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8月30日)是农历七月十五或中元节,新加坡的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新加坡的中元节习俗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代表性的习俗包括中元祭祖、放河灯、焚香烧纸、中元法会、中元晚宴、七月歌台、以及福物投标等。
放河灯
河灯,又名“荷花灯”,以纸板或木板为底座,用纸糊成宫殿形,底座上放一支蜡油,置彩色三角形纸旗,称为“普渡旗”。在普渡旗或河灯上用毛笔写上吉祥语,并署上自己的姓名,让祖先或“好兄弟”知晓是谁供奉的。
放河灯的意义,一是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为活着的人祈福,寓意厄运将随流水而逝;二是用河灯为不幸溺水身亡的“好兄弟”超度,早日投胎转世。
烧街衣
新加坡华人七月就在自家门前、组屋楼下或店面走廊烧街衣,认为可以请观音菩萨度化救助“好兄弟”。几乎所有香烛纸扎铺都有售专门的“街衣包”,里面有观音衣、金银元宝、纸钱、七色衣和往生咒等。烧街衣的供品包括烤乳猪、豆腐、芽菜、龙眼、连壳花生、米酒、白米饭、米粒、糕点、瓜果(可作为香炉用)等。烧街衣时要先烧观音衣,请观音菩萨把守着关。所有供品及器皿物品,均不带走,以免将“好兄弟”带回家。
烧街衣的场景
为了便于清理纸灰,不影响公共卫生,新加坡政府在住宅区周边和组屋楼下特地摆放深色的大型铁桶状焚烧炉。这些焚烧炉是专门用来焚烧纸钱及纸扎的祭品,同时祈求自己和家人顺顺利利地度过这个月。在祭拜时,老板们还会向“好兄弟”求取数字买彩票,为公司谋福利。或许是“好兄弟”真的有灵,据说求取的数字中彩票的几率很大。
中元普渡法会
中元普渡法会外景
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全岛在不同地方搭起大棚举办中元普渡法会。这期间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中元节的热烈气氛,随处可见各家各户、商家店铺、公司企业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点烛焚香,设坛酬神。
中元普渡法会内景
中元普度法会有“家普”、“街普”、“市普”、“庙普”、“行业普”等。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普渡称为“家普”;以街道或组屋小区为单位的普渡称为“街普”;以小贩中心、购物中心、商场为主体的普渡称为“市普”;寺庙举办的普渡称为“庙普”;行业协会举办的普渡称为“行业普”;由团体、社区、庙宇联合举办的普渡称为“联普”。整个七月份,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普渡法会。
中元普渡法会不单是为“好兄弟”减轻罪孽,早日安息,更是普渡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将士。传说罪孽深重的“好兄弟”不能投胎转世,到处游荡。为了让阴阳两界的人鬼平安,便在中元节专门为“好兄弟”设醮普渡,安抚引导“好兄弟”早日脱离苦海,投胎转世。
中元晚宴和福物竞标
中元普度法会结束后,便开始中元晚宴。晚宴极为丰盛,对所有人免费开放,谁都可以坐在席上尽情享用,只是最中间的那一桌是留给“好兄弟”的,不能就坐入席。
福物
晚宴大约吃到一半的时候,便开始福物投标。这也是新加坡中元节的特色之一。用来投标的福物都是中元会会员和热心人士捐赠或制作的,有神像、米桶、“乌金” (一块装饰为金色的木炭)、彩票、发糕、酒、电风扇、电视机、微波炉、手提电脑、脚踏车、儿童玩具等等,花样繁多。福物的包装被赋予富贵招财、吉祥如意、兴旺发达等美好寓意,如发财炉、发财米桶、宝莲灯、金彩大吉、特大发糕、金银山等。福物的设计也随着时代和潮流而改变。近年来,很多福物会装上LED灯,让福物看起来更加亮眼。
七月歌台
除了上述的普渡法会、福物投标外,中元节最受瞩目的活动之一,是为“好兄弟”提供娱乐享受的歌台表演,称为“七月歌台”,简称“歌台”。歌台或就在普渡法会的舞台,或在各组屋区邻里中心、工业区或社区公园的草坪上临时架起大帐篷,搭建歌台。歌台一侧是为欢迎 “好兄弟”到来的供台。供台上有烤乳猪、烤鸡、烤鸭、水果、罐头、素食斋品等祭品,插着香烛和普渡旗。
穿着耀眼而华丽服装的演员们将登台表演会演唱中英歌曲,他们也会用福建话、广东话和潮州话献唱。据说“好兄弟”也会到场欣赏上的表演,他们会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座椅,可是这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无论是流行歌曲或是民间歌谣,都能让人鬼陶醉其中。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