们发现,地产人眼中好的产品或所谓的网红产品不一定能被客户所接受。因此,地产景观设计的趋势必然是从客户思维出发,以人为本。

连接地铁口与道路人形斑马线之间的风雨连廊,在新加坡,风雨连廊随处可见。 03— “互利共生” 新加坡是有名的花园城市,足以证明其植物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在新加坡总是会看到大树上面爬满了蕨类等植物,这其实就是植物学上的互利共生关系。再反观新加坡建筑与景观设计之间,我们的视线会不断地被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空中绿化及室内所吸引,其实这就是建筑与景观之间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生关系。对于地产景观而言,生态建筑或者说建筑与景观之间的互利共生会是未来的趋势,比如英国著名设计师“1000 Trees”的空间花园,就打破了建筑与景观的界限。再比如重庆万科森林公园示范区,售楼处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水杉林中,而从售楼处室内向外望去,又是一副赏心悦目的风景画,我想这也是一种互利共生吧!

Parkroyal的垂直绿化与空中花园。

Jewel中的室内绿化,将大自然搬进室内。每层的建筑入口都有绿化包围,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04— 社交与场景创新 我们看新加坡的建筑,现代雕塑感强、表皮的艺术化处理以及打破固有的朝向束缚去争取景观资源,同时也运用了空中连廊、空中花园等形式打破了人们对于以往的社交认知。人们可以在空中跑步并鸟瞰新加坡美景,也可以在空中体验私密花园,体验有趣的儿童游乐设施,突破空间的界限,给社交定义了全新的场景体验感。所以笔者认为交付区的景观设计应注重社交与场景的升级,给客户更好的社交体验才是社区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亲子共同参与的社交场所-雾园儿童体验区。

在政府的共建项目 [email protected]中,其26层是具备跑步功能的空中廊架串联每栋建筑,其50层为各种社交功能集合的空中长廊花园。05— 其他(1)高质量的假草坪运用较为广泛,且效果较佳,无论示范区或是交付大区可尝试。

在高端豪宅嘉御苑的儿童活动区以及Jewel的雾园采用假草坪的设计,效果较佳。(2)在新加坡水景的元素较为普遍,如星耀樟宜的大落幕以及海滨盛景的垂直落幕水景。新加坡为植物丰富的国家,傍晚乌节路连绵不断的鸟鸣,或许配上水声,场所及社交活动融于自然,才是设计师的初衷吧。

(2)新加坡的装置艺术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樟宜机场的“舞动水滴”与时钟,成为来来访者核心记忆点。

发帖时间: 未分类 归档位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