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生命究竟值多少钱?
围绕一条生命而建立起的“产业”从中能捞多少?
都说“生命无价”,
但现实的回答,却是“明码标价”。
冻卵技术,一直被认为是这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药”。
对于那些已过适婚年龄,尚未成家的女性来说,“冻卵”技术的宣传,其实一直在强化一种认知——没有孩子的女性将来一定会后悔。
“生育”的背后是一条亿万产业,从不孕不育到有生育能力,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经历这条产业上的服务。
(图源:纪录片《生门》)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巴纳德学院现任主席黛博拉·斯巴(Deborah Spar)曾估计:
“在美国,生育产业通常来说针对的是不育人群,这部分人群约占美国女性人口的15%。想要扩大这项产业,就要将目光投到那些’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身上。”
于是,冷冻卵子成为了市场的新风尚。
据报道,40多岁的林志玲前几年为了让母亲放心,特意到台医大,在妇产科主任吴明义的帮助下,前后三次冷冻了九颗卵子。
而这种焦虑不仅在少数有钱人身上存在,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连苹果和“脸书”都投入到了“冻卵”的行业中。
为鼓励女员工投身工作、不要急着生孩子,新添一项“福利”——为她们报销冷冻卵子费,人均2万美元。
图片来源:georgianewsday.com
职业女性往往存在生育时间与职业生涯时间冲突的尴尬,为了能让女性安心,美国很多公司会颁布相应规章制度。
但是,“冻卵”这项技术真的不是另一种“智商税”吗?
对于一些经济能力相对较好的女性,她们可能过于相信某些医疗机构和医生。
但美国绝大部份的私立诊所都有盈利需求,也许他们不会主动骗人,但他们也不会告知你100%的真相。
(图源:dailymail)
据DailyMail报道:女性是否被一个昂贵的谎言出卖?一次冻卵不足让女性成功怀孕的几率不足60%。
面对“冻卵”,究竟有多少人可以成功呢?
一份研究表明:
34岁之前冻卵移植,成功诞生婴儿的几率在60%左右;35岁骤降到30%;38岁降到8%;41岁则降到2%。
换句话说,一旦超过了35-38岁,靠冻卵成功怀孕的几率近乎为0。
(图源:dailymail)
但是,冻卵的女性到真相需要的实际年龄,很容易就过了。
全球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将自己的卵子冷冻,以备不时之需。一次冻卵所需的费用大概在9000美元到12000美元之间,每年还需要500美元的保存费。
由于这一过程很新,几乎没有研究表明,这一投资回报的可能有多大。
(图源:dailymail)
为了方便女性冻卵,美国很多私人诊所开设了“廉价冻卵”服务,可即便是相对廉价的服务,对于很多人的钱包来说也是一次“打击”。
延长女性生育周期的第一次费用为5500美元,其后的周期为4000美元,激素的价格在2000-4000美元之间。
当然,价格还不是最终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冻卵这项技术,到底是否成熟?
现年46岁的美国企业家亚当斯(Brigitte Adams)用自己的经验给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回答——
“冻卵,完全是一场昂贵而无用的欺诈。”
2014年,亚当斯曾登上彭博商业周刊,文章标题是“冻结你的卵子,冻结你的事业”。商业女强人用这种方式,来填补自己的年龄缺憾。
她曾在39岁,自豪地把11颗卵子冰冻起来,做了生育治疗所宣布的事情:女性要先有事业,再有孩子。
但当她去年想要怀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所做的投资是多么失败。
(图源:dailymail)
除了一颗卵子外,其余的全部损坏严重,或者说,都无法正常受精。
当她和医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医生竟然不以为然,还说:“这很正常。”可是,当初劝说亚当斯冷冻卵子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据《每日邮报》报道,这些机构很少告知你真相,它们只宣传好处和极度夸大成功率,赌的就是你到时候不会去用。
除此之外,机构还有保存冻卵的时间,英国、香港等地最多10年就会自动销毁。期间如果联系不上客户,机构也会提前销毁。
甚至,有的中介机构在三年内如果顾客不来取,就私下卖掉。
此外,还要多次去卵,对于女性来说每一次都伴随着疼痛的代价。传言,林志玲做了至少三次,叶璇做了2次,连徐静蕾也做过。
这些年轻的女性都是以“透支卵子”为代价,结果却是大失所望。
美国专栏作家Hannah Selinger曾花1.7万美金在34岁前做了冻卵,6年后得知它们全部被销毁。
因为这些机构心知肚明:34岁冻卵,还有什么意义吗?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与一家调查公司曾对女性生理知识进行过调查:只有20%的女性知道她们的生育周期只有三到六天。
只有14%的人能准确地描述月经周期,只有27%的人能猜出自己最能生育的日子。
实际上,只有16%的女性认为她们在经期最能生育。
很多美国女性对生育这件事还存在很大的疑惑,其实不光是美国人,也不光是女性,男性也应该理解“生育”这件事儿在女性生命中的重要性。
甚至,有时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纪录片《生门》,图源:豆瓣)
前段时间,纪录片《生门》热播,镜头下极具争议的并不是“医疗现状”,而是对于“生育”这个问题,男性与女性,长辈与晚辈之间,不可调节的矛盾和思维模式。
大年三十,孕期40周,胎死腹中的刘丽(影片化名)被送到了妇产科,刘丽已经出血好几天了,生命垂危。
然而,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她身边竟然没有一个人陪伴,只是一个人在病床上叫着痛,医生询问病情和家属信息是她都遮遮掩掩。
(纪录片《生门》,图源:豆瓣)
她自称26岁,不愿通知家属,执意自己签字,最后医生无奈,找来了警察见证,签字做了手术,幸运的她活了下来。
住院期间,没有一个人来看过她,只有最后一个自称“老公”的人替她交了费用,最后独自出院。
镜头下,她只是默默流泪,始终不愿多说一句。可以想象,她的“怀孕”对于她来说有多么绝望。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这里不是宣扬所谓的“女德”,而是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和他人。
镜头下,二婚老夫妻老来得子,精神病人生子后的惨淡人生……
真正的“生育产业”应该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女性和她们背后的家庭,而不是像吸血鬼一样榨干她们的希望。
每一个女性都有是否选择当母亲的权力,她们的身体并不应受到道德的逼迫、绑架、甚至威胁。
大家对此怎么看?
图 / 网络
资料参考 /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点好看,真的会变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