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新加坡反殖运动高峰期历史大事件一瞥

Tak Kenal Maka Tak Cinta!

在殖民地政府的官方历史里,20世纪50-60年代是个充满暴乱的动荡时代。其实,那正是新加坡反殖运动的高峰期,全民奋勇投入反对殖民主义的浪潮,场面可歌可泣,本文简单介绍几件大事。

华校学生在反殖运动中的作用

这里先简述战后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政治环境。当1948年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生效及马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后,新马的政局起了根本变化。一方面,政府到处抓人,白色恐怖弥漫社会;另一方面,人民生活窘迫,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民不聊生。 与此同时,英国殖民地政府为了强化政权,逐步推行遏制民族教育特别是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

1951年政府举办初中三会考,想通过考试淘汰学生,减少升上华校高中的学生数目,以限制华校的发展。那一年的会考,遭到华校学生抵制,当局为此开除百余名学生,其中包括林清祥和方水双。 1953年新加坡发生数宗奸杀案,这是殖民地统治者为了麻痹人民、纵容黄色文化四处泛滥造成的恶果。有正义感的受华文教育青年和工友、华校中学生以及妇女团体,于是发起反对黄色文化运动,多种健康艺术活动应时而生,文艺刊物也如雨后春笋般面世,其中以《人间》、《耕耘》和《荒地》等最受欢迎。与此同时,多所华校学生也联合成立“华文中学毕业班同学艺术研究会”(简称“艺研会”),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文艺活动。

1954年3月17日,英殖民政府公布“民众服役法令”,凡年龄在18至20岁男性包括学生,都得前往登记民众服役,4月5日开始,5月12日截止。如果学生不按规定登记,着令退学,并受刑法处分。

为了保有读书求学的基本权利,全岛华校生包括女校同学,开展签名运动要求免役。新加坡代总督顾德,同意在5月13日下午3时接见八名中正中学的学生代表。下午2时半,近千名华校中学生齐集克里门梭路皇家山公园,他们秩序井然地静候学生代表的佳音。可是,下午2时55分,突然有三辆镇暴车开到,百余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列队走向学生队伍,欧籍警官下令学生两分钟内解散。就在双方对话时,警察却突然冲向学生队伍,并挥起警棍驱散学生,造成数十名学生头破血流,他们还抓走40多名学生。

第二天,各大报章详细报道学生流血事件经过,并刊登多张学生被暴力对付的相片,社会反应强烈,全新各大社团和市民纷纷谴责警方的暴力行为。中华总商会也参与斡旋,协助学生申请缓役。马来亚大学学生会、泛马学生联合会和国际学生联合会等学生组织,也声援学生的诉求,向殖民地当局抗议,要求公开调查流血事件。

当局却无视社会的声音,也无意缓和学潮,宣布华校提前放假。5月22日,近千名同学集合中正中学总校开会,要求学校解释为何提前放假。 6月2日,又有近千名学生在华侨中学集中,并决定留宿学校,等候申请缓役的消息。学生住校,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都支持,除了慰问还送来食物和日常用品。两周后,学生看不到申请缓役的希望,于15日召开同学大会,决定绝食48小时促使当局接受请求。17日李光前率董教代表慰问学生,保证协助适龄当兵的学生在登记后缓役,并宣布学校于6月28日开学。21日同学开会,同意24日解散回家。

513事件突破了紧急法令以来所制造的白色恐怖,既震撼整个新马社会,也唤起民族的觉醒、加速反殖运动的发展。

学潮中有7名学生被控上法庭,并被定罪。这时,恰好女皇律师毕里特(D.N. Pritt)为马大社会主义俱乐部的《华惹》案辩护并取得胜诉,学生便找毕里特和李光耀协助上诉。

1954年10月9日,华校学生设茶会欢迎毕里特律师时,还正式提议组织“华校中学生联合会”(简称中学联)。10月中旬,中学联筹委会聘请李光耀和陈维忠为法律顾问,并向当局申请注册。不过,当局多次拒绝。

