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拥有多重职业与身份的多元生活?在坡坡你是怎样看待斜杆生活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

除了“专一职业“之外,

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现状,

开始找寻“多重职业”的机会。

照片来自SOOGIF

朝九晚五的工作,

虽然能给生活基本的保障,

但副业也可以同时搞起来的呀~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学习更多的技能。

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照片来自KY

把兴趣做成事业,

多元发展,

获得额外的收入和满足感。

毕竟,下班的时候,

时间自己做主嘛~

照片来自SOOGIF

《华汇》

是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筹划,

创办的中文杂志。

本期的“你说我说”将聚焦

“你是怎样看待斜杆生活“的问题,

看看他们的看法,

然后来发表你的观点吧~

本期的“你说我说”话题

现在年轻的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他们宁可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斜杆青年”的名称因此由然而生。

其实,斜杆不分年龄,只要喜欢,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这样的生活。你是怎样看待斜杆生活的,向往吗?在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吗?

还是不想分心,宁可专注于一个专业?

照片来自KY

关于本期“你说我说”的话题,

他们是这样说的:

01

李国梁

正职:导览员其他身份:博客/文史研究员/文物馆策展员/作家/参与电台电视节目制作

“斜杆”生活是我人生的下半场,我原是一名船舶工程师,负责战舰工程与管理。50岁后,想开始从事自己一直感兴趣的文史工作,所以转换人生跑道。

在我还没有辞去繁重的正职时,已开始在工余时间做文史导览工作,然后逐步调整。在从事战舰行业的时候,我已经习惯多重任务(multitasking),也就是同时间处理多样事务,所以“多重角色”对于我来说并不会特别吃力。

我从小就关心本地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对新加坡的影响。放弃工程业务后,我更专注于文史方面的研究,我写博客、也出版有关的书籍,因而接触到不同背景的人。当他们知道我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时,并不吝于分享先辈们的一些事迹与图片,还主动联系我,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

资料多了,可以进行的项目也跟着多元化,例如参与电台电视的文史节目制作等。对于工作角色的转换,我并没有去刻意经营,只是在开放的心态下因缘际会,水到渠成。

现在的自己处在一个“无休”的状态,时间上比较自由,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的项目,人也自然而然“斜杆”起来。酷吗?我不清楚,我只知道生活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在新的跑道上,我可以从一众平凡人中看到不平凡的精神面貌,让我不断去挖掘、整理,为时代留下印记。

02鲁娅男正职:国大医院临床试验协调员其他身份:水晶石实体店与网络商家坦白说,之前我还不知道有“斜杆青年”这个词儿,当初也没有刻意从事多种职业。我是因为实在不喜欢医院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所以希望经营自己感兴趣的水晶生意。一开始,我花了满多时间在我的副业上,每日放工后在到店里帮忙,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希望能把生意稳定后,辞掉医院的工作。只不过,我后来从研究生转为协调员,职务上的改变让我重新喜欢上医院工作,加上水晶店的生意也不错,一直有稳定的客源,便想两者平行发展,有点无心插柳的意味。 两个事业同时发展的好处是,正职让我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让副业慢慢去扩大顾客群,有一个比较舒服的缓冲区。水晶石生意虽然还不算很赚钱,但业绩至少让我愿意撑下去。 现在的自媒体发展得火红,让我解决了人手上的问题,基本上我都是与一些网红主播合作,由我提供资料让她们为我介绍产品。也许是我在医院已经惯与群体合作,所以自己的事业也是以联络与协调的方式去经营。同时,因为让其他人来分担我的工作,触角可以伸得更远更广。 我接下来或许会考虑去试试房地产代理,乘年轻就多学学。在我看来,“斜杆”生活已经渐渐成为主流了,不算酷啦,人若还停留在“单杆”,反而成了小众了。

03徐磊正职:建筑工程师其他身份:餐馆老板/马拉松赛者酷?这和酷没关系,而是在于融入不同领域,在体现自己能力的同时,学习更多技能,让自己有价值感,从中获得满足。其实,随着接触面越广,我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原来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要活出一个多元化的人生,时间管理很重要,尤其要懂得抓住重点。不要做A的事情想着B,做B的事情又想着A。我把一天分为几个时段,上班时专注于工作,下班后才策划其他的活动,做义工时我全情投入;跑步时我亦全力以赴。工作虽然多元,但心是专注的。 有时候不同的活动也可以互补,例如我在自己的餐馆接待朋友,可以一面经营业务一面跟朋友聚聚,更解决我时间不够的矛盾;又例如,当我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时,可以借助做义工或跑步去舒缓压力,暂时将自己与工作隔离,反而看得更通透。 我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没事做的时候嘛,就主动找事情来做,而且要做得好,做得持久,不会只是五分钟热度。我也没有因此赚很多钱,但活得精彩,可能这就是一种推动力吧! 我该怎样定位目前的自己?我觉得还在学习中,还在打工,并非事业有成,除非有一天,我在多元化的某个领域站稳脚步,才可能体会到酷吧!

04张莉莉正职:从事香薰生意其他身份:撰稿人/手作达人/贸易公司董事

最近几年最火红的一个词非【斜杠事业】莫属——除了正职以外的副业收入,都算是斜杠事业。我身边的朋友几乎都在斜杠事业里勇往直前,例如兼任制片人的正职记者、兼任摄影师的餐馆老板、兼任翻译员的新媒体人等等。

一直以来,我的正职身份一直都在变换。几年前从新媒体营运总监这一职位辞职后,便成为全职妈妈。后来在兼顾家庭的情况下开设自己的香薰品牌、设立公司。乍看起来,我自己也有点分不清哪一份是我的正职,哪一份是我的斜杠事业,但是这么久以来“自由撰稿人”身份并没改变——这大概跟我真的爱写作有关,很享受被品牌公司或新媒体催稿的感觉。

其实,当你可以把兴趣做成事业,那就不会感到压力而是乐趣。很小我就喜欢买香水、做手作,到今天可以把香薰融入在自己原创设计的香薰蜡烛或其他产品里,而且很多顾客也欣赏这份创意和创作,这对于我来说便是一份享受。目前我还攻读ISIPCA的调香师课程,这也是我新的事业起点,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正职还是斜杠事业,只有专注和专业才会更享受。

虽然每天很忙,但我都会把时间分一半以上给我的家庭、我的孩子。陪伴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也是我视之为全职而且感到乐趣的“工作”。而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更好处理事情,这应该是我会偶尔感觉到“压力”的事了。

无论你的斜杠事业是什么,把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趣更自在,就是一门成功的事业。

05郑超正职:产业管理员其他身份:原创歌手/主持人/演员

压力当然是有的!我怕时间不够用,太忙而身体负荷不来,辜负大家的期望,这些都是无形的压力啊。但能够多方尝试、多元发展,获得大家的肯定,这才是最大的成就感。

多种身份并不意味着多重收入,有时反而是多重支出。正职的收入都用来做音乐,主持或演出,有时还得自己贴钱出车马费。而且做音乐真的很烧钱!虽然歌曲全都是自己创作,已省下版权费,但是找人编曲,录音和混音等后期制作,是最烧钱的。

你或许会问,哪来的时间和钱?有心,自然就会挤出时间。例如灵感一来,我就马上用手机将片段的旋律音符和歌词录下来。在空余时间,再把灵感整理成完整歌曲。钱,就真的只能靠自己规划好咯。

目前,我还处在创作初期,音乐作品主要分享给朋友,吸取意见后再改进,等作品成熟再推出单曲分享给大家。另外,我也希望能通过歌曲传播环保和行善的理念。之后会推广一个环保慈善领歌曲的活动:将一些独占歌曲或不同混音版本的歌曲连结发给留言或电邮证明自己支持环保(例如用自己杯买咖啡奶茶)或慈善(捐钱给慈善机构)的朋友。明年,我会自费发个人专辑,发到各大音乐平台上,希望这个目标可以达成。

累不?做那么多事,真心累…但是累并快乐着,且收获满满。如果让机会跑掉,才是最后悔的事吧。希望自己能更努力,同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祝大家都能斜杆成长,取得成功!

快来留言吧~

对于“你是怎样看待斜杆生活”的问题,

你有什么

独到的经验和见解?

在留言区写下你的观点,

《华汇》将选择

其中代表性言论发表在杂志上。

另外,您也会收到

一本您的留言被发表的杂志。

撰稿人:小帅哥

Do something amazing

推荐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