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刀,而是有爱——新加坡版画大师林木化

不是有刀,而是有爱。

木刻版画大师林木化

逝世十周年纪念艺术特展

新加坡画先驱画家家林木化于2008年2月逝世,今年正好是他逝世的10周年。林木化擅长木刻版画,凭著一把刻刀一支画笔,以多才多艺的创意在艺术界结出累累的果实,作品更享誉新马及海外。

本地画廊[email protected]联手他的家人,特别为他的作品筹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展,让久违了的木刻版画和浓浓的南洋风土民情,再一次走进岁月走进我们的记忆。

林木化1936年在新加坡出生。1953年就读新加坡南洋美专。

在南洋美专的第二年,他就开始自己摸索,观察四周的人物、景物,选择当时没有人要画的题材来成为自学版画画作的主题。

自称“傻瓜”的他表示,最初是因为看见别人在起稿、刻画,觉得很有趣,所以就想学习。没想到这一摸索,就此开启了一代版画的大师的艺术之路。

林木化生前就表示,当代的年轻人追求快速的绩效,很少人愿意学习需要时间及耐心的版画,因此这门艺术似乎渐在没落。

他说过,学习版画不但本身要兴趣,还要掌握基本的作画基础及技巧,再结合敏锐的观察力力。现在年轻一代的,做事求速,已经很少人愿意学版画。

一幅木刻版画从最初的起稿到完成木刻作品,不但需要精细的手艺,而且刻的时候还必须反刻,再拓印在纸上,才是我们在画展中所见的作品,通常需一个月。

就是这样的努力和契而不舍,凭著天赋及后期的努力,林木化渐渐的在艺坛种下种子,也收获了创作的丰盛的果实。

除了木刻版画,他还涉猎油画﹑水彩画﹑中国水墨画等,作品无数,曾被多国收藏家收藏,包括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及联合国女部长。

无论是木刻版画还是其他创作媒介,林木化的作品多以人物及景色为题,写实为主,他的画作集《木刻木化选》和《 走出创意:林木化》,曾收录了多年来的作品。他用手代口,用视觉取代听觉,以版画叙述述着他从一路走来的故事,用一幅幅的画作来为自己写日记,不仅记述了充满生活的热爱,也记述著新马半个世纪的发展与变化。

林木化热爱中国文化,但却有着西方潇洒思想的老顽童!

曾经陪伴父亲到各国办过展的长女林春,回忆起在2005年与父亲在美国加州密尔勃雷市办艺术办联展的经历;

林春在英国学画、也在美国当设计师兼美术教师。她说,父亲除了热爱画画画,还喜欢旅行、写诗、阅读。

阅读

书籍内容不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任何有关中国文化的东西他都很喜欢:“爸爸很常接触,也很喜欢中国化的东西,但思想上却有着西方人的潇洒。”

他其实是个老顽童,也是个老天真,天塌下来,他真可以当被盖呢!

她说,父亲的作可以很中国化,也可以很洋派,他甚至还曾经展出空白的画作。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哲学。

林木化曾在某次画展上大胆展出空白画作,只在右下方签名。这幅怪画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有人说他是开参观者的玩笑,也有人觉得他太过荒唐。然而,他那幅作品原意是要挑起观者自己的灵感,任由他们想像,用心灵来感受。

“他不擅长说太多的东西,他以画来表达所要传递的思想,他常说’我画画,不讲话’。不过,当他他讲起话来就很难停下,什么都可以成为谈话的题材,所以很多人喜欢找他聊天。”

林木化有要求却不强求

很多人都人为艺术家必有怪癖,但在女儿的眼里,却是再正常不过的父亲。他对儿女有一定的要求,却不强求,鼓励他们画画却让他们自由创意发挥。

“爸爸很鼓励也支持我们作画,甚至是我们的儿子(他的孙子)。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我们的要求也比对他的学生要来得高。但他从不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选择,他只会给我们意见,然后要我们要自由选择,”回忆起创意天马行空的父亲,林春到现在都觉得这他们父亲留给她们一家人最大的财富。

她也说,林木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很高,也很执著。

从每一次展出的作品中,大家也不难发现,他画作中粗中带细,尤其是后期的作品,越来越精细复杂。

“他忠于他所画的东西,他不画他所不知道的事物。他的作品都是很生活化,那些都是他观察很久才作画的,每一幅都有很多的隐喻,记录他的所见所闻。”身为名画家的女儿,林春坦言,她比别人幸运,也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

绝版:林木化逝世10周年艺术纪念展

Out of Print: A Recollection of Lim Mu Hue’s Art.

特别向已故本地艺术大师致敬的回顾特展,呈献林木化先生擅长的木刻版画,油画,水彩,水墨画等多种不同素材的作品近50幅。作品特色纷呈的展现了艺术家多才多艺的一生,也让参观者有机会体验六七十年代本地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现场也难得展示林木化生前的素描册页,纪录手稿及日计,堪称是近年本地艺坛最具分量的展出之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