1955年3月30日,为支持中学联申请注册,全新华校中学总罢课一天。后来,当局原则上同意中学联注册,但规定章程须明文规定:“本会不得直接或间接参加政治活动及工会工潮活动”。 10月6日中学联获准注册。10月30日,上万华校中学生欢聚在快乐世界体育馆庆贺中学联成立。

1956年9月24日,林有福政府宣布封闭中学联,同学发起在华中和中正总校集中抗议。政府在10月24日发出最后通牒,指令学生立即解散。学生不遵从,政府出动军警进入校园清场,引发骚乱并蔓延至市区。26日,林有福政府宣布宵禁,暴动延续数日,造成十余人死亡和百余人受伤。林有福政府拘捕数百人,包括立法议员林清祥和多名工运和学生领袖。

虽然中学联的历史只有短暂一年,但已形成的组织细胞,顽强活跃,为日后的学生运动和反殖运动提供不少领袖人才。

50年代的学运基本上是一场维护华教的运动,513事件则还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含义,是人民争取政治自由与社会正义斗争过程中的一个转捩点。

异军突起的人民行动党

二战后在世界各地掀起的反殖反帝浪潮,在马来亚和新加坡也像燎原之火般蔓延燃烧。宗主国英国迫于国内外形势,同意马来亚在1955年举行首届联合邦立法议会选举,新加坡也获准同年举行林德宪制立法议会选举。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刺激了新加坡本土政治活动的迅速发展,人民行动党在1954年11月21日成立。

人民行动党的14名发起人是:李光耀、杜进才、拉惹勒南、方水双、蒂凡那、哥文达三美、伊斯迈拉欣、曾超卓、李玉成、陈维经、陈维忠、卡鲁比亚、莫达法拉迪和沙末伊斯迈。

1954年11月21日,人民行动党在维多利亚纪念堂举行成立大会。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人民行动党是由两股不同的政治势力组成的政治联盟。人民行动党在创党时,是以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为导向。它在当时的政治群体中,也标榜激进的社会改革意识,积极参与反殖运动,在政党群中属左翼政党。

从人民行动党的命名,可以看出它的组成主要是两个群体:人民一词有鲜明的时代感,代表的是受华文教育的社会底层,包括工人、农民和小市民,奋斗目标是赶走英国势力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以林清祥和方水双等工会领袖为首;行动一词则源自当时由吴庆瑞与贝恩领导的本地高级公务员组成的一个共同利益组织——联合行动委员会,捍卫的是本地受英文教育的中产阶级的利益,奋斗目标是从殖民地政府手中夺回管理权,以李光耀、杜进才和拉惹勒南为领袖。

工友处境几经波折

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目标的政治组织,行动党获得华校生和工人运动的拥护,成立后参与几次选举都有杰出表现。 1955年4月2日,行动党在林德宪制立法议会选举里派出的四名候选人:李光耀、林清祥和吴秋泉都中选,只有蒂凡那落选。 1957年12月21日,行动党派出14名候选人参加市议会选举,13人中选,是议席最多的政党,王永元和王邦文担任正副市长。

1959年5月30日,行动党派出51名候选人角逐自治邦立法议会的全部议席,43人中选,顺利组成第一届自治政府,李光耀担任总理。 福利巴士工潮标志着新加坡工人运动的成长,并与学生汇合而发展为新加坡反殖运动的强大主力军。

二战后的四五十年代,广大的新加坡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失业率高,多数人住在没有水电供应的亚答屋,卫生、医疗、教育和交通设施严重匮乏和落后。此外,殖民政府对华社与受华文教育者的不平等对待,官僚和私会党的鱼肉百姓,都是造成社会紧张和积极求变的因素。巴士工友也属于社会底层,常遭公司老板的苛刻压榨。

1955年2月,由方水双领导的新加坡巴士工友联合会(简称巴联),成功取得福利巴士300名工友中250名的支持,成立巴联支部。福利巴士公司为了拒绝巴联参与涉及工友福利的谈判,立即开除两名作为巴联代表的工友,并为没参加巴联的50名工友另外组织福利巴士职工会。与此同时,福利巴士公司为了对抗巴联,也拉拢一些私会党徒组成临时工队伍,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工业行动。

