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在新加坡睡觉画画的地方,怎么突然不见了?

2018年6月18日,随着挖土机推倒工作的进行,曾经中国绘画艺术家——徐悲鸿大师在新加坡的居所及画室“江夏堂”被夷为平地!

(图:赵峰)

江夏,是大部分海内外黄姓华人公认的总郡望和发祥地,故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因此江夏堂是流传最广的黄姓堂号。

新加坡的南洋江夏堂最初在1922年,由黄培松、黄济舟、黄有渊等24个同宗前辈倡议修建,并在1924年修建而成。1923年黄培松侄子黄曼士下南洋,其后便居住于江夏堂,并在徐悲鸿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其摆脱困境,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徐悲鸿在南洋的时光,都是住在江夏堂。就在这里,徐悲鸿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画作,比如《珍妮小姐画像》、《奔马(题第二次长沙会战)》、《汤姆斯总督像》等。这些画像也带上了江夏堂的印记。

《珍妮小姐画像》

《奔马(题第二次长沙会战)》

最初的江夏堂并非建在芽笼路,而是位于黄济舟宅内楼下。经过多次迁址,通过举办会议,最终于1950年在芽笼路35巷设立新加坡南洋黄氏总会。

此后江夏堂发挥的不再是住宅作用,而是在其内供奉始祖云公、春申公、峭山公等神位,更是起到促进黄氏宗亲内部关系、保存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主要作用。

当时总会下的团体成员有:潮州江夏堂、琼崖黄氏公会、客属黄氏公会、江夏平心阁、广东黄氏宗亲会、江夏公所、黄氏炽昌联谊社、南安罗溪黄氏公会、台山黄家馆等。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宗亲集团了。

在1976年,总会庆祝成立25周年时,更是在时任会长黄种行号召下,南洋黄氏总会筹得数十万元基金,用于慈善福利及资助学金。

(图:赵峰)

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关于南洋黄氏总会的记录,越来越少……

可能由于维护历史建筑的花费太多难以承担,抑或是现代社会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维护宗亲情谊,黄氏总会在日益下滑。在2014年,新加坡黄氏总会曾试图重新发展,希望成为小型精品物业,但不见后续。

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的著名历史学家杨斌也曾在一年半前寻访江夏堂,希望有识之士、有力之人能够将其保存,然而未果。

据说,徐悲鸿的孙子夫妇、女儿女婿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在本地收藏家陈大金的陪同下,各自最后一次拜访了江夏堂,表达了对江夏堂的敬仰,以及对房子即将拆除深表遗憾。

“江夏堂是当年徐悲鸿七次经过、流寓南洋必访和曾经居住的地方。江夏堂的拆毁,或可看作是一个标志性的落幕,清末以来二战之前华人在南洋建立的社会就此终结,传统的华人华侨社会一去不复返了!”杨斌如是说。

现如今,旧人已逝,社会在向前奔跑,这些古老的建筑也会不断被拆除。但是江夏堂身上被赋予的家族意义,和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却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不见,反而会愈发深刻地刻画在人们的心里。

(图:赵峰)

新加坡眼,带你看新加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kanxinjiapo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