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气机到有盖走道

自2008年开始,新加坡政府每隔五年推出陆路交通发展总蓝图,给陆路交通长远规划制定新概念、新策略,并逐渐改变国人出行的习惯,以赶上新时代的步伐。

陆路交通管理局耗资3亿元,在全岛经过四年工程,增建了全长200公里的有盖走道,几天前大功告成,可以说是第二个五年总蓝图的成果验收。陆交局是在2013年总蓝图中推出“畅行乘车计划”(Walk2Ride Programme),以有盖走道衔接地铁、轻轨以及巴士站等,既方便乘客步行乘搭公共运输,又能传播“步行有益身心”的公共教育。本星期三陆交局在竹脚中心旁举行了200公里有盖走道的完工仪式,李显龙总理亲临主持以示隆重。

从过去几天坊间的反应来看,有盖走道工程没能引起多大的反响。这也难怪,有盖走道不像一个宏伟建筑、一个新型公园那么吸眼球。在第二个陆路交通总蓝图推出之前,有盖走道本已是各组屋区的公共设施,陆交局显然是看到了有盖走道在规划新型公共运输中的战略意义,而将之纳入总蓝图中。

交通部日前为明年推出的第三个五年陆路交通总蓝图启动公共咨询活动,以集思广益,未来交通更加鼓励“走骑搭”的出行方式(Walk Cycle Ride)。从“畅行乘车”到“走骑搭”,官方的口号庄重有余,趣味不足,其实,民间早有人自嘲为“宝马牌”(“BMW”,Bus MRT Walk),这已是不少人的出行选择。不管是什么口号标签,鼓励走路是主题中的主题。

走路、骑脚踏车、搭巴士(或乘地铁)若是在未来要成为一个典型新加坡人的“出门三件事”,则当局围绕着“三件事”的“八大策略”中,重新设计街道,规划更多步行、骑车和巴士专用车道,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要鼓励人们骑脚踏车,最重要的是提高公路上的骑车安全,这一点更需要当局发挥创意。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最近在北京的“2018年新加坡中国高层论坛”上,对中国的城市规划作了相当直率的批评。有鉴于中国很多地方争相打造智慧城市,大力发展新能源车、无人车,他说,做电动汽车或无人车是科技问题,而“在规划方案里面减少汽车的使用,这是更重要的”。他强调:“城市交通规划首先要以公交为主,公交做得好,道路不堵塞,汽车能耗才会减少。”把公交这一块做好,鼓励人们减少用车,多走路,这是新加坡行之多年的政策,但新加坡有自己的障碍,天气炎热不利于步行和骑车。

在新加坡的语境中,公交策略已包括为人们的出行创造友善的步行环境。“天时”是新加坡的短板,也是长处,就因为我们不在台风区域内,全岛建设有盖走道才是实际的策略,否则,台风一来,有盖都变无盖。

近日,特强台风“山竹”,席卷中国东南部、香港、台湾、澳门和菲律宾,这些地方所遭受的破坏惊人。新加坡特色的有盖走道作用仅在于遮阳挡雨,不是台风区内的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中的应有之义。菲律宾的受灾情况更暴露出其贫穷落后加重受灾程度,全国多处山体滑坡,造成严重人命伤亡,就因为穷人选择在危险山坡上搭建贫民窟。

新加坡用在有盖走道工程上的3亿元不是小数目,这笔钱在世界其他城市肯定有更符合他们需要的用处,当他们的巴士车站很多还是无盖的时候,有盖走道是奢侈品。

新加坡有盖走道一般是连接距离地铁站400米内、离轻轨站和巴士转换站200米内的组屋、学校、医疗设施、休闲与商业中心等。国人因公共空间素质的改善而乐意多走路,长远而言,新加坡人便有望跟日本人一样成为爱步行的民族。

有盖走道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舒适感,让我想起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多年前曾谈到冷气机对新加坡的重要性。美国《新观点季刊》(New Perspectives Quaterly)2009/2010一期中刊出一篇它与李光耀所作的专访。作者问李光耀新加坡的成功具有哪些秘诀,李光耀强调各种族的互相容忍。作者再追问是否还有其他成功要素,他接下来的答复出人意表。他说,“是冷气机的发明”,这项伟大发明改变了文明的本质,使到热带国家也可以求取进步。

他说,没有冷气设备,你只能在天未亮或是天色暗下来的时候工作。他说:“当我成为总理时,第一件事就是在我和其他文官办公的大楼装上了冷气机,这是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一把钥匙。”后来,新加坡一位学者契连乔治借用李光耀的话,给新加坡套上“冷气化国度”(Singapore the air-conditioned nation)之称,并批评新加坡政府的治国手法是“comfort and control”(舒适与控制)。

冷气机之说可以引出不同的解读,西方也有论者以这个例子说明,李光耀治理国家的成功因素便在于他连细节也不会放过。

从冷气机到有盖走道,体现了政府改善国民生活素质、加强国土安全的一脉相承的思路。有盖走道很形象化地概括政府给人民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的治国哲学,而配备精良、高科技化的武装部队,则为国土安全提供了坚强的“盖”。在舒适与安全的保障下,新加坡是否会培养出经不起日晒雨淋的新一代,这又是另一个议题。

出于好奇,我上网查看哪个城市拥有世界最长的有盖走道,没找著。新加坡不乏世界之最的键力士纪录,在1986年开幕的威信史丹福酒店(现称瑞士史丹福酒店,Swissotel The Stamford)曾经一度是世界上最高酒店。新加坡华乐团在2014年6月28日主办的本地历来最大型的华乐演出“全民共乐2014”,一口气创下两项健力士纪录:由3000多名乐手组成的世界最大华乐团,以及由4000多人组成的世界华族鼓乐团。

超过200公里长的有盖走道如果是一条向北的连续路线,我们可以一路走到马六甲了。“申健”(申报健力士纪录)的事,值得当局考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