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读新加坡政府/国际中学优势多

在新加坡读初高中的优势在于:一方面由于沿袭英联邦的教育,新加坡有着领先国际的教学水平,2015年,新加坡在经合组织发表的最新教育素质全球排名中名列榜首;另一方面由于继承华人的传统,学术要求严谨且管理严格,再加上与中国便捷的交通距离、安全的生活环境、低廉的学费和陪读政策等优势,新加坡中学备受中国家长青睐(2016年,新加坡连续第17年成为全球头号宜居城市)。

“新加坡宗乡总会主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移二代的新加坡故事”,记者访问两位主讲者——从事商业咨询的杜英豪,以及即将迈出大学校园的陈誉诚,同时找来他们的父母一起分享融入本地社会的过程,以及对新加坡的情感点滴。

24岁的陈誉诚毕业于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主修金融与市场;父亲陈文平(52岁)是公司董事总经理,同时也是新加坡九龙会会长。

33岁的杜英豪从事商业咨询,母亲李世英(58岁)是退休人士,父亲是新加坡天府会会长杜志强。

教育:求学道路选择多

问:你们的孩子从小在新加坡接受教育,对教育制度有何看法?

陈文平:1990年,我单独从香港来到新加坡打天下,只有香港中学文凭。我娶了新加坡太太,落地生根,1993年成为公民。1997年从船务业转入房地产业,创造事业另一高峰。

香港学校规模较小,新加坡一些小学或中学设备齐全,有运动场或泳池等,香港中上层家庭,经济能力稍好的,都选择让孩子进入国际学校求学,不想让他们读传统学校。

陈誉诚:我在新加坡出世,接受教育,新加坡的求学道路选择较多,O水准会考后,可以选择初院、理工学院,公立和私立大学都可选择。香港较好的几所大学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学生相对比新加坡更用功。香港也不像新加坡,强制选择课外活动。

李世英:我们全家于1991年从中国四川成都移民到新加坡,先生在中国是政府官员,我在妇联工作。当时,新加坡家禽业的四个老板到四川视察业务,我先生以经贸委官员的身份负责接待工作。他们很赏识我先生,我们就这样举家移民到新加坡,先生受聘担任杀鸡厂厂长。

我们在中国衣食无忧,可以发号施令,使唤很多人,但是想想孩子长大后可能只是重复我们的脚印,没有太大的突破。到新加坡能学双语,跟世界接轨,孩子长大后眼界跟我们不同。我们希望儿子能完成我们的愿望,传统家庭总希望下一代过得更好。

那时,一份薪水不够生活,我也得出外打工,从事化妆品销售工作。儿子小六会考时,我向老板要求两个月假期,对方不肯,我干脆辞职,专心当陪读妈妈,孩子的学业放在第一位。

杜英豪:我八岁来新,从完全不懂英文学起,刚开始英文考九分,数学考21分。第一年,学校上完课,回家补习,用功读书,半年后跟上学习步伐。小四分流到快捷班,后来到华侨中学和莱佛士初院读书,那是一段难忘的学习过程。之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修读政治学,毕业后有机会被选送到加拿大国会实习,在国务卿办公室担任秘书工作。加拿大的“亚洲移民潮”始于1992年,到1997年前以香港人为主,之后则以中国大陆移民为主,很多拥有投票权,开始对加拿大政治产生影响。加拿大的新移民融入问题与新加坡相似。

美国和加拿大的发展不错,但是吸取经验后,我决定回到新加坡,这里有我长期发展的计划。当然,也想念自己的家。2009年回新,加入本地的私募基金工作,两年后才到父亲的人力资源公司上班。”

自1995年以来,新加坡九至十岁的学生在全球小学生数学和科学成绩评估中一直名列前茅。2015年,新加坡在经合组织发表的一项最新教育素质全球排名中名列榜首。这份报告根据76个国家15岁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测验成绩综合统计出排名(其中瑞士第8,加拿大第10,英国第20,美国第28)。报告指出,教育水平可强有力地预测国家长远所能制造的财富。

在新加坡,学生有多种高品质的中学与大学预科课程可做选择,除了公立系统的O水准和A 水准课程外,还有国际IB课程,英国课程及澳洲课程等。不同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动态灵活的新加坡教育,旨在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及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为他们今后接受新加坡、英国、美国、澳洲等各国高等教育奠定基础。

这样的教育制度也造就了各领域极富创意的学生,从艺术到工程到纯科学都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创新应对方法。这些成果应归功于先进的教学和学习设施,配合灵活和创新的课程内容。在越来越多的欧美高校要求中国高中毕业生除语言成绩外还要加读一年大学预科的情况下,新加坡的学生却一直享有着优先录取权,甚至一名新加坡的中学毕业生(相当于中国高一完成)都可以被美国或澳洲名牌大学直接录取开始大一学习,而这名中国学生仅仅在新加坡的国际中学读书了2-3年而已。

为了增加学生考获新加坡政府/国际中学的概率,特别在南京开设的暑期小班化训练营(考前预备班)招生对象为初一至高二在读学生,教学以新加坡各年级英文水平要求为目标,密集培训学生应试能力和提升他们的英文水平,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以便今后适应新加坡的学习要求。

本文内容主要源自微信公众号:zjwdedu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