不久,公司没按协议内容给予部分工友应得的工作待遇,便引发第二轮劳资纠纷。

4月22日,巴联依照紧急法令条文,向资方发出采取工业行动的14天通知。24日,福利巴士公司的回应是将250名巴联工友全体解雇,改由临时工接替职务。巴联号召工友立即采取工业行动,在亚历山大路的车厂门口,设立罢工工友纠察封锁线,阻止巴士由临时工驾出车厂。

4月25至27日三天的清晨,资方分别召来警察与镇暴警察强行驱散围堵的罢工工友,为出厂的巴士开路。

这时,刚于4月2日在林德宪法下举行的立法院选举上台执政的首席部长马绍尔宣布,政府有必要干预福利巴士工潮,因此组织一个委员会调解纠纷。他也在五一劳动节大会上指出,工友有罢工的权利。 五一过后,马绍尔与李光耀、方水双、林清祥等人一起商讨和平解决福利巴士工潮的方案。李光耀是巴联法律顾问,方水双是巴联总务,林清祥是受薪秘书。

李光耀要工友复工

5月5日,调查委员会认为资方应该重新聘用解雇的员工,并给予有关员工赔偿,巴士川行路线应平等分配给巴联和资方扶持的福利巴士职工会的雇员。当时李光耀以辞去工会法律顾问为要胁,迫使罢工工人接受资方条件,立即结束工业行动。

5月6日,资方得到劳工部长林有福和警方的支持,在安排罢工司机复职时,资方要每一位重返岗位的工友填写一份聘用表格,将他们当成新员工。工人对这别有用心的安排极为不满,巴联工友也认为公司有意把残旧的巴士分配给他们驾驶,很不公平。劳资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轮罢工开始。

5月10日,警方在车厂四周布满便衣警探加强监视,流动镇暴警车改用强力水柱射击包括60名罢工工友的人群。冲突中19人受伤,8人受重伤。

5月11日,林清祥在奎因街的工会总部和十七个工会的代表开会,抗议警方以暴力对付合法工业行动,并给予资方最后通牒,在48小时期限内合理解决工潮,否则,巴联与各业工厂商店工友联合会,将于5月13日开展两天大罢工。

华校中学生这时也陆续前往福利巴士车厂慰问罢工工友,工潮也吸引了许多有正义感的群众前来声援。警方的暴力不但平息不了劳资纠纷,还吸引了更多人同情罢工行动,越来越多公众集聚在亚历山大路一带。

至此,职工运动和华校学生运动,在相互扶持下,已汇合为一股强大的反殖民地政府力量。

1955年福利工潮期间,殖民政府下令关闭华侨中学和中正总、分校,学生分别在两校驻扎抗议。首席部长马绍尔下令成立各党派调查委员会, 同时立即准许两校复课,消息传开,数千名学生集合在华中大操场举行胜利游行。(黄金英珍藏)

暴动蔓延全岛

5月12日上午,镇暴警察再次以冲锋阵势和强力水笔驱散支持罢工的人群,许多民众受伤,社会哗然。当日下午行驶中的福利巴士全部停驶,20辆载着中正、华中与南侨女中学生的罗厘相继抵达福利巴士车厂。警方这时也在福利巴士车厂外加强包围圈。晚上7时,他们增派60名辜加雇佣兵助阵,发射催泪弹驱散人群,人群则以摧毁交通灯与焚烧汽车泄愤。警方宣布宵禁,暴动蔓延全岛,隔日清晨才平息。 这项工潮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8人受重伤。5月13日,政府还下令关闭中正总校、中正分校和华侨中学。同日,全市巴士工友罢工。

5月14日,马绍尔宣布福利巴士工潮达成协议,资方成立的福利巴士职工会解散,员工可自由加入工会,所有被解雇员工复职。三天后,新加坡局势恢复正常。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