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破冰往事 | 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

日前,马英九率团来大陆祭祖、参访引发关注。这是马英九的第一次返乡之旅。马英九在率团出发前表示,他37岁时就开始负责处理两岸事务,今年73岁了,等了36年才有机会到大陆访问,“的确是等待久了一点。”回顾历史,74年来,两岸关系如何发展?有哪些重要破冰之举?

两岸破冰往事 | 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左)在新加坡展开两岸会谈。

“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这次会谈的成功,对于扩大两岸的经贸、科技合作和人员往来、各项交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1978年,唐树备作为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事部主任,第一次接触来自岛内的台湾同胞。1989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台办副主任,1990年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1991年兼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他亲自参与和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2013年,唐树备口述了“汪辜会谈”背后的故事。

●一次会谈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资政玉成了“汪辜会谈”。

这要从1992年国家主席杨尚昆访问新加坡说起。杨主席在与李光耀会谈时说,海峡两岸谈政治问题,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可以先谈经济。李光耀立刻问杨主席,能不能把您的话转告给李登辉?杨主席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之后,据我驻新加坡大使馆转达李光耀的通报称,他专程到台湾,将杨主席的话带给了李登辉。一段时间之后,李光耀又告诉中国大使馆,李登辉同意两岸对话,由两会会长辜振甫和汪道涵谈经济,地点就在新加坡。我们同意了。

“汪辜会谈”是在1993年4月27日至29日举行的。作为“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的主谈人,我(唐树备)4月23日就飞赴新加坡,与台湾海基会邱进益副董事长磋商会谈的有关事宜。

但是,两岸开创新的交流局面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这从当时双方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可以看出来。

因为举办“汪辜会谈”是我们主动邀请辜先生的,出于礼貌,海协方面建议在辜先生抵达新加坡时,由汪先生到机场接机。但是当时李登辉主张到新加坡谈有一个目的,即,要在国际上体现两岸对等,所以海基会非常强调这一点。海基会方面认为,双方都各自来到新加坡,不必由谁接谁。因此对我们的建议,海基会没有同意。

李光耀资政也想举办一个招待会欢迎两会会长。在北京,新加坡驻华使馆特意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没有异议。但是,我当时就感到台湾方面不一定接受。例如,两会的领导人谁先到谁后到,谁坐在李光耀先生的右边或者左边,恐怕台湾方面都会计较,很难弄得非常妥当。不出所料,台湾方面果真没有同意。这样,细致周到的李光耀先生改成分别会见两会领导人。

●四次握手

4月27日早上,汪先生和辜先生第一次见面,新加坡方面安排在海皇大厦26层的一个房间。令人意味深长的是,两位领导人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其话题竟是从中国的国粹——京戏谈起。

76岁的辜振甫先生从小就会唱京戏,对京剧研究甚笃,他曾对我说他锻炼身体的秘诀就是一个礼拜唱两次京戏,因为唱京戏可以增加肺活量。笑容可掬的汪道涵先生虽然不会唱京戏,但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深厚。两位老先生显得十分相熟,相谈十几分钟后,新加坡方面请双方下楼到四层会场。为了体现两岸的“平等”,新加坡特别安排双方分别乘坐两部电梯。

那天会场上的热烈场景至今仍深深印在我脑海中。

因为两老已经在上面握过手,因此进入谈判会场,他们在谈判桌前落座,准备开始会谈。但记者们希望他们先握手照相。我马上向汪先生转达了记者的意思。汪先生高兴地站起来将手伸向对面的辜先生。当两位先生隔着长方形会议桌相视而笑,相互伸出手——终于实现了两岸高层人士40多年来的首次握手。那种经过战乱后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握手言欢的场面,让我有一种“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觉。

围在四周的记者们兴奋了,他们使劲地拍啊。两位老先生就面向不同的方向握了四次手。自此,汪辜二老开创了两会商谈必先握手之风。

●宴会趣事

日后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当天晚上的宴会。在新加坡董宫酒店,汪道涵伉俪宴请辜振甫伉俪。饭店巧妙地将两岸同胞之情嵌入九道菜名中,两会人员在一起出席宴会就是“情同手足”,双方同是“龙族一脉”,今夕是“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合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身体健康、“万寿无疆”,并祝“兄弟之谊”能“三元及第”“前程似锦”。

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海基会的朋友兴致勃勃地拿着这张写有“汪道涵伉俪宴请辜振甫伉俪”字样的菜单,请双方代表团的成员签名,留作纪念。大家都在菜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大家在谈判桌以外非常和气,友善。记得大家在一起喝酒时,当年海基会的副秘书长石齐平先生,因为酒量大,大家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十七瓶”;曾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的焦仁和,则获得同名字谐音的“叫人喝”。

不过,“汪辜会谈”也并不总是这般喜气洋洋,而是一波三折。

●四项协议

海基会方面希望海协会同意签一个台商投资保护协议。海协当然赞成保护台商投资的正当权益。事实上,国务院早在1988年就颁布了鼓励和保护台商投资的法规。但是,如果要由两会签相关协议,两岸双方都应当允许直接投资。而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当时来大陆投资的台商都是间接投资,他们是作为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地的法人来大陆投资的。因此,我要求台湾方面首先要开放直接投资,并且取消对台商投资的许多限制。但由于李登辉实际上并不希望台商来大陆投资,因此海基会不同意开放直接投资和取消各种限制。所以,双方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陷入僵局。

此时,汪辜会谈已接近尾声。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28日下午,两位会长开始“拐弯”。辜先生说,我们两会商谈已经开了个头,很多事情还需要再谈,这次就到此为止吧。汪先生也表示,可以再会、再议。二老的雍容大度,智慧果决,终于使会谈柳暗花明又一村!

根据两位先生的意见,我和邱进益先生以及两会的同事们为起草此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绞尽了脑筋,特别是在写两岸经济交流要遵循什么原则的措辞上,因为要照顾到双方的立场,费尽思量。

例如,《共同协议》中写进了“互补互利”四个字,作为两岸经济交流的原则。这是因为汪先生和辜先生在第一场会谈时,都表达过类似的意见。我们就建议把这四个字写入,海基会接受了。终于做到双方满意,皆大欢喜。《汪辜会谈共同协议》规定:“双方均认为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这是1949年以来,除了《金门协议》,除了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以后,第三个最重要的协议。在这个协议之后,在大陆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到大陆投资的台商一浪高过一浪。

●珍贵镜头

4月29日上午,两会领导人郑重地在双方达成的《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上签了字。

在签字时,台湾方面仍然要突出两岸的“对等”。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右为尊。两位老人要签四个协议。因此,根据海基会方面的建议,在签了两个协议后,两位老人互换位置。站在他们后边的两会成员换不换位置呢?如果站在后面的一二十人也跟着换,现场就乱了。我跟邱先生商量后,双方就原地不动了。

这就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画面:辜先生后面站着的是海协会的我,汪先生后面站着的是海基会的邱进益。有一张照片记录下了这个特殊而珍贵的镜头。

“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建立起两岸制度化的事务性协商与政治对话机制,并解决了两岸交流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这次会谈的成果还可以看出: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也说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处理好属于中国内部的事务,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

两岸破冰往事 | 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