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输的家长们给新加坡的孩子们带来了多少压力

新加坡在帮助学生降低对失败的恐惧方面,还能做得更好。她说年轻一代如果无法克服对失败的恐惧,就不能顺应变化调整心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2019年底公布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显示,超过七成的新加坡学生对失败有显著的担忧。

新加坡国会议员林珊珊提出休会动议时就如何帮助学生降低对失败的恐惧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希望当局考虑让考生能私下查看会考成绩,免去在学校领成绩单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倍感压力。

林珊珊说:“当我们害怕失败时,就倾向于比较保守做法,不愿意做新的尝试,开拓新领域。对失败的恐惧将遏制个人发展,创意和创新,这些对我国年轻一代来说都是重要资本,帮助他们应对充满希望但也具挑战性的未来。”

教育部高级政务次长费绍尔副教授也表示,教育部将同家长和教师携手培育下一代,确保他们具备韧性,并做好准备应对未来挑战。

怕输-教育支出高达11亿新币

国内大大小小的补习班随处可见,我想大多数孩子都有补习的经历。那么在新加坡呢?其实这里的中小学生和我们一样,补习课、提高班样样不缺。

新加坡的人是出了名的怕输,为了孩子不输在线上,各种各样补习班也就见怪不怪了。

曾经有一项关于新加坡家庭支出的调查,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

新加坡家庭花在补习班的费用有11亿新币。

120万家庭的孩子需要去补习中心学习,这个数字占新加坡家庭数量的90%。

新加坡介于13-19岁的孩子中,85%小孩每周要课外补习4小时以上。

如此重压下的新加坡小孩,由于长期用眼,近视率高达80%。另外,新加坡76%的学生应考时会感到焦虑,高于平均的55%。

放眼全球,中国孩子的补习率为93%位列第一,而新加坡也有82%的家长为孩子补习,全球第6。

家长怎么说

根据新加坡媒体展开的调查显示,新加坡52%的中小学生有补习。超过七成学生补习的科目是数学。

调查也发现,小一到小三学生当中,约三成补习至少两个科目。而一户家庭平均每月在每一名孩子身上花360多新币的补习费。

受访的家长表示:

比我想像中来得低,我觉得是70%的小朋友都会去上补习班。以前我是没有去补习的,所以我的小孩我不觉得需要去补习,而不需要为了跟风而去跟风。

另一位表示:

我的小女儿,这边补、那边补,补到她的孩子自己的压力太大了。

新加坡受访校长认为,大部分学生其实不需要补习,但许多家长可能因为没时间陪孩子温习,所以在能力范围内帮孩子找补习的老师,但这反而给这些学生多一层负担。

由于孩子学习的时间过长,这就导致新加坡大约有80%20岁以下人群患有近视,新加坡7岁孩子中有10%患有近视,到12岁时这个数据上升到60%。

压力-孩子们的焦虑来自哪里

很多时候,父母都会与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孩子明明有心事,但是却不会和自己分享。特别是对于承受了很大的学习压力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会把事情埋在心里。

压力源也有可能不全在学习方面

学习上的重担通常是孩子的压力源,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压力源,有些时候,来自同学和家人的压力也有可能会成为压力源。

这也就需要父母具备更加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并且尽可能多的了解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生活是怎样的。

对于与学校有关的问题,父母要多和老师联系,他们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孩子在社交场合或小组工作中的表现的信息。特别是与学校朋友的关系,而与学校朋友之间的不愉快也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压力。

对于学校以外的压力,通常是来自父母,他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施加超过孩子能够承受的压力,这就需要父母时刻去反思自己的言行,看是否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

无意间成为了“直升机父母”

什么是“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个新词语。将某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称为 “直升机父母”——— 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

父母不能够成为“直升机父母”,也就是过度保护孩子那一类父母。

根据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父母过度介入教养方式,长久下来弊多于利,“直升机父母”教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出现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成为所谓的顺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经常聚焦事物不好的那一面。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Ryan Hong尤其强调:

父母的要求过高,可能导致孩子日后经常自我苛责,常为小错耿耿于怀,总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学会放手并不容易,因为很多父母都担心失败会严重地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但是,如果父母不给孩子足够的机会来制定解决方案,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建立自信心,那么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学业上的压力,有时候并不一定需要父母去帮助孩子解决,而是 应该适当支持,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处理压力,学会克服失败。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有益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

在解决孩子的压力这个问题上,有时候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沟通和理解。当孩子们到了青少年时,必须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隐私。父母必须接受并理解他们不一定要了解他们孩子的一切,同时继续表现出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不过就算是专门研究心理方面的专家,也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那么这里有一些来自新加坡的建议,或许对父母帮助孩子缓解压力有一些帮助。

平衡-追求优质的同时解压

说到优质教育,许多家长第一个念头可能是进入学校特设的资优班进行学习。

对此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NIE)的Irena Kit博士也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帮助父母减少他们对孩子施加的压力,这里小新君加以整理与各位分享:

追求主动探索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感到无聊,也很容易遇到挫折浇熄他们学习的热情。新加坡父母平常在陪孩子学习、进行家庭活动的同时,更多观察学习的过程、方式,而非学习的结果。

为孩子规划了个人的学习计划,没有无止境的习题,而是用有趣的方式挑战各式各样的题目,保持学习的兴趣。

如果觉得很简单,就再往前进一些,直到找到感兴趣的目标,并且能够持续主动探索的程度为止。

建立孩子的信心很重要,学龄前的教育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我们希望孩子不只是聪明,还能够有韧性。

活用知识比懂得多少重要

当今世代,有一件事再确定不过,未来你知道多少并不是重点,Google什么都知道。

你需要倚靠的是你如何利用你的知识。

1970年代后,新加坡的经济快速转型,人们的工作也由低薪、劳力密集的蓝领阶级转向高科技白领阶级。

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教育方法也必须有所转变。在新加坡进行教育改革时,他们想着这些孩子未来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目标转为打造世界级的教育水准:

从传统背诵式填鸭

转向鼓励每个孩子发挥创意

新加坡父母选择的教育方式更关注未来,如何应用所学、发挥创意远比很会考试、取得好成绩来的重要。

避免比较

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不仅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更多压力,也不实用。

不要受到其他父母或孩子表现的压力或影响,父母无法控制其他人的表现,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支持你的孩子。

这种方法适用于“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现象上,别人家的小孩或许是真的优秀,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和自己家小孩的教育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而为了摆脱这种比较,家长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努力上,这样家长也就能更加了解孩子的辛勤与进步。

承认努力,庆祝成功

很多父母都对分数有着异常严格的要求,任何低于A的等级都被视为失败。这是因为不切实际的期望,任何低于完美分数的东西都是不受欢迎的或差的。

即使父母不传达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孩子们也可以接受父母的负面情绪,这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因为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他们不仅感到难过,而且还因为使父母失望而感到内疚。

但这是不对,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他们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家长们不应该忽视这些努力,而应该承认这些并鼓励他们。

题外话:根据孩子的需求选择学校!

在很多的亚洲社会里,父母都是强势的,掌控著孩子生活的存在,在学习上,还会不顾孩子意愿和能力。然而,家长们一厢情愿的选择或许并不适合孩子。还很有可能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因此,家长应该学会和孩子沟通交流,依据孩子的自身需求以及兴趣来帮助孩子选择学校,而不是自己手握主